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碼字(2 / 2)

了解我國古代主要的監察機構

漢武帝後期,分全國為13州。州作為監察區,設級別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高官。唐太宗,依山河形勢,分全國為10道,作為監察區。

4、明清君主專製的加強

了解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

廢丞相:1380年,明太祖以“謀危社稷”的罪名,誅殺胡惟庸,同時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規定,以後不許再立丞相。中國的宰相製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製達到了新的高度。

設內閣:丞相廢除後,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製度正式確立。了解清朝設置軍機處

清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隻能跪受筆錄,全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到皇帝手中,君主專製製度發展到了頂峰。

認識明清時期君主專製製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a、皇權失去了約束和監督,使皇帝決策具有個人的獨斷性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b、絕對的君主專製又使大小官員隻能唯上是從,助長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c、必然導致官僚機構得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汙腐化之風盛行。所有這一切,都極大地妨礙社會的進步。自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

了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的主要內容並認識其影響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影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醜條約》的主要內容:賠償白銀4.5億兩;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最為嚴重);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

了解三元裏人民抗英、黃海海戰、台灣人民反割台鬥爭

三元裏抗英鬥爭,**戰爭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鬥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侮的愛國精神。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的一次決戰。愛國將領:鄧世昌。《辛醜條約》的主要內容:賠償白銀4.5億兩;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最為嚴重);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

了解三元裏人民抗英、黃海海戰、台灣人民反割台鬥爭

三元裏抗英鬥爭,**戰爭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鬥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侮的愛國精神。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的一次決戰。愛國將領:鄧世昌。

台灣人民反割台鬥爭:《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人民一直沒有停止過反抗殖民統治和爭取

台灣人民反割台鬥爭:《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人民一直沒有停止過反抗殖民統治和爭取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