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則為數。六至七至。豈非熱生多乎。八脫者。較平人一息五至。而加三至也。既加三至。則二百七十息中。加八百一十動。是於一周身外。又過行九丈七尺二寸。若以一晝夜五十營共計之。是於八百一十丈外。又過行四百八十六丈矣。故曰脫也。九死者。較平人一息五至。而加四至也。既加四至。則二百七十息中。加一千零八十動是於一周身外。又過行十二丈九尺六寸。若以一晝夜五十營共計之。是於八百一十丈外。
又過行六百四十八丈矣。故曰死也。十歸墓者。較平人一息五至而倍加之也。息則猶是。而動數倍加。動數既倍加。則丈尺亦倍加。豈非二百七十息中。已兩周於身。而於一晝夜間。已一百周於身矣。故曰歸墓也。
十一者。較平人一息五至。加一倍又多一動也。既加一倍有餘。是於二百七十息中。即行三十五丈六尺四寸。於周身外。又多行三丈二尺四寸。若以一萬三千五百息計之。則一晝夜一百營於身。又加一百六十二丈矣。十二者。設平人一息五至加一倍。又多二動也。既加一倍。又多二動。是於二百七十息中。已行三十八丈八尺八寸。是一晝夜得一百營於身。而又過行三百二十四丈矣。此至之極也。此脈至之極。故曰絕魂也。譬諸一騎。日行百裏以為常。若加一二十裏。或可強而行之。若加之八九十裏。乃至一倍之外。則必倒斃而死矣。
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
此足上文從遲而益減為損之極也。若曰三遲二敗。上文已詳言矣。若損之又損。至兩息一至。則平人兩息。而病患脈始一至也。是一晝夜間。
脈止行得六千七百五十動。以五十營計之。止一周身而尚不足。則死也宜矣。譬之一騎。日行百裏以為常。今筋力漸衰。日行六七十裏。或可望其複壯。及日行一二十裏。而尚不能。其憊也甚矣。安得望其複生哉。
遲冷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此總結上文遲數損至之脈。謂遲則為冷。數則為熱。其人之呼吸。脈之尺寸。經之度數。具載於秦越人之難經中也。
熱即生風冷生氣。用心指下叮嚀記。
肝主風熱。則火盛金衰。不能製木。則木自旺而生風。肺主氣冷。則水盛火衰。不暇製金。則金自旺而生氣也。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根據經分節氣。
春弦者。即玉機真藏論。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顛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脹滿。夏洪者。即玉機真藏論。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
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
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秋毛者。即玉機真藏論。岐伯曰。秋毛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
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
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冬石者。即玉機真藏論。岐伯曰。冬石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來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
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饑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阿阿緩弱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按玉機真藏論。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曰。惡者如何得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啄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在意專心察細微。靈機應變通元記。
張世賢曰。在意。專心不他雜也。他事不雜於胸中。精察脈理之微細。則靈機自然曉悟。元微之理貫通而不忘也。靈機。脈理也。脈理活動而不執滯。故曰靈機。
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
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脈。皆輕手取之而即得者。浮以候表。故曰七表。
微沉緩澀遲並伏。濡弱相兼八裏同。
微沉緩澀遲伏濡弱八脈。輕取之不得。重手方得。沉以候裏。故曰八裏。
血營氣衛定息數。一萬三千五百通。
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乃傳之於五髒六腑。皆受於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衛周流不息。五十周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血為榮氣為衛。凡人所以得全其性命。氣與血也。氣為陽。陽為衛。血為陰陰為榮。二氣常流。所以無病也。經曰。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亦行三寸。呼吸定息。總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身漏水下百刻。營衛外行陽二十五度。內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複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髒六腑之所終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