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該糊塗時就糊塗(1 / 1)

都說“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人生一世,短短三萬多個日子,何不糊塗一下,換得幾個摯友的談笑風生,換得群魚水中的悠然自得,既不損己傷人又能攬盡閑情雅趣何樂而不為?

鄭板橋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並為世人留下這“難得糊塗”的名言。當時的鄭板橋在山東任職,在遊覽萊州去峰山時,想趁此機會觀賞山中鄭文公碑,但天色已晚便在山中一茅屋借宿,茅屋的主人是一位自稱“糊塗老人”的儒雅老翁。在茅屋中陳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硯台,不僅石質細膩,鏤刻更是精良,大開眼界的鄭板橋對其讚歎不已。第二天早上,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於刻於硯背,鄭板橋便即興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大字,並在後麵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因硯台大,還有空餘之地,鄭板橋便請老人寫一段跋語,老人便提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並蓋上字為“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的方印,鄭板橋為之大驚,方知老人為隱居在此的高官。鄭板橋由於感慨於“糊塗老人”的命名,便又提筆寫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頓時,二人便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遂結為摯友,常相伴談文說辭,暢談人生。

人生一世,有很多時候是認不“真”的,在該糊塗的時候還一味堅持釘是釘鉚是鉚的原則,隻能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糾紛煩惱。職場行事,隻有擁有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以團結大多數人的糊塗智慧,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如魚得水,擁有數不盡的發展機遇。

職場中,麵對大家共享的利益,麵對自己前途的發展,如何處理其中利益弊害等問題,對人對己都有著極大的關係,處理的好不僅得到他人的讚賞,更能為自己的前途發展增加籌碼,處理的不好不僅自毀前途還會威脅到他人的利益,從而使自己陷入四麵楚歌的絕境之地。在職場中,無需事事都與人斤斤計較,該糊塗時就糊塗時,在寬容他人時也不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和心情,所以,在職場中,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適當的糊塗可謂是一種大智慧。

糊塗有真假糊塗之分,真糊塗是不明事理,對事物沒有原則性的認識;假糊塗,是心理清明如鏡而表麵裝糊塗。職場中,若真糊塗,必會失去理智不問是非,最終做出許多傷人害己之事,假糊塗,則使人保持著一定的冷靜和理智。職場中,該糊塗時就糊塗,就是要你在麵對一些是非糾纏時,心理清醒而表麵裝糊塗,這樣能夠有效為你省去很多的麻煩,雖在小事上吃虧,卻往往會在大事上成倍的賺回。

春秋戰國時期,一次楚王宴請大臣,在楚王的妃子在給大臣敬酒時,一陣風突然襲來,張燈結彩的宴席瞬間被黑暗淹沒,此時一位已有醉態的大臣趁機攬了王妃的腰,王妃一怒便將那位大臣的帽纓給扯了下來。王妃回到楚王身邊訴說委屈,要求點上燈將那位被撤下纓帽的大臣找出來給予重罰,可是楚王卻下命令,讓所有的大臣都摘下纓帽,以好玩的痛快。那位冒犯王妃的大臣本是當死不可,卻意外地撿回了一條性命。後來,楚國與鄰國發展戰爭,那位冒犯王妃的大臣為了報效楚王的恩情,奮勇殺敵,竭盡全力地保護著楚王。

楚王可謂是將糊塗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輕鬆地化解了一場原本血腥的矛盾,還感化了一名勇將,使自己在戰爭中得以保全。

難得糊塗,說來甚是容易,做起來卻是萬般不易,因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都有著欲望和自私的心裏。隻是,在這人吃人的職場中,常見那些自詡聰明的人常常深陷泥潭難以全身而退,而那些表麵看似糊塗之人,心裏卻是將萬事洞察清楚,雖常常在小事上吃虧,卻也往往都是大事的成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