第42章 教育故事——教育連著你和我(18)(1 / 2)

平凡——於無聲處的不同凡響

說長治裏小學平凡,是因為它是一所坐落於社區內的普普通通的學校,四周被一棟棟居民樓所環繞,全校僅有一棟三層的教學樓和一片塑膠操場,絕對算不上寬敞。說它不平凡,是因為建校25年特別是近幾年來,長治裏小學所獲得的榮譽幾乎可以將這棟教學樓裝滿。無論是作為傳統優勢學科的英語,還是素質教育興趣小組,無論是校園文化,還是德育工作,長治裏小學的成果都獲得了上級領導部門和學生家長的高度認可。2006年以來連續四年獲得南開區教育局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育質量優秀獎:2007年被中央教育科研所評為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2008年獲得全國少年兒童英語風采展示活動優秀組織獎:2009年首批通過了市級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建設標準評估。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治裏小學的英語特色教學。從1997年開始,學校便開始引進澳大利亞原版的自然拚音教材進行英語教學。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成果十分顯著。“在這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幫助下,孩子們可以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從而極大地減輕了課業負擔,英語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張偉校長介紹說。不僅如此,長治裏小學還格外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英文實際應用能力。教學樓內的英語角寬敞而溫馨,既考慮到低年級小朋友愛遊戲的天性,又照顧到高年級學生的讀書需求。定期舉辦的各種校內英語比賽,在極大地豐富著孩子們校園生活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2009年,長治裏小學還代表天津市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國際英語戲劇大賽,並獲得了傑出表演獎。

精神——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

這些已有的榮譽和獎勵固然令張偉校長感到自豪,不過她更為看重的是學校的內在精神。“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學校發展同樣不可缺少高昂的激情和振奮的精神!”“成績隻是對過去工作的肯定,不能代表以後的發展。隻有可以傳承的精神才是最可寶貴的。”張偉校長如是說。的確是這樣,成績的取得是校長帶領全體教師潛心努力竭誠奮鬥的結果,而成績再輝煌,也可能被時間所遺忘,獲獎的喜悅也會慢慢褪色。隻有融入教師血液、凝聚員工心靈的學校精神才可以代代相傳,曆久彌新。而長治裏小學的不平凡便是由其內在精神所體現出來的。

怎樣凝聚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是張偉校長一直以來都很關注的問題。張偉校長說:“學校應該是師生心靈眷戀的精神家園。”“學生們走出校園後,所學的知識可能會漸漸遺忘,而在學校獲得的精神的東西卻是一生享用不完的!”張校長把學校精神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精心打造“長小”獨特的精神——一種負責的精神、奮鬥的精神、團結的精神、奉獻的精神。

“我們的這種精神一是要追求一種激情。”張校長解釋說,“校長帶頭激情投入,與師生激情相融,弘揚浩然正氣、蓬勃朝氣和昂揚銳氣,共同追求‘身心健康,思維活躍,永不言敗’的質量靈魂。二是追求一種崇高。崇高不是讓老師當神,而是倡導為公克己、挺胸做人的境界。三是追求一種高雅,努力使學校教育貼近聖潔、超越世俗。校長、教師要自覺抖落自身的俗氣、惰氣、霸氣,做一個有文化、有涵養、有氣質的讀書人。四是追求一種幸福,用微笑擁抱每一天,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園。”

不同於那種生搬硬套被動接受的管理模式,張偉校長首先所采用的是於點滴之處見文化的浸潤策略。在營造整體的校園文化大環境的同時,花心思布置教學樓內的小角落。於是我們看到教學樓外牆上的巨幅地圖——世界地圖讓孩子們的眼界更為高遠,中國地圖則讓孩子們的腳步愈加沉穩。每間教室的門上都貼著由班主任和孩子們自己設計製作的班級標誌以及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每個教研組的門外,也有該組的文化口號。在樓道裏,仰可望見配有彩色插圖的有關我國少數民族的簡介,俯可看到一塵不染的地麵。可以說,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都體現著長治裏小學的文化建設成果,而這些實績遠比那些獎杯更有說服力。

對教師們而言,這種精神就是“我快樂,因為我把全部心靈都獻給了孩子們;我幸福,因為我與孩子們牽手前行共同成長;我富有,因為我享有人類的知識智慧和孩子們的信賴;我成功,因為我潛心耕耘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我細心體味幸福的今天,靜心迎接美好的未來!”這既是張偉校長的心聲,更是全體“長治裏人”所共有的精神家園。單純的宣言若是不付諸實踐,就僅僅是空洞的口號。有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更需要堅定不移腳踏實地地朝之邁進。那麼,如何將這種精神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管理中得以實現呢?這就要提到張偉校長獨特的辦學理念。

微笑——校長的“秘密武器”

作為一支成功的教育團隊的領航者,張偉校長自然是全校文化戰略的主要製定者和重要推動者。“沒有文化的校園是沒有生機的,更是難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我們格外重視學校的文化建設。”張偉校長說道,“而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首先要提升所有教職員工的文化品位,因此我格外強調讀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