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兄,你還記得已故的德州刺史姚忠公姚宗大人麼?這便是他的兒子,姚璟。”
“原來是姚忠公大人的兒子,怪不得如此風采。一晃十八年過去了,你母親身體可好?”原來這林聞道便是當年來河南道視察旱情的欽差。
“家慈身體還算硬朗,煩勞大人惦記。”姚璟上前行禮,從容有度。
“聞道兄,姚璟也練過幾年武功,不如勞煩你手下的兩位將軍指點指點。”
林聞道兩眼放光,說:“不用他們,我來陪小朋友活動活動筋骨。”說著就走到武場中央。
姚璟見老師頷首,才走下場去。向林聞道施禮後率先發起攻擊。
學生們圍了上來,靜靜地看兩人過招。
約有一炷香的時間,兩人同時收手,長身而立。姚璟拱手道:“學生多謝林大人指點。”
這時,周圍的人才從兩人精彩的打鬥中醒來,爆發出陣陣叫好聲。
林聞道快步走到方載言身前,躬身道:“方先生,如此人才,還當為國所用啊!”
方載言眯了眯眼,“璟兒,你若願意,就跟這位林大人去吧。”
永治四十一年,姚璟拜別母親隨兵部侍郎林聞道入京,在製科中及第,除昭武校尉。同年,契丹攻陷河北,姚璟所在廣德軍參戰。姚璟多次立功,於永治四十二年,官至定遠將軍。
永治四十二年秋,契丹與同朝的戰事處於膠著狀態。同武帝楊肅決定出其不意發動攻擊。姚璟接到命令,須帶領三千騎兵繞至敵後,與廣德軍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這一天,姚璟帶兵行至昆侖山腳,見昆侖山上草木依然茂盛,蒼翠可愛,不禁想起老家的鳳凰山來。回憶起鳳凰山裏快樂的歲月,頓覺心馳神往,忽又感慨萬千。手伸到懷中,拿出一個金釵。金釵在陽光下燦爛無比,釵頭是一隻鳳凰,展翅欲飛。姚璟將金釵緊緊握在手中,棱角深入皮肉而不覺。這些年來,正是金釵造成的疼痛伴隨他度過在書院和軍旅中的艱苦歲月,這種疼痛是他不讓母親再流淚的決心。
姚璟將金釵收入懷中,下令加速前進,全然沒有注意到樹叢中一雙明亮的眼睛盯著他的背影,殷紅的嘴唇勾起,扯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是夜,姚璟在燈下展開地圖,仔細地研究著,試圖找出一條最好的行軍路線。這時,校尉來報說有山民求見。姚璟道:“讓他進來吧。”
似風起簾動,進來一個纖細的身影。燈光下黛眉粉頰秀鼻丹唇,雙目盈盈,似笑非笑。姚璟一愣,心想怎麼是個姑娘?卻見來人向前行禮,朗聲道:“將軍大人,在下是昆侖山腳的山民,將軍帶領大軍過境卻不傷草木,小民特來謝將軍仁慈寬厚。”聲如風動珠簾,叮咚有致。
姚璟這才看清,來人一身文士衫,看似簡樸,可那身風致氣度,若說是山民,實在不像。姚璟心道:“這小子長得像娘們兒心思也像個小娘兒,看他能整出什麼花來。”
“愛民本是為官的職責所在,老鄉不必多禮。”
兩人相視一笑,各自心底百轉千回。
“看將軍夜觀地圖,莫不是有什麼難以決斷之處?小民世代居住在這昆侖山上,山石草木無一不熟悉,或可為將軍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