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統稱“四君子”的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四個人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好客,各養門客數千,其中,真正掌握待人處世厚黑之道,懂得尊士待士的要算是信陵君了,因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了。
信陵君,是魏國公子,名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昭王死後,無忌之兄安厘王繼位,封無忌為信陵君。信陵君為人仁而下士,飽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因此,即使在數千裏外的士人也紛紛爭相來投靠他,賓客有三千人之多。據說,當時各諸侯國正是因為信陵君賢而多客,才不敢加兵於魏。信陵君由於卑身虛心待士,真正的賢者都傾心歸順。在尊士待士中,信陵君卑身虛心待士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他和隱士侯贏的結交的故事,也是最能體現出信陵君“厚至無形”的厚黑之道了。
侯贏,是大梁夷門的一個普通看門的人,他年已七十歲了,是一個隱居的賢士,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才,便前往拜訪他,並送給他厚禮。侯贏不肯受禮,說:“我修身潔行敢十年了,決不會因為窮困而受公子之財。”信陵君又特意為侯贏擺了豐盛酒宴,並請了許多的賓客來作陪。同時,他空著車上左邊尊貴的座位,自己親自趕車前往迎接侯贏。令人想不到的是,穿得破兒羅嗦的侯贏上了車,毫不謙讓地坐在左邊的上座,想以此試探公子的態度。對於侯贏的“犯上”舉動,信陵君不僅臉上沒有絲毫表現,反而趕車更恭敬了。
騎車在經過一個路口時,侯贏對公子說:“我有一位朋友在前麵不遠處的市場裏,想順道去看看他。”於是,信陵君二話沒說,趕著車便進入了鬧市,侯贏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朱亥,故意長時間地跟對方談話,眼睛卻斜看著信陵君的表情,而信陵君卻依然和顏悅色地在等著。
就在這時,魏國的將相宗室賓客已坐滿堂,都在等著信陵君來舉酒。市人也都觀看公子為侯贏執轡趕車。隨從人員都在暗中罵侯贏不是東西。侯贏見公子臉色始終不變,才慢騰騰地向朱亥告辭上車。等到了家裏,信陵君態度恭敬地把侯贏請到上坐,並介紹給賓客,賓客都很驚訝。酒過三旬,公子起身向侯贏祝壽。侯贏對公子說:“今天我太煩勞公子了。我不過是夷門的看門老兒,而公子親自為我趕車迎接,不該停留公子也停留了。可是,我卻是想給公子帶來一個好名聲,所以讓公子長時間站在市中。人們就把我當作小人,而認為公子是個禮賢下士的明主。”又說:“我所訪的朱亥也是個賢者,他隱居於屠問,世人不知道。”
侯贏這樣做,不僅是試探公子能否尊士,也是為宣傳公子尊士的聲譽。而途中訪朱亥也使公子能與賢者結交。如果信陵君不具備精深的厚黑功夫,見侯贏如此“不識抬舉”不殺了他就算不錯了,哪裏還會低三下氣地以禮相待呢?當然,真那樣的話,也就不可能有後來聲名顯赫、威震強秦的魏公子。到了後來,侯贏與朱亥在公子“竊符救趙”中都為他做出了很大的功勞。
泰國攻占了趙國,趙惠文王之弟平原君是公子姊夫,平原君求救於公子,公子求於魏王,魏王派將軍晉鄙率十萬兵救趙國,後因害怕秦軍,於是駐軍觀望不前。公子聽從侯贏的計策後,通過魏王的寵妃如姬偷出兵符。
信陵君拿到兵符,向侯贏告別。侯贏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晉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權交給公子,您打算怎麼辦呢?”信陵君一愣,皺著眉頭答不出來了。
侯贏說:“我已經給公子考慮好了。我的朋友朱亥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帶他去。到那時候,要是晉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權交出來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讓朱亥來對付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