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的長子路易,在1327年被封為波旁公爵,稱路易一世,正式開創波旁一係。路易一世長子波旁公爵彼得在1356年的英法普瓦提埃戰役中光榮殉國。波旁係在法國的地位越來越高。不過在意大利戰爭中,第七代波旁公爵夏爾三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聯盟,進攻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因此在1523年,被法王判為叛國,褫奪爵位。波旁主係絕。
第七節:LaMarche-Vend?me,拉馬什爾-旺多姆係
Bourbon,第二波旁係
第二代波旁公爵彼得有個弟弟,詹姆斯,被封為旺多姆伯爵,開創拉馬什爾-旺多姆係。1523年,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剝奪了波旁主係的爵位,又在1527年,授予旺多姆公爵夏爾。於是波旁係轉到了這一幼支。
夏爾的兒子,安東尼於1548年與納瓦拉女王儲讓娜.達布雷特結婚。他倆的長子亨利1572年繼承了納瓦拉王國,是為納瓦拉國王恩裏克三世,自此波旁係君臨納瓦拉。這也是卡佩家族第三次統治納瓦拉。在法國宗教戰爭中,恩裏克三世獲勝,1589年入主巴黎,開創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波旁王朝,號亨利四世。波旁家族同時身兼法王與納王。最終在1620年,宣布將納瓦拉永久並入法國。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赦令,施行宗教寬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業者留在法國,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繁榮。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寬容政策,隨著他的駕崩而被終止施行。
兒子路易十三世即位。著名的紅衣主教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黎塞留決定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
兒子路易十四世即位。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法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領導人。死後由其重孫路易十五即位。路易十四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時鞏固了法國在歐洲的絕對霸權地位。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zhan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意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路易十四比他最小的孫子活得都長,1715年,這位“偉大的王”終於撒手歸天。
路易十五世,是路易十四的長子道芬路易的長子勃艮第公爵路易的長子。人稱“鎖匠國王”。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
路易十六世,為路易十五的長子、道芬路易之子,。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無法解決。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7月14日,巴黎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攻克巴士底獄”。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裏宮,國王被囚禁,建立了第一共和國。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波旁係在法國的統治暫時中斷。
路易十八世,路易十六弟。拿破侖退位後,被反法聯盟擁立複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複位。1824年病死。
查理十世,路易十八弟。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製,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下台。
第八節:Orléans,波旁的奧爾良係(又稱為“第二奧爾良係”)
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弟弟腓力,被封為奧爾良公爵。其子腓力二世成為路易十五的攝政王。在1830年七月革命後,貴族擁戴先王之侄,第六代奧爾良公爵路易.腓力三世為王。開創了君臨法國的第二奧爾良王朝,又稱七月王朝。
路易.腓力即位後,金融資產者掌握政權。1830年8月頒布經過修改的憲法,限製國王權力,擴大了眾議院權力,將選民及被選舉人的財產資格放寬,對國民自衛軍實行改組。路易-菲利浦對外避免和俄國、奧地利、普魯士、英國發生直接衝突,不敢違背《維也納和約》和修改法國疆界。但繼續實行波旁複辟王朝的殖民侵略政策,入侵阿爾及利亞並建立殖民統治。七月王朝時期,法國工商業得到較大發展,開始大規模使用機器,鐵路建設速度加快。但路易.腓力依然無法解決法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問題。1846年的工農業蕭條,令他被迫於1848年退位。波旁係在法國正式落下帷幕。
卡佩家族各係簡介(中下)
——西班牙王室,兩西西裏王室,帕爾馬王室,盧森堡王室,納瓦拉王室
第一節:BorbóndeEspa?a,西班牙的波旁係
曾經在15至16世紀時稱霸歐洲的西班牙在三十年戰爭後漸漸沒落,而歐洲新興的列強,如英國、法國、荷蘭等均對西班牙的領土虎視眈眈。而戰爭的起端就在於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在查理二世死後絕嗣,而查理二世在遺囑裏宣明傳位於其侄,同時亦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腓力。這引起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滿,他們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應該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即後來的皇帝查理六世)繼承,因此他們積極尋找同盟,以其對法宣戰,並奪回西班牙的王位。就這樣,法國的波旁王室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為爭奪西班牙王位,引發了一場歐洲大部份國家參與的大戰。這場戰爭持續了了十三年,最後,法國的波旁王室,終究是坐穩了西班牙的王座,開創了卡佩家族在西班牙的統治,直到今天。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導致西班牙失去了不少歐洲的領土,如意大利的一些公國,腓力五世夫婦一直對此耿耿於懷。一方麵腓力五世加強中央集權,並試圖統一帝國範圍內的法律。另一方麵,在妻子的慫恿下,發動戰爭企回奪會一些領土。1720年的四國同盟之役和1727年至1729年的英西戰爭皆以西班牙孤軍而敗告終。此後,腓力五世轉向親近法國王室的親戚,與他們和解,並在波蘭和奧地利兩國的王位繼承戰爭中站在法國的一邊,反而使他獲得一些補償,取回不少意大利的領地。
而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結束前夕的1746年,腓力五世去世,新王斐迪南六世即位,在新王後的影響下,斐迪南六世統治的西班牙與其王後的娘家葡萄牙一樣,嚴守中立,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操弄平衡戰術,令兩國都暫未卷入當時歐洲最大的戰爭,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期間的1759年,斐迪南六世駕崩,其弟卡洛斯三世繼位,而卡洛斯三世終於忍不住於1762年出手幫助他的法國的同姓親戚,可是海外領地防備鬆懈,哈瓦那和馬尼拉迅速被英國攻占,最終被迫在次年求和,割佛羅裏達予英國。其後卡洛斯三世的關注回到國內,他將當年在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的“開明獨裁製度”引入西班牙。另一方麵,卡洛斯和他兄長一樣,開始限製耶穌會等天主教會勢力的擴張,並嚐試改革臃腫的官僚製度和過度依賴殖民地貿易的經濟。
不久美國爆發獨立戰爭,西班牙再次與法國聯手支持美國獨立,並從英國手上取回七年戰爭所失的領地,包括佛羅裏達。不過,美國獨立戰爭的成功,間接導致了西班牙鄰國的法國大革命,而此次革命的後果,令幾代西王改革的成果付之一炬。
卡洛斯三世在法國大革命前七個月駕崩,其長子繼位為卡洛斯四世。卡洛斯四世放棄了其父王的改革,導致西班牙軍隊無法招架法革命軍的進攻,最終與法國求和並結盟。法西同盟卻導致西班牙遭受英國的襲擊。然而法西兩國更聯軍占領葡萄牙,不過卡洛斯四世後來在寵臣曼紐.德.高代建議下脫離法國用以孤立英國的大陸體係,終使波旁王室失去拿破侖的信任,後來法軍逮捕了高代,卡洛斯四世退位以救高代,但拿破侖卻扣留正在訪法的斐迪南王太子,專而安插自己的大哥約瑟夫.波拿巴取代王太子,繼為西班牙國王。
西班牙人於1814年。終於將法軍趕出境外。斐迪南七世即位。
此時,半島戰爭令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漸漸步向獨立。由於英國宣布海上封鎖參與大陸體係的國家和其殖民地。令西班牙海外領地議會都在效忠西班牙的王太子臨時政府的同時,宣布脫離西班牙宣布獨立。
斐迪南七世死,女兒伊莎貝拉二世繼位,開啟了西班牙曆史最黑暗混亂的時期。自此到1868年女王退位,宮廷陰謀和政變革命層出不窮,25年中西班牙更換了34屆政府,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團紛紛上台執政。女王似乎對軍隊和教會中的反動分子格外垂青,這就使她失卻西班牙人的民心,特別是自改革派和一切進步人士支持。最終王朝在1873年被推翻,建立了第一共和國。西班牙的波旁主係的統治暫時中斷。
第二節:Asís,波旁的阿西斯係
西班牙國王,波旁係的斐迪南七世有個弟弟弗朗西斯科被封為阿西斯公爵。他的兒子弗朗西斯科(與父同名),為了貫徹西班牙王室的“純血統政策”,娶了自己的堂妹,西班牙當朝女王伊莎貝爾二世。兩人的長子為阿方索親王。1874年12月28日,保王派發動政變,推翻第一共和國政府,宣布伊莎貝二世之子阿方索親王為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於是便開創了西班牙的卡佩家族—阿西斯係。
阿方索十二世命令議會起草新憲法,以圖在西班牙政治生活中引入英國式的兩黨製。不幸的是1885年阿方索十二世英年早崩,留下一個遺腹子。
次年,阿方索十三世甫出生即成為西班牙國王,王太後奧地利的瑪麗亞.克裏斯蒂娜擔任攝政。王太後維持了其先夫阿方索十二世的政策,致力恢複西班牙的經濟,但西班牙的現代化程度依然大大落後於其他歐洲國家和新興的強權美國。因此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被美國徹底擊潰,喪失了菲律賓和所有美洲領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方索十三世保持中立政策,從而使衰弱的西班牙免於戰火。
但阿方索十三世在1923年9月13日做出了一個致命決定,就是委任米格爾.普裏莫.德.裏韋拉將軍建立了獨裁政權。此舉最終導致1931年西班牙爆發了革命,裏韋拉政權被推翻和第二共和國的成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並流亡海外,後逝於羅馬。
1939年,佛朗哥建立獨裁政權。1969年,佛朗哥出人意料地授與阿方索十三世的孫子唐.胡安.卡洛斯王子“西班牙王子”的頭銜。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西班牙國會公告唐.胡安.卡洛斯王子成為西班牙國王,是為胡安.卡洛斯一世。
胡安.卡洛斯一世因推動民主改革,使得他的的支持率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水準。
胡安.卡洛斯一世長子費利佩王子現為西班牙太子。
當今世界卡佩家族的掌門之一:費利佩王子
第三節:DuedeiBorboneSicilia,兩西西裏的波旁係
1734年時的帕爾瑪公爵,即日後的西班牙王卡洛斯三世,趁哈布斯堡王室深陷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泥潭而無暇南顧之際,從奧地利奪取那不勒斯和西西裏,並兼任兩國君主。其王位在1748年的《維也納條約》獲得確認。卡佩家族重返南意大利。
1759年,卡洛斯繼承西班牙王位,將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的王位讓於次子費爾南多。費爾南多將國名改成兩西西裏王國,稱兩西西裏國王斐迪南多一世。但很快意大利統一的浪潮推翻了兩西西裏王國。在斐迪南多一世的曾孫弗朗切斯科二世在位的1860年,兩西西裏王國為薩丁尼亞王國所吞並。
第四節:BorboneParma,帕爾馬的波旁係
1731年,帕爾瑪公爵安東尼奧.法爾內塞無嗣而亡,公爵之位因此改傳與安東尼奧的侄女,西班牙王後伊麗莎白一係。伊麗莎白長子,15歲的唐.卡洛斯親王因為母係血緣得到帕爾馬公國作為自己的封地。1738年帕爾瑪公國在《維也納條約》中作為西班牙換取西西裏和那不勒斯的條件。但很快西班牙於1748年《第二亞琛和約》重奪帕爾瑪公國,並授與卡洛斯三世的弟弟唐.菲利浦王子。開創了卡佩家族的波旁.帕爾馬係
雖然,在拿破侖戰爭期間,爵位被轉授他人,但在1748年菲利浦王子的曾孫卡洛二世成功複辟。公國此後傳至卡洛二世的孫子羅貝托一世在位時的1859年為薩丁尼亞王國所吞並。
第五節:DuLuxembourgBourbon-Parme,盧森堡的波旁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