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在這裏,“能屈”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謀略。但是,屈也在有度,如果沒有把握好這個度,就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如果越王勾踐一直屈尊於吳王夫差下,就不會成就自己的一方霸業;韓信在忍辱胯下之痛,如不能奮發圖強,就不會成為一代英雄。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屈之有度。在掌握這個度後,一舉成就自己的一番偉業。
君子要屈而有度
古今以來,凡是成大事者,一定是能屈能伸的偉丈夫。人生在世有兩種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順境。在逆境中,困難和壓力逼迫身心,這個時候就要明白一個“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實力,以等待轉機的降臨。在順境中,幸運和環境都有利於你,這個時候就要明白一個“伸”字,乘風萬裏,扶搖直上,以順勢應時更上一層樓。所以,在厚黑學中,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大丈夫能伸能屈,而“屈”也要有度。
在這個紛雜的社會上,我們要麵對太多的壓力。對待壓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有的人會被壓力壓垮,而有人則借壓力為自己開創一種新的生活。其實,當我們麵對紛至而來的各種壓力時,就要學習一下雪鬆的精神。當大雪來臨時,不一會兒,樹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程度,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條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複地積,反複地彎,反複地落,雪鬆完好無損。然而,其他的樹不具備彎下去的本領,直到樹枝被積雪壓斷了。相反,雪鬆因具有彎曲的特殊的本領,安然地度過了大雪紛飛的寒冬。
所以,在麵對外界的壓力時,我們要盡可能地去承受。但是,在受不了的時候,我們不妨學習一下雪鬆,學會彎曲一下,在壓力麵前學會讓一步,這樣才不會被壓垮。在這裏,彎曲並不是倒下,也不是毀滅,而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人生如此,人要在適當的時候彎曲一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由此可知,君子要屈而有度,才能迎來更為廣闊的天地。
屈之有度,保全自我
一個人要想成就大業,首先就要能屈能伸,忍人所不能忍,才能為人所不能為。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的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之功業,成為千秋佳話。有道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正是因為一般人難以理解韓信的作為,所以周圍的人都恥笑他。可是,如果韓信當時一氣之下捅死了屠夫,按律當斬,自然就無法再施展自己的抱負。韓信能夠忍辱負重,大很大程度上不同於屠夫因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掉自己的前程。由此可見,這種“屈”並不是向別人屈服,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委曲求全,以暫時的退讓集聚更大的進攻力量。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能屈能伸成為大丈夫的處世之道,並不是毫無原則。凡事都要有度,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麵。我們以漢初三傑之韓信和張良來說,他們兩個人都輔助了劉邦完成推翻暴秦的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但是,他們卻表現出不同的做法,韓信選擇了封地稱王,盡享榮華富貴;張良麵對高官重爵,榮華富貴不為所動,選擇了退隱山林。然而,他們倆個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我們看來,張良更懂得屈伸的尺度,他知道自己作為人臣,已經達到了頂峰,盛極則衰,因而悄然引退,最後得以善終。韓信則不然,在功成後他接受了劉邦的楚地封爵。可是這個時候,劉邦早已對他心存疑懼,韓信對此也心知肚明。為了贏得劉邦的信任,當好友鍾離昧投奔他的時候,韓信沒有理會鍾離昧“我今日死,明日恐怕就輪到你了”的勸告,拿了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韓信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消除劉邦的懷疑,但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夷滅九族的命運。
由此可以看出,韓信把“能屈能伸”演繹的是如此淋漓盡致,為了保護自己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可是,當“能屈能伸”的標準降到了自身利益的尺度,就起到了一塊遮羞布的作用,已算不得什麼大丈夫了。作為一位領導更應該懂得屈而有度,否則隻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進而阻礙事業上的發展。
七尺男兒就要能屈能伸,屈並不是要忍氣吞聲,而是忍一時之氣更好地成就大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忍受的隻是工作上的責備和不公平待遇,但屈而有度,就可以求得更好地發展,成就自己的和番事業。
厚黑悟語
在厚黑學中,屈伸有度是君子的作風,更是生活中的一種智慧。在現代生活中充滿了智慧的爭取,麵對強大的社會壓力,我們不要一味的強硬,當然也不要一味的退縮,我們要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去爭取,在縫隙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要能屈能伸,也要適度的接受委屈,還要慢慢的爭取,這樣的做法看似柔軟但它卻有著綿長堅定的力量。就像老子所言:水柔弱而勝萬物。你如果一味的冒進,那樣到最後要麼有可能是你被摔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會使許多的親人陪著你受傷,或者是到最後可能你什麼也堅守不住,就菘了。由此可見,能伸能屈,還要屈而有度,隻有做到這一點,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