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正是九日上旬,好日子越來越近了。這天,文薑到六宮去告別了諸位妃嬪,又到東宮來向諸兒告別。諸兒備酒招待,四目相對,心裏都依依難舍,隻是多了元妃在旁邊坐著,而且僖公還派了宮女前來守候,倆人想說的都不能說,隻有暗暗歎息。臨別之際,諸兒挨到車前,隻說道:“妹子留心,別忘了‘叮嚀’那句詩。”文薑回答:“哥哥保重,會有相見的那天。”齊僖公命諸兒在國裏守著,親自送文薑到讙邑,與魯侯相見。魯侯設宴款待。跟隨送親來的人都有賞賜。僖公告辭回國。魯侯領著文薑到本國成親

一來齊國是個大國,二來文薑花容月貌,因此魯侯十分敬愛。僖公又讓他的弟弟夷仲年至魯國來問候魯侯。自此齊魯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後人有詩單說文薑出嫁一事:從來男女慎嫌微,兄妹如何不隔離?隻為臨歧言保重,致令他日玷中闈

再說周桓王聽說鄭莊公假命伐宋,心中大怒,終於讓虢公林父獨秉朝政,不再任用鄭伯。莊公聽說這消息,心裏埋怨桓王,一連五年不去朝貢。桓王說:“鄭寤生太無禮了!要是不討伐,諸侯都會效仿他。我當親率六軍,去聲討他的罪行。”虢公林父勸說道:“鄭伯有幾代當卿士的功勞,如今奪了他的權力,因此他才不來朝貢。大王暫且下令讓諸侯去征伐他,不必親自前往,以免玷汙天威。”桓王氣得臉都變了色,說:“寤生欺負我,已經不止一次了。我與寤生誓不兩立!”於是下令蔡、衛、陳三國,一齊興兵伐鄭

這時陳侯鮑才去世,他的弟弟公子佗殺死太子自立為君。老百姓不服,紛紛逃散。周桓王令他發兵,公子佗剛即位,不敢違背王命。隻得糾集車輛人馬,派大夫伯爰諸帶領軍隊,往鄭國進發。蔡衛各自派兵跟隨出征。桓王令虢公林父率領右軍,將蔡衛的兵馬歸他統帥;令周公黑肩率領左軍,將陳國的兵馬歸他統帥;桓王自率大兵為中軍,左右策應

鄭莊公聽說桓王大軍就要到了,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可大家誰也不敢先說話。後來還是正卿祭足先說:“天子親自領兵前來指責咱們不去朝貢,名正言順。主公不如派使者向桓王去認錯賠個不是,也好轉禍為福。”莊公很氣憤,說:“桓王奪了我管理政務的權力,又派兵來攻打鄭國,我鄭氏三代勤王的功績就此付與東流。這次要是不能挫傷他的銳氣,祖宗基業難保。”高渠彌說:“陳國和鄭國一向和睦,他們發兵也是不得已。蔡衛和咱們有宿怨,必然效力。天子大怒,親自領兵征討,其勢銳不可擋,咱們應該避其鋒芒。等天子怒氣稍微收斂,或戰或和,可以隨他的便。”大夫公子元說:“臣子和君王作戰,於理不通,要戰就要速戰速決。我沒有什麼才能,願為主公出個主意。”莊公問:“你有什麼計策?”子元說:“桓王的兵馬既然分為三路,咱們也應該分三路應戰。左右二支人馬,都結成方陣,以左軍對付他的右軍,以右軍對付他的左軍,主公自領中軍對付桓王。”莊公說:“這樣就肯定能打勝仗嗎?”子元說:“陳侯殺君新立,老百姓不服從他,勉強征兵前來作戰,軍心肯定不穩。如果命令右軍先攻陳國兵馬,出其不意,陳兵必然逃竄。再令左軍急攻蔡衛兵馬,蔡衛聽說陳國敗了,也經不住咱們一衝

然後三路兵馬合成一處進攻桓王的中軍,穩操勝券。”莊公說:“愛卿預料敵情,就像看自己手掌一樣清楚,子封沒有死啊!”君臣正在這兒商量著,忽聽有人報告:“桓王大兵已到繻葛,三個大營聯絡不斷。”莊公說:“隻要攻破一個大營,其餘不在話下。”於是命大夫曼伯領一支人馬抵擋右軍;命正卿祭足領一支人馬抵抗左軍;自己領大將高渠彌、原繁、瑕叔盈、祝聃等坐鎮中軍。高渠彌說:“我看桓王頗知兵法,這次交戰和以往不一樣。請大王采用‘魚麗’陣法。”莊公問:“什麼是‘魚麗’陣法?”高渠彌說:“以戰車二十五輛在前邊攻擊,每輛車上乘兵士五人,再用兵士二十五人緊跟在戰車後麵堵塞缺漏,車上傷一人,後麵補上一人,有進無退。這種陣法極其堅固,易勝難敗。”莊公說:“好。”三支人馬臨近繻葛,紮下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