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對於主角西進戰略的解釋(1 / 3)

【這兩天很多書友都在噴這一點,這章就做一個係統的解釋。事實上這一章的內容本是要在隨後的幾十章裏一點點被抖露出來,在設計中是一點點填補出西征這個大坑的。現在一章結束】

對於複漢軍的西征,乾隆也不是一點舉動都沒有的,他下令海州的清軍南下,彙合江南的水陸軍攻取南京,領兵的人還是豐升額,戴罪之身,海蘭察是被提回北京了。尹繼善不是塊打仗的料,豐升額戴罪立功。

而且滿清的粘杆處也開始大肆放謠,複漢軍離開江南是被官軍打出去的啊;複漢軍搶掠江南財賦錢糧,惑亂江南,是流寇行徑啊;等到陳永生的前軍被川兵頂在黃陂的消息傳出後,粘杆處更是叫囂湖北即是陳鳴的埋骨之地,複漢軍兵鋒已坉,軍無戰意……

至於,你說蘇北決戰是官軍敗了?複漢軍是主動撤出江南的?

嗬嗬,我怎麼不知道有什麼蘇北決戰啊?哦,你說的是那個泰州之戰啊,那哪裏是決戰了,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戰鬥嘛,官軍也隻是小有挫折。不然現在豐升額大將軍哪來的大軍橫掃蘇北,直逼揚州呢?

就是湖北的官府也適時的放出大話,要把陳鳴變成李自成第二。後者當年不就是死在湖北的麼。

……

湖廣之地的軍事調度大權被乾隆交到了阿桂手中,本來就手握河南戰場重兵的阿桂,這下更步入人生巔峰了,從單獨的河南軍區司令員,變成了河南湖廣兩擔挑。執掌大軍二十萬!

對於複漢軍在湖北的攻勢,阿桂的應對之策就是集結之前被布置在開封、歸德的人馬,大舉南下。這個消息很快就被暗營送到了陳鳴手中,而陳鳴之前要求陳永生奪取義陽三關,也是為了防備這一點。但現在阿桂已經來了。

馬銘勳的川兵已經彙合了荊門州的人馬,實力不可小覷。但是川兵是客省作戰,而且很多川兵出川都一年多了,他們想家,鬥誌低靡。就如蘇北之戰前的複漢軍一樣,連續的戰鬥,客省異鄉,對於思想上還處在傳統軍隊性質的川軍來說影響很大。

當然,這裏麵也有黃陂之戰受挫的影響。跟漢陽之戰,複漢軍用人懟垮了漢陽守軍不同,黃陂之戰裏的川兵是被複漢軍的用各種炮給炸的神經恍惚的。這對川兵的軍心鬥誌打擊更大。

石亮、朱珪依舊在召集著鄂西的鄉勇民團,他們現下手中的滿漢兵隻有三四千人,這一路的主要戰力是鄂西的練勇。

方世俊帶的湖南綠營一萬五六千人已經到了常德,隔著一個洞庭湖就是嶽陽了,而到了嶽陽距離武昌還遠嗎?他對阿裏袞倒是忠心效命。

複漢軍手下的暗營也在盡力的撒播‘事實’,以壓製粘杆處傳播的‘謠言’,但在黃陂之戰被堵,漢陽之戰複漢軍二度被堵,在陳鳴抵到漢陽之前,輿論這方麵複漢軍是處在下風的。也就是陳鳴抵到漢陽後,複漢軍立刻攻拔漢陽府城,聲勢一震,接著南下過江包圍了武昌,這樣才扭轉了一些局勢。

總的來說複漢軍在輿論上依舊處在下風。不為別的,隻因為江南太重要了,南京的政治意義太大了。很多老百姓即使聽三國評書看三國戲,知道洛陽、長安,但在心底中也根本不把洛陽、西安這些地方與南京相提並論。明清兩朝,天下龍庭隻推南北二京。那南京還是朱八八的定都之地,大明又是推翻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異族王朝蒙元的朝代,得國最正。對於一樣是異族統治的滿清天下來說,南京城有著非一般的特殊意義。而複漢軍現在正在做的卻是在一點點放棄南京。

陳鳴自己是很堅定的認為大軍西回,鞏固擴大老根據地——根據地現在沒錢了,糧食還夠吃的,但想象去年那樣大把大把的撒錢撒糧食招攬民工是難以為繼了,而且最多保證今年,還有布匹、鹽等等物質緊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大軍殺回根據地可以全軍換裝,複漢軍老巢的鋼鐵產量已經能比肩滿清鼎盛時候的全國鋼鐵總產量了,這還是在複漢軍有所克製的情況下,因為複漢軍的生產技術要嚴格保密,相當程度上限製了產量的發展擴大。那麼多的鐵,生產出來後除了儲備和用來造槍造炮造刀槍、生活器具。農業用具外,就是用來放到水力鍛錘上敲打,一件件胸甲和鐵甲堆滿了將軍府的武庫。陳鳴大軍回到湖廣,溝通河南,全軍將士人手一件胸甲、鐵甲,兵馬戰鬥力能飆升兩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