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理想

吳起小時候,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的老爹是衛國富商,家中衣食無憂,平常的愛好,就是吃喝嫖賭,打架鬧事,這麼一個不愛讀書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想到他日後會那麼有出息。

可是隨著吳起一天一天長大,他的心思變了,他想當官兒。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商人是沒啥地位的,即使你再有錢,沒有生在貴族之家,照樣被人瞧不起。吳起成日裏在街頭混,再怎麼混也是個小混混,一碰上有錢有勢的貴族公子哥兒,也隻有被這些大混混欺負的份兒。

生性狂傲、自視不凡的吳起哪裏受得了這種氣,於是他立定想法,一定要搞個大官兒來當當,建功立業,出人頭地。他總覺他這輩子注定會幹出些大事情來,這種奇妙的使命感片刻不停在他內心湧動,燃燒著他年輕的生命與靈魂。

於是他四處給人送禮,大花血本,求人推薦他當官。

吳起錯了,在春秋戰國這個注重家世門楣的時代,你花再多的錢也當不上官兒。

結果,吳起送出的錢,全都如泥牛入海,隻聽到一個響,半點用處沒有。

衛國的官兒也夠缺德的,收了錢不辦事兒。

吳起心裏那個鬱悶哪,偏偏這時老娘也來罵他:“你個小王八蛋,花光了家裏的錢,還是一事無成,老娘白養你了!”

老娘罵他也就算了,偏偏跟他一起混的小流氓們也來嘲笑他,見麵就叫他“冤大頭”。

吳起火了,拔出劍,將嘲笑他的三十個小流氓,殺了個幹幹淨淨,然後回家收拾包袱,準備跑路。

老娘問他:“你個小王八蛋,還想離家出走啊!”

吳起一瞪眼,張開大嘴往自己手上一咬,淌著滿嘴鮮血發誓說:“起今辭母,不為卿相,擁節旄,乘高車,不入衛城,與母相見!”

吳起走了,從此一騎紅塵,揚起漫天黃沙,天下英雄,將聞其風而喪膽。

2. 吳起原來是孟子的師叔

吳起離開衛國,開始思索前程。

他的終極目標,當然就是建功立業,當上一國卿相了。可是布衣為相,談何容易,當時又沒有科舉,沒點兒名氣誰會用他。

這時候,魯國一位大夫子曾參,進入了吳起的視野。

曾參這位夫子,乃是大聖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聖(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學,曾子獨得其宗”,而被後人尊為“宗聖”,那可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

而當時,孔子及其多位高徒均已去世,天下間以曾子名氣最大,如若能當上他的弟子,那可是真是麻雀變鳳凰了,要是再能得到他的垂青,在諸侯之間說道說道,那混個官來當還不是個小菜一碟!所以,吳起打定主意,要投身儒家這座大靠山,以求取功名富貴。

於是吳起來到魯國,交足學費,在曾子開辦的私立學校當上一名儒生,日夜苦讀。

不過,史書上記載的這件事兒,其真實性恐怕有些問題。錢穆先生的《先秦諸子係年》,考辨吳起仕魯是公元前415年,此時曾參早已去世,怎麼可能又是吳起的師傅。而劉向《別錄》言及《左傳》源流時雲:“左邱明授曾申,申授吳起”,這樣看來,吳起所師,恐怕是曾參之子曾申。

反正不管是曾參還是曾申,我們叫他曾子就沒錯了。

說句題外話,我們所熟知的孟子正是孔子嫡孫子思的徒孫,而子思又是曾參的徒弟、吳起的師叔。如此算來,吳起按輩份竟是孟子的師叔了,有意思。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