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有衝動時候,偶爾的衝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人特別衝動,他們常常以突然的、強有力的、難以遏製的、未經考慮的方式自發地行動,經常導致一些不願意看到的不良後果。這是一種不夠成熟的表現,是不利於個人的健康成長的,它會損壞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會影響到個人的事業和前途。
衝動往往是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不冷靜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意識。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這個比喻說得非常恰當,當一時衝動的意識在腦子裏浮現時就似有一種想要發泄的魔力在驅動,衝動之後,會冷靜思考,回頭想想會覺得一些事不值得去衝動,生活中有太多不合情理的事,平心看待,淡然處之是讓自己活得不累的良方。
早年在美國的阿拉斯加,有一對年輕人結婚了,婚後,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留下一個孩子。男人忙於工作,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卻在身邊,滿口都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過了一會兒,忽然聽到孩子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孩子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回事,再看狗的身上,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不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的。誤會一開始,即一直隻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如果是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衝動是“魔鬼”,它是令人恐怖的東西,它控製著人類,以至讓人們做出一些後悔不已的事。所以,當你因為某人的某件事或聽到某人做了某件事而要去與他論理時,先坐下來冷靜地想一想,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由於一時的衝動而造成人際關係的破裂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在現實生活中,隻要爆發衝動,什麼事都有發生的可能性,衝動猶如一個魔鬼一樣,控製著我們的行動,讓我們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衝動在主觀上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且這個問題的解決對於當事人來說是理所當然,因此在語言的表述上而顯得理直氣壯。例如:對領導的不理解而大發雷霆;對排隊中的插隊行為而大動肝火;在買菜時發現短斤少兩而罵街。
當然,這些還屬於工作上的方法問題或者說是生活中的小事,衝動過後至多自己有點難過,發泄時的酣暢淋漓換來事過境遷以後的自責,到底值不值?
有些衝動大可不必,衝動的極至往往會失去理智。在某街頭,一個婦女在一位山東瓜販的瓜攤上買瓜,為了一元錢二人爭執起來。在爭執時,那位女子說話十分難聽,山東瓜販忍不住,就隨手抓起開西瓜的水果刀向婦女捅去,那位婦女當場就倒在血泊中。旁邊的丈夫嚇得大驚失色,瓜販一不做二不休,幹脆連她的丈夫也一起捅。後來瓜販被繩之以法,悔恨的淚水掩飾不了他的惡行,家中留下柔弱的妻子和三個無助的孩子。
試想,如果雙方都讓一步,都克製一點,兩條活生生的人命也不會就此終結。一元錢兩條命,也太廉價了吧。山東人雖不富有,但即使再窮也不會為了五毛錢而去殺一個人。如果有人出五毛錢讓他去殺一個人,這個山東瓜販一定會認為對方是個神經病。但在衝動之下這種事偏偏發生了,且發生得又是那樣的順利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