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天,與張岩相識6年、結婚2年的王靜在一個抽屜裏發現了尹蘭遠走他鄉之後寫給自己丈夫的一封信,和丈夫已擬好的回信。尹蘭的信中字裏行間都充滿對張岩的不舍,而回信中也流露出張岩的後悔與無奈,但好強的他放不下男人的尊嚴才沒把寫好的回信發出去。
到此刻王靜終於明白,張岩真正愛的人還是尹蘭,對自己隻是一種責任和同情。在理智與情感的艱難抉擇中,被生活磨練得異常堅強的王靜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決定:為了張岩,離開上海。那天,她邊哭邊抱著不滿兩歲的兒子在深深眷戀的畫室裏徘徊,兒子睡著後,她含著淚把畫室整理得幹幹淨淨,把張岩的衣服都重新洗一遍,然後在他們曾一起作畫的書桌上寫了一封短信:
我走了,請不要擔心我。你已經把我培養成一個可以掌握命運的人了,我會在新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你能振作起來,全力以赴追求你的夢想。兒子我會送到母親那裏,就讓他陪伴老人家,替我贖罪吧。我最大的心願是看到你幸福,希望你暫時放下尊嚴,把尹蘭姐找回來,你們才是般配的一對,我會在遙遠的地方祝福你們。——永遠愛你的靜
王靜本想去廣州把事情的始末告訴尹蘭,勸她回上海找張岩,遺憾的是一直沒能聯係上尹蘭。於是她抱著兒子北上哈爾濱,把兒子托付給了那位在孤單寂寞中異常思念孫子的張岩母親,然後獨身南下到重慶謀生。
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裏,聰穎勤奮的王靜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從上海藝術前沿回來的她,有著十分新穎時尚的創意思維,很快成為這家公司最得力的平麵設計師,工資由剛來時的2000元升為5000元。每個月她都會留下了幾百元生活費,其他的盡數寄給兒子、張岩和自己的父母。
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現在的張岩仍然是單身一人,還在那間畫室裏畫畫,在廣州的尹蘭也是孤身一人,他們並沒有像王靜安排的那樣舊夢重圓。而至今也是孤身一人的王靜一次次“無情”得把追求她的青年才俊拒之門外,她努力做兼職打發時間,打算存錢將來為張岩舉辦個人畫展,幫他實現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張岩是曾救了她的生命恩人,是改變了她的命運愛人,她已經學會豁達做人,不管張岩是否愛自己,也不在乎他是否選擇自己,她都無償地寄錢支持他的事業。她決心把這份愛永遠珍藏於心底,不求回報,不奢求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