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王聽到鄭伯出兵抵抗的消息,怒不可遏,就要親自出戰。虢公林父把他勸阻住。第二天各自排出了陣勢。莊公傳令:“左右兩軍不許輕舉妄動,看到中軍大旗展開揮舞,再一齊進攻。”桓王臨出戰時,早就想好了一套指責鄭伯的話,專等鄭伯出陣答話時,當眾把他罵個狗血噴頭,以瓦解鄭兵的士氣。可是鄭伯雖然列了陣,但隻是把住陣門,並不出陣,陣裏也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桓王等得不耐煩,就叫人前去挑戰,罵了半天,也沒人搭茬兒。快到午後時,莊公算計著桓王的銳氣已經被耗得差不多了,就叫瑕叔盈把中軍大旗展開揮舞,左右兩軍也一齊敲起戰鼓,鼓聲如雷,兵士們個個奮勇當先。曼伯領兵衝殺桓王左軍,陳國的兵士本來就沒有鬥誌,當時就被衝散,反將周兵也給衝亂了。周公黑肩遏製不住,大敗而逃。祭足領兵衝殺桓王的右軍,蔡衛兩國兵馬抵擋不住,各自奪路逃走。虢公林父拿著劍站在戰車前,喝止兵士:“誰敢亂動就斬首!”祭足不敢逼得太緊,林父就帶著人馬緩緩地向後撤,沒折一兵一將
再說桓王在中軍,聽見鄭營鼓聲震天,知道敵軍已然出戰。正準備交鋒,隻見兵士一個個交頭接耳,隊伍已經亂了。原來是兵士們看見敗兵,知道左右二營不妙,連中軍也立不住腳了。就看見鄭國的兵馬像一堵牆似地推進,祝聃在前,原繁在後,曼伯祭足也領著得勝的兵馬合力夾攻,直殺得桓王的軍隊車傾馬倒,將死兵亡。桓王傳令趕快撤退,親自斷後,邊戰邊走。祝聃遠遠望見繡蓋下有一個人指手畫腳,猜著便是桓王,睜大眼睛看清楚後,一箭射去,正中桓王左肩。幸虧鎧甲堅厚,傷得不重。祝聃催動戰車直往前衝
正在危急時刻,虢公林父前來救駕,接住祝聃打在一處。原繁、曼伯也一齊向前,各逞英雄。忽聽鄭國中軍命令撤退的鍾聲響得很急,於是各自收兵
桓王領兵直退三十裏外下寨。周公黑肩也到了,對桓王說:“陳國兵馬不肯賣力,以至大敗。”桓王慚愧地說:“這都是我用人不當造成的!”祝聃等撤兵回來見莊公,說:“我已經射中桓王的肩膀,把桓王嚇壞了
正要生擒桓王,主公為什麼把我們叫回來?”莊公說:“本來因為天子不聖明,以怨報德,迫不得已才來應敵。多虧諸位齊心協力,國家才沒有受損害,怎麼敢再有別的念頭?真要是擒了天子,又該怎麼辦呢?即使是用箭射天子也是不應該的,萬一傷重而亡,我就有了殺君的罪名了!”祭足說:“主公這話說得對。現在咱們鄭國的兵威已經樹立,想那桓王也一定會有所畏懼
現在應該派使臣前去問安,稍稍獻點殷勤,讓他知道射傷他並不是主公的本意。”莊公說:“此行非你去不可。”於是下令準備了十二頭牛,一百隻羊,還有糧草等物品一百多車,連夜送到桓王營內。祭足跪拜再三,說:“死罪之臣寤生,不忍心看著國家滅亡,領兵自衛。沒想到軍令不嚴,觸犯了大王的身體。寤生害怕極了,特派祭足問候大王,捎帶微薄物品,聊作勞軍之用
隻求大王因憐憫而寬恕我!”桓王聽了沒說話,臉上火辣辣的,有點兒發紅
虢公林父在一旁替桓王說:“寤生既然知道有罪,就寬恕了他吧。來使可以謝恩回去了。”祭足再次跪拜,退了出去。然後到各軍營裏挨個探問:“怎麼樣?沒事吧?”史官有詩感歎道:漫誇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
對壘公然全不讓,卻將虛禮媚王前
後人又有詩譏諷桓王,不該輕兵伐鄭,自取其辱:明珠彈雀古來譏,豈有天王自出車?傳檄四方兼貶爵,鄭人寧不懼王威!桓王兵敗回到洛陽,怎麼想也出不了這口氣,就想向四方傳下檄文,共討寤生輕王之罪。虢公林父勸阻說:“大王已經因輕易出兵而遭敗績,如果傳檄四方,和自己張揚失敗沒什麼兩樣。再說,諸侯中除了陳、衛、蔡三國,都和鄭國穿一條褲子。如果征集不到付伐的兵馬,白白地讓鄭國笑話。而且鄭國已經派祭足前來勞軍謝罪,不如借此赦免其罪,以開鄭國自新之路。”桓王沒吭聲。從此不談鄭國的事
再說蔡侯因為派兵跟著桓王伐鄭,在軍隊裏聽說陳國紛亂,老百姓不服公子佗,於是領兵襲擊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