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弗辭;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萬物,而弗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知主;則恒無名也,可名為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其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之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損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雲滄海一開口,並沒有講解任何道法,而是將《道德經》挑選其中的幾段,講了一遍,每講一段,他都會停頓一會兒,緊鎖眉頭,好像在思考什麼。而在這過程中,方圓十裏的天地靈氣仿佛受到了什麼吸引,紛紛向雲滄海所在的大船處聚攏,並在他頭頂形成了一團五色彩雲,隨著他講道的深入,靈氣越來越濃,後來,他每講一個字,五色彩雲中都會飄落一片金色天花,這金色天花都是有濃鬱之極的天地靈氣凝聚而成,落到哪個人身上,就會憑空為他增加一年的修為。
那些聽到的人,都在雲滄海講了第一句話時就紛紛陷入了一種奇特的境界中,心無他物,隻有在蒲團上講道的雲滄海和他所講的道德真言,連後來天上飄落的金色天花也視而不見,而每個人的反應也有所不同,有的聽得麵帶微笑,飄飄欲仙;有的激動地熱淚盈眶,渾身顫抖;有的記得抓耳撓腮,牙關緊咬;種種神態,不一而足。就連鑒真也是聽得連連點頭,經常會露出心有所悟的表情,顯然大有收獲。
雲滄海慢慢的也漸入佳境,講道中間的停頓也越來越少,麵色越來越舒暢,漸漸的,講到的範圍也不光集中在《道德經》上,開始向佛、道、儒、法、墨等等各大學派擴展,隨著他講道時間的推移,雲滄海身上也開始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芒,先是青、白、赤、黑、黃五行之色,而後是金、銀、藍、紫等等無窮光、無量色,最後,所有光芒形成了一團形如琉璃,閃耀著各種顏色的光圈,虛浮於雲滄海頭上。
時間過得飛快,等到雲滄海停口,種種現象才一一消失,而那琉璃色的光圈也引入了雲滄海的頭部,在額頭形成了一個淺淺的肉色印記。眾人也紛紛醒來,雲滄海觀看了一下天象,不由得也很是驚訝,這次講道,竟然足足進行了九天九夜!
當然,由於講道過程中天地靈氣的補充,眾人都沒有感到饑餓,倒是紛紛懇求雲滄海下次再為他們講道,雲滄海這次顯得很好說話,微笑著當場就答應了,這也是因為雲滄海此時的心情很好,因為,這次講道的收獲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