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佩家族各係簡介(上)
——法國王室
第一節:Robert,羅貝爾係(又譯成“羅伯特”)
卡佩家族前身。
查理帝國三分天下後,東法蘭克的荷斯巴耶伯爵強者羅貝爾來到西法蘭克,投奔西法蘭克王國開國君主禿頭查理。話說良禽擇木而棲,這本來隻是一次十分平常的個人舉動,卻誰也想不到,它會深深的影響到歐洲此後千餘年.
因為受禿頭查理的賞識,866年,強者羅貝爾成為紐斯特裏亞國王。此時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諾曼人入侵塞納河流域。強者羅貝爾二話不說就站了出來,保家衛國,奮勇當先,同年9月死於與諾曼人的戰鬥中。
其子厄德繼承其父為巴黎公爵,在父仇不共戴天的高昂鬥誌下,擊退圍困巴黎的諾曼人,保衛了巴黎。此時西法蘭克王室,曾經橫掃全歐的加洛林家族已經沒落了,於是厄德被選為新的國王。這一年是公元888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可是一個相當吉利的年份,對於法國來說,也不例外,它標誌著法蘭西王國的開始,厄德成為法國的開國君主。同時,這一年也標誌者加洛林與卡佩家族爭奪法國王室的開始。這場爭奪,持續了整整一百年(888年-987年)。
896年,厄德死了。來自加洛林家族的傻瓜查理登基,號查理三世。這位傻瓜,因為一件事情,被曆史永遠銘記:在911年,他與諾曼人首領羅洛簽定《聖克萊爾條約》,法國允許諾曼人在賽納河下遊建立領地,並封羅洛為第一代諾曼底公爵——這就是1066年登陸英國的諾曼王朝的祖先。《聖克萊爾條約》的簽定,揭開了日後持續千年的“英法恩仇錄”的序章。
由於傻瓜的懦弱無能,法蘭西公爵,厄德的弟弟,巴黎的羅貝爾被反對派擁護為新的國王,號羅貝爾一世。法國在一時間,同時擁有了兩個國王。923年,雙方在蘇瓦鬆大戰,傻瓜潰敗,不過羅貝爾一世也在這次戰鬥中承蒙了天主的召喚。於是貴族們軟禁了傻瓜,推選了羅貝爾一世的女婿,與他一起起兵的魯道夫為國王。
13年後,魯道夫追隨泰山而去,卻沒留下子嗣。貴族們欲擁立羅貝爾一世的兒子偉大的雨果(LeGrandHugo,簡稱“大雨果”)為國王。但大雨果怕引起進一步的戰亂,或者他也想學學中國的周文王,於是便效仿曹操,奉加洛林家族的傻瓜的兒子路易四世為國王,挾天子以令諸侯。況且這個國王還是大雨果的妻子的姐姐的兒子。可憐這個小小的內侄國王,終生都在與自己的權臣姨夫鬥爭。(Hugo,又譯成“休”,不過法語的"h"在這裏並不發音,而法國著名大文學家VictorHugo被翻譯成“維克多.雨果”,所以這裏翻譯成“雨果”更好。)
956年,大雨果死後,與父親同名的小雨果接過父親的位置,當然還伴隨著越來越大的權利。而國王路易四世死後,即位的兩個國王,洛泰爾與路易五世,也越來越弱。當路易五世死後,加洛林家族主支,絕嗣。在還有加洛林分支競爭的情況下,小雨果再也忍不住了,於是便學著曹丕,幕後讓群臣上表推選自己為主,再裝模做樣的推辭一番,便晃悠悠的南麵稱尊了。這一年,為公元987年,標誌著羅貝爾家族對加洛林家族爭奪王權的徹底勝利,也標誌者日後震懾歐洲千年的第一家族,卡佩家族的正式君臨天下。
第二節:Capet,卡佩係(又譯成“加貝”)
據說小雨果總愛穿著個鬥篷,於是鬥篷(Cape)就成了小雨果的外號。人們也就把小雨果建立的新王朝,叫成Capetain,這個家族,也改叫成Capet。
王朝初年,法國王室直接控製的領地極其狹小,僅包括從巴黎到奧爾良之間的狹長地區(被稱為法蘭西島,也就是他法蘭西公爵老爸的領地),其麵積大約隻有1000平方公裏。當時的法蘭西王權暗弱,國力不振。
六十多年後,法國當朝國王是小雨果的曾孫,腓力一世(Philippe)。他是先王亨利一世和基輔羅斯公主安妮的長子。他老爸真可憐,隻能娶到遙遠的外國小邦的公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地位之低。Philippe這個名字當時在西歐非常少見,因為這是個東方希臘化的名字,因希臘馬其頓國王Philippe(亞曆山大大帝的父親)而出名,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親的東方情調。這個名字在別的國家,一般翻譯成“菲利普”,不過在法國,一般稱“腓力”。亨利一世去世時,腓力年僅八歲,其母安妮攝政到1066年,這是法國曆史上第一位攝政的王太後。由於小腓力的叛逆,為了追求完美的愛情,他居然把自己的皇後休了,娶了安茹伯爵的老婆貝特德,遭到當朝教皇烏爾班二世的嚴厲處分。這件事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在1096年,教皇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腓力拒絕參加!結果遭到了教皇更嚴厲的處分,為法國王室與教皇之間的鬥爭,埋下了第一根。
腓力駕崩,太子路易六世即位。他致力於鞏固法國的王權。1109年-1112年,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作戰。在法國國內,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稱為“強盜男爵”的貴族們進行鬥爭。路易六世給城市居民以自治權,使他們能夠在他與貴族的鬥爭中站在他的一邊。依賴市民和教會的支持,路易逐一拆毀諸侯的城堡,並強製在他們的領地上駐紮忠於王室的衛隊。至路易六世去世時。卡佩王朝在法國的封君地位已經基本穩固。
路易六世的孫子,腓力二世是法國第一位偉大的國王。他也稱腓力.奧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並未獲得皇帝尊號。作為國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對鞏固王權和統一法蘭西王國事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君主。腓力在位期間,大力加強了王權,他沒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國,安茹伯國和屠棱伯國的領地,並吞了布列塔尼伯國,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會戰中擊敗了英格蘭國王約翰和德意誌皇帝奧托四世的聯軍,一舉收複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諾曼底公國領地,幾乎統一了盧瓦爾河以北的整個法蘭西,英格蘭王室僅能保住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領地。這次戰役標誌著法國代替德國,成為歐洲大陸上最主要的國家,被示為法國稱霸歐洲六百年(1214年-1815年)的起點。腓力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行動彙集了法蘭西的腓力二世,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三大名王,堪稱中世紀一次規模空前的盛妝舞會。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樹頗多,他首先創建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和財稅製度,從此法蘭西不可阻擋地走向了統一。他還在1200年創建了中世紀西歐的第一所大學——巴黎大學。
腓力二世死後,兒子路易八世短命,不久就輪到孫子路易九世即位。在西方曆史上,這位路易九世已經成為聖人的象征。可以說是被西方世界評價最高的一個凡人,他的綽號“這世界上從未見過的完美怪物”。他被奉為中世紀法國乃至全歐洲君主中的楷模。在中世紀的歐洲,要成為一個模範君主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參加十字軍東征,執法公正等,而他具備了以上的全部。他有效的統治,給法國帶來了一個穩定繁榮的時期。在他死後的1297年,被羅馬教廷封為聖徒,因而也稱聖路易。從此以後,法國王室均喜歡用路易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名字,尤其是在波旁王朝(從路易十三一直延續到了路易十八),更是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則。
在路易九世的兒子腓力三世在位期間,王權在南部地區牢固建立。
腓力三世生了個據說非常英俊的兒子,就是接下來的國王腓力四世。他發動了征服法國北部唯一獨立的諸侯佛蘭德斯伯國的戰爭,在屢遭挫敗後,終於在1305年迫使佛蘭德人簽訂了屈辱的割地賠款條約。為了支持他的征服戰爭,他沒收法國教會和聖騎士團的財產,強征教士的什一稅,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並在1302年召開了法國曆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居然打算廢黜教皇,這一係列反對羅馬教廷的行為,標誌著法國王權的極端膨脹。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將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強行遷到法國的阿維尼翁,從此曆任教皇匍匐於法國國王之下長達70年之久,史稱“阿維尼翁之囚”,教皇權威對於世俗事務的影響力從此式微。而此時卡佩王室的權勢達到了巔峰。在“阿維尼翁之囚”期間,意大利的貴族和騎士們失去了保護,於是他們紛紛逃出了意大利,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勢平民得以順利地掌握政權,沒有了教皇權力製約,文藝複興運動得以從14世紀初開始從意大利噴薄而出。
腓力四世有三子,先後成為國王: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其實路易十世還有個遺腹子。他出生後被證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但他僅存活了五天,號約翰一世。
路易十世通過婚姻,得到了納瓦拉王國。這是法蘭西國王首次擁有納瓦拉國王的頭銜。(納瓦拉將會在後麵被數次提到。)不過隨著三兄弟的接連絕嗣,卡佩家族的直係統治,就在法蘭西和納瓦拉告一段落了。
第三節:Valois,瓦洛亞係(又譯成“瓦盧瓦”)
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的弟弟查理,被封為瓦洛亞公爵。查理死後,兒子腓力繼承了瓦洛亞公爵。然而,他的三個當國王的堂弟們死後,都沒有男嗣。這時候,瓦洛亞公爵腓力與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都提出了對法蘭西王位的繼承要求。愛德華三世的母親伊莎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蘭克人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係的繼承人繼承王位,所以愛德華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絕。瓦洛亞公爵腓力登上了法蘭西的王座,號腓力六世,開創了卡佩家族分支瓦洛亞係統治法國的時代。
愛德華三世又豈能甘心?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封法國國王,入侵法國,挑起了曆時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和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腓力六世在海陸兩線均遭受毀滅性的慘敗。1347年加來城在彈盡糧絕中向愛德華三世投降,法國北方的大門徹底向英國人敞開。1348年,席卷歐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後的法國,再次陷於分崩離析和社會動蕩的狀態之中。
腓力六世的兒子約翰二世,很不幸,碰上了中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天才、黑太子愛德華(英王愛德華三世長子),1356年,英法兩軍交戰於普瓦提埃。英軍4000輕裝騎士全殲法軍20000重裝騎士,擊斃法軍萬餘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約翰二世及其兒子。約翰二世從此客死英倫。
約翰二世兒子查理五世是法國王室第一個用道芬(Dauphin)稱號的王太子,從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為道芬之後,法蘭西曆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稱謂,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從1369年起,查理五世對英軍展開反攻,英軍作戰不力,至1374年,英國放棄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查理五世為人記住還因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項目——巴士底獄。
查理五世的兒子查理六世從20歲起患上間歇性癲癇症,幾乎無法理政。勃艮第公爵約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開結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陸法國,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5900人的軍隊,全殲法軍主力35000人。1417年8月,軍事強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諾曼底,經過1年多的戰鬥,英軍占領了諾曼底全境,至此法軍已經無力再戰。1420年,英法簽訂《特魯瓦條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和法國王位繼承人,並承認英國占領盧瓦爾河以北的全部法國領土。法國麵臨亡國的危機。
查理六世死後,兒子道芬查理逃到南方,和亨利六世劃盧瓦爾河而治。1429年,法蘭西最傳奇的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擊敗了英國勃艮第聯軍,解了盧瓦爾河以北最後一個奧爾良派據點奧爾良之圍,由此戰局逆轉,同年道芬查理在朗斯大教堂加冕,號查理七世。1439年頒布奧爾良法令,建立常備軍,成為了西歐第一個建立常備國防軍的國家。1453年7月17日,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戰卡斯蒂榮戰役,以英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至此英國丟失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大陸領地,查理七世最終贏得了勝利者的美名。
法國在查理七世兒子路易十一世時期,終於基本統一了法蘭西全境。
路易十一世的兒子,查理八世,在名義上擁有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位。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繼承人的理由,入侵意大利,由此法國卷入了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長達60年的意大利戰爭。查理八世無男嗣。瓦洛亞主係中斷。
第四節:Orléans,瓦洛亞的奧爾良係(又稱為“第一奧爾良係”)
查理六世最小的弟弟路易,被封為奧爾良公爵。此公的曾孫路易繼承了來自堂兄兼大舅查理八世的王位。開創了瓦洛亞的奧爾良一係。由於在日後,法國還有來自其他係的第二個奧爾良王朝,所以又把瓦洛亞的奧爾良係稱為第一奧爾良係。
路易十二也被稱為“人民之父”。他全麵擴大了意大利戰爭,教皇甚至組建了反法的“神聖同盟”,1512年被他擊敗。但次年在諾凡拉,他被瑞士雇用軍擊敗。死後無男嗣。瓦洛亞的奧爾良係中斷。
第五節:Angoulême,瓦洛亞的昂古萊姆係
上節所提到的查理六世最小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路易,除開曾孫路易十二外,還有另一個曾孫,昂古萊姆公爵弗朗西斯,他同時也是當朝的駙馬爺。由於國王沒有男嗣,娶了公主的同時也獲得了王位,號弗朗西斯一世,這位幸運者開創了瓦洛亞的昂古萊姆一係。
1519年,弗朗西斯一世競選帝國皇帝失敗,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為帝國皇帝。他不甘失敗,於是把自己的一生投入與哈布斯堡家族的戰鬥,繼續著兩位先王兼堂兄未完成的意大利開拓事業。他的兒子亨利二世也繼承了父誌。可惜父子兩人皆收效甚微。
亨利二世也有三個兒子,先後都繼承了王位,分別為弗朗西斯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在這期間,法國國內因天主教與新教矛盾爆發了宗教戰爭。三王先後在國家動蕩中死去,三兄弟均無留下男嗣。瓦洛亞的昂古萊姆係中斷。
第六節:Clermont,克萊蒙係
Bourbon,波旁係
法蘭西國王,卡佩直係的路易九世有個兒子叫羅貝爾,被封為克萊蒙伯爵。他和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比阿特麗絲聯姻,獲得了波旁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