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以繁華可以腐化的社會,卻不再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年代;這是一個可以同流合汙可以烏煙瘴氣的社會,卻不再是一個以替天行道為榮的年代。這是一個世態炎涼人情淡漠的社會,更是一個為了一己私欲可以落井下石的年代,你可以路見不平,但你不可拔刀相助,你可以憤世嫉俗,但你不可以替天行道,不然你隻會成為擋別人道的管閑事者。在職場這個人心叵測的處世中,不屬於自己權限的事情,最好旁觀,一旦插手,便會被隔岸的火狠狠地灼傷。
好管閑事受人磨
俗話都說“多吃饅頭身體好,少管閑事威信高。”人體生命的維持需要營養,多吃幾個饅頭自然不是什麼壞事,塵世紛擾需要審慎前行,少管閑事自然能安處一隅,將人世的辛酸苦辣都輾轉為滄桑桑田。在這個現實得不能再現實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總有著難理的利益紛爭,為自己的利益而爭而鬥那是人再本能不過的事情,但你作為一個旁觀者去插手別人的利益糾紛,讓自己的言行超越了自己的權限,必定會給別人一種“圖謀不軌”的感覺,從而讓你陷入非人的磨難之中,故此,對於別人的事情,即使處於好意也要謹慎從事。
王叔文為唐朝的要臣,常陪太子下棋,一次,在下棋時太子和人議論起政事談到了宮市的弊端(宮市就是宦官們在民間以低價強行購物)。太子說:“當我發現這種弊端時,我就準備向聖上反映此事,也算是為百姓謀福了。”在場的人都稱讚太子賢明,唯獨王叔文一言不發。待眾人散去,太子將王叔文留下問他為何不說話,不發表意見。王叔文說:“身為太子,你的主要職責就是侍奉皇上的飲食起居,早晚問安,不適宜參與宮外之事。再說皇上一直忙於朝政,這些事情他未必不知道,你即使出於好意來管這事,但皇上他會怎樣想,如果他以為你是借此收買人心,你又該如何辯解?”太子聽了恍然大悟,說:“若不是先生指點,我恐怕就要做出什麼蠢事了。”
俗話常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自古就是人們在爾虞我詐的凶險官場得以自保的韜略,雖然這其中多少含有一些消極的成分,但在這個人心不古、利益當行的年代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的。人總是有著虛榮心的本能,有著追逐利益滿足欲望的本能,所以稍微有點成便四處炫耀,參與事事,以便顯示自己的才能,時時提醒自己的存在,讓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卻不知,當他把事情做得多了,別人能做得就少了,在自己的忘乎所以中損害到別人的利益,從而招來別人的厭煩和恨意,想盡辦法進行反撲,這隻能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自食其果的下場。
不在其位就不要謀其政
人常常會覺得別人做事、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夠妥當、利索,於是便皇上不急太監急地出謀劃策,卻不知這原本的好意會讓人以為你是來分食美味的幌子,從而讓別人加緊防範。
生活中,也常常聽到一些人抱怨說誰誰是“咬呂洞賓,不是好人心”,說誰誰把自己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隻是在自己抱怨這些時,怎麼不想想為何自己的一番好意不僅得不到別人感激,還會招致別人的厭煩,是別人真的不明事理當你是壞人,還是你不在其位卻謀其政地多管閑事了?
《尚書》中有言,對於司法方麵的事,就讓有關的官員去治理,不要越俎代庖,不然不僅得不到的感激,還會多管閑事地為自己惹得一身的臭味。太子與皇上本是父子,可謂人間最為親近的關係,但王叔文還是鄭重地提醒太子避嫌,更不要說是其他人了。
現實生活中都還說“親兄弟明算賬”,你們再流著同樣的骨血,也都會被這世間的利益糾紛而淹沒。這人吃人的職場中,別人既能惹出事,必也有本事將問題圓滿解決,你何苦落得出力不討好的名聲呢?他們能折騰就隨他們折騰吧,過好自己才是上上策。
厚黑悟語
厚黑學告訴我們:不在其位就不要謀其政,不然隻能是好管閑事多受磨的下場。不該你管的事就不要管,不該你操心的事就不要操心,就是天塌下來了也會有人扛著,如你沒事找事,出力不討好,隻能怨自己吃飽了沒事撐的了,怪不得別人。如果連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都不夠出色,就去參與一些與自己職務不相幹的事情,這就是越俎代庖,就是自討苦吃,就是畫蛇添足的多此一舉。多管閑事,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讚賞與肯定,還會給別人造成適得其反的影響從而招致別人的厭惡,所以職場中要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就不要多管閑事地做一些不在其位卻謀其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