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教育故事——教育連著你和我(18)(2 / 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所學校可以什麼也沒有,但隻要有圖書館,就可以稱之為學校。”長治裏小學的圖書館規模並不大,也許用圖書室來稱呼她更為恰切,張偉校長卻稱這間圖書室為“心靈驛站”,多麼富有情調而又符合意境的名字!“讀書的老師是美麗的”,張偉校長如是說。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經典著作可以增強文化底蘊,翻看報刊雜誌亦能了解世風人情。多讀書,讀好書,對於提高個人修養大有裨益。好書中的人生經驗可以讓教師們借鑒思考,遠離浮躁,從而平添一份教育智慧,讓教育充滿書香。與此同時,張偉校長還要求每位教師都定期撰寫讀書筆記和教育故事。看書品書與實踐體會互相結合,留一點時間來讀書,多一些空閑去思考,獻一份熱情給實踐,就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長治裏小學的教職員工們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日常教學活動繪聲繪色,就連後勤服務都充滿人文關懷的氣息。我們注意到,學校教學樓內每一層的拐角處都有一塊留言板,張偉校長介紹說:“老師們有什麼需要就寫到留言板上,後勤部門的老師看到之後就會盡力滿足其需求。他們還會定期到各教學組中詢問一線教師的教學教具要求,力爭將後勤工作做到完美。”

作為一校之長,張偉十分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要讓老師們做到,首先自己就要做到,發揮表率作用。”張校長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雖然現在身兼書記、校長二職,各種公務纏身,但張偉校長卻從未以忙為借口而忽略自身素養的提升。閱讀各種書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在她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人生的183個大智慧》《做教師的22條軍規》《卓越校長的7個習慣》等多部著作,“這些書可以讓我學到很多有關學校管理的經驗,對日常工作有很大幫助。”張偉校長說,“先用好書來充實自己,再用好書去感染他人。”因此在自己堅持閱讀的同時,張偉校長還專門為幹部們配備了管理方麵的專業書籍;為每位教師訂閱《天津教育報》,時刻關注教育界的發展動態;張偉校長還貼心地購買了《健康大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等方麵的書籍,讓每一位教師由內而外地散發美麗。

博客是張偉校長與教師們交流的園地之一。博文中既沒有生硬的大道理,亦沒有枯燥的說教,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對團隊成員的無比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孜孜追求。都說文如其人,張偉校長的文正如她的人一樣,讀來令人如沐春風,似品甘露。或許是讀書多的緣故,張偉校長自己也具備了一本好書所擁有的特質:得體的衣著正如好書那低調的裝幀,優雅的舉止恰似好書那深厚的內涵,親和的談吐就像好書那流暢的行文,再加上時刻綻放在臉上的甜甜的微笑與悅耳的聲音,張偉校長仿佛一位教育界的天使,播撒著愛與希望。

在張偉校長這裏,批評都不再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她采取了書信這樣一種古典的方式與教師們溝通。敏銳地發現問題,溫和地解決問題,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這樣的工作方式,讓改正錯誤變得心甘情願。

在長治裏小學工作的四年間,張偉校長每一年都會自製一大本厚厚的《足跡》。其中按管理篇、德育篇、教學篇和校園環境篇四大板塊記錄這一年學校工作中的大事小情。冊子裏麵既有各級領導的題字寄語,也有教師們自己的心得感悟,既不誇大已經取得的成績,也不掩飾尚且存在的不足。整本冊子有照片,有文字,更有張偉校長親筆所畫的插圖,水墨的飄逸混合著水彩的明麗,又有幾絲蠟筆的調皮,恰到好處地點綴其中,畫龍點睛,生動形象。正是這樣的點點滴滴,才真實地記錄了長治裏小學的發展曆程,也見證了“長治裏人”的成長。見微知著,這樣的一本冊子尚且如此用心,就不難想見張偉校長對於學校所投入的心力了。她用心去經營,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自己背後的故事;她用情來管理,把老師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來看待,總是盡心盡力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微笑校長時時刻刻掛在臉上的微笑便是撫慰人心的一劑良藥,總能發揮出極大的功效。

結束采訪,走出張偉校長的辦公室,迎麵看見了剛剛結束文化課學習的小朋友們。不管是剛寫完毛筆字的小男孩,還是剛放下水彩筆的小女孩,都用稚嫩的嗓音向我們問好,沒有絲毫的扭捏不安。張偉校長滿是自豪與欣慰,因為這些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孩子們正是對她所有工作的最高褒獎。而“辦一所孩子們喜愛的學校”這一教育理想,也正日漸成為現實。

正所謂鬧中取靜,而曲徑通幽。南開區長治裏小學雖然沒有氣派的教學樓,也沒有豪華的外裝飾,但它有著自己獨立的精神追求與堅定的文化品格。這使它得以在繁華之中練就真醇,自市井之間修養性情。這種淡然與洗練,就像張偉校長茉莉花般的恬靜幽美,造就出長治裏小學所特有的風範。我們相信,長治裏小學會在張偉校長的管理與帶領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洗禮,愈發地散發迷人的芬芳,最終成長為教育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