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隱忍不爭也堪稱大丈夫(1 / 1)

在職場上,人們除了要有能屈能伸的能耐,還要有一定的忍耐力。成功的人總是那些忍耐力極強的人。他們能夠忍受住生活中的種種不平,能夠為自己的目標做出一定的犧牲。隱忍不爭的人也是大丈夫,這是因為他們的忍耐力幫助他們贏得了最佳的戰機,幫助他們贏得了最後的成功。

職場上隱忍不爭也使得

人們常說,忍是心字上的一把刀。能忍的人絕對具有強勢的毅力。在職場上,具有強大的忍耐力的人總是能夠憑借自己的忍耐力讓自己堅持到最後,贏得最後的成功。為了讓自己在職場上走得更遠,隱忍不爭也使得。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齊國想要攻打宋國,於是燕王派張魁到齊國,企圖幫助齊國作戰。可是,齊王卻不明不白地把燕王派來的使臣給殺了。燕王知道以後很是生氣,他發誓要為張魁報仇。

大臣凡繇知道後便麵見燕王,勸說道:“以前我認為您是一個顯明的君主,所以我很願意做您的臣子。可是,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所以,我不想做您的臣子了。”燕王忙問:“這是為何?”

凡繇說:“我們的先人曾經被敵人抓住過,你曾感到很羞愧,卻去侍奉齊國,您知道自己的力量太弱了。如今張魁被齊國殺了,你卻要去攻打齊國。這難道是把張魁看得比自己的先王還要重要嗎?”凡繇請求停止出兵,燕王說:“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凡繇說:“請您穿上最好的喪服到郊外居住,重新排遣使臣到齊國並謝罪。說‘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大王您是賢明的君主,您怎麼會殺死所有的使臣呢?隻有我們燕國的使臣被殺死,這說明是我用人不慎哪!希望您允許我改換使臣表示謝罪。’”

燕王聽從了凡繇的建議,忍氣吞聲地再次向齊國派了一位使臣。使臣來到齊國的時候,齊王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並且參加宴會的人官員和侍從都很多,齊王讓燕王的使臣來到大殿上。使臣這樣對齊王說道:“燕王很害怕,所以派我來請罪。”接著齊王故意讓使臣再一次地重複上麵的話,以此來向眾人誇耀。

之後齊王又派了一個地位很低的使臣去告訴燕王,讓他回宮居住,這就是表示他已經原諒了燕王。

在這裏,燕王忍受住齊王給自己的侮辱,隱藏起來自己的憤怒,並不與之計較,並主動向對方道歉,這種做法為他將來攻打齊國準備了十分充分的條件。所以,從長遠的利益來說,燕王這種隱忍不爭的做法也是大丈夫的一種做法,他也可以說是一個大丈夫。

在職場上,如果我們遇到了燕王一樣的情形,我們不妨向燕王學習,采取類似的做法來迷惑對方,來得到對方的信任,使對方對自己疏於防範,這樣,自己將來就可以有機會進行“反撲”。

大丈夫懂得隱忍不爭

忍是一種心法,也是一種涵養。能夠忍的人絕對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忍受力,他們絕對可以忍受很多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東西。大丈夫通常懂得隱忍不爭,他們總是具有寬廣的胸襟,總是能夠用自己的隱忍不爭來為自己積蓄力量。隱忍不爭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他們總是能夠用自己的隱忍來換得大局的穩定,讓自己的事業進展順利。

縱觀曆史,我們會發現那些政壇上的曆史人物,多數都是厚黑學高手。他們都知道怎樣用隱忍不爭來為自己贏得機會,躲避不利因素。他們的成功多是靠自己的“忍”來換得的。在職場上,人們更應該會隱忍不爭。隱忍不爭會讓你用軟弱的一麵掩蓋自己強勢的一麵,從而可以讓對方減少甚至放棄對自己的警惕。這樣,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來積蓄成功的力量。

隱忍不爭是厚黑學中的一種大智慧,它並不計較一時的得與失,不在乎眼前的高低,而是為大局考慮,著眼於未來;隱忍不爭也是厚黑者的一種修養,他們在麵對榮與辱的時候,能夠心靜如水。職場中人如果具備了隱忍不爭的氣度與能力,他們也會很快成功的。

厚黑悟語

行走在人世間,有太多的事情令我們無能為力,在麵對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惟一能做得就是忍受。隻有你可以忍受住了眼前的磨難和屈辱,你才可以有機會和動力去為未來而奮鬥。職場上最聰明的人就是那些隱忍不爭的人,他們才是職場上的大丈夫。如果你想在職場上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和業績的話,你就應該學會隱忍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