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一定是武館出身吧。”那韓姓之人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肯定的說道。
“哦?何以見得?”那李姓之人有些驚訝的問。
“與李兄交手之時,李兄的閃避之法幅度太大,而李兄出招之時招招都時用盡全力,最多隻留一絲力氣應對突變,這些手法明顯都是武館出身才可能犯的錯誤,而如果是常在江湖闖蕩之人以同樣的修為與我打鬥的話,我們兩個就算再纏鬥一兩個時辰都不一定可以分出勝負,這隻能看誰的眼光更敏銳,誰露出的破綻更多了。”韓姓之人回答著李姓之人的問題。
“嗯?此話何解?難道與人交手不應該招招全力以赴嗎?難道對待敵人的攻擊不閃不避而是硬接更好嗎?我看咱們比試之時韓兄對我的招式也是以閃避為主啊。”那李姓之人有些疑惑的問道。
“倒不是說與人交手不能使用全力,而是要看時機,我們武者戰鬥並不像戰場上那樣一刀砍下如果不用全力很有可能會失去再次出手的機會,武者的戰鬥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比拚雙方的修為、反應、敏捷、眼力其次才是體力,修為差距過大隻有逃跑一途,別無他法,這些暫且不提,隻說反應和敏捷這兩項,如果兩個修為想當的人戰鬥的話其中一人的反應敏捷遠遠高於對方,那麼贏的一定是那反應敏捷高超之人,因為他能及時的閃避敵人的攻擊,同時也能迅捷的出擊,讓敵人來不及反應便一命嗚呼。而如果反應和敏捷想當那麼決勝條件就在眼力這一項上了,眼力高則可以發現地方的破綻,眼力高則可以精準的判斷對方所出招式是否可以擋下,是否應該閃避,應該怎麼才能以微小的代價
閃避對方的攻擊,怎麼才能確定對方是不是故意為了引誘自己進攻而留的破綻,怎麼才能抓住敵方的破綻一擊致命。至於體力麼,嗬嗬,體力這種東西對武者來說作用不大,當然這隻是相對前麵幾項所說,就好比剛才我們兩個的戰鬥,你體力明顯高於我但是最後卻是我仍舊體力充沛而你則氣喘籲籲,從而露出破綻讓我一擊製勝,這其中隻是因為你眼力遠遠不如我,當然眼力也可時說是經驗,戰鬥經驗夠了眼力也自然就有了,就比如你攻擊我閃避之時,我看準你的招式已經用老不可能再次變招,那麼我隻需要閃避你腳底這方圓之地便可,再說你閃避我出招之時,因為我的招式飄忽不定,你無法確定我到底會不會變招隻能將所有變化所含之地全部閃開,這就造成了我們體力之間消耗的不對等,而且你招招全力,就算明知道打不著也要全力以赴,積少成多最終才造成了你體力不濟這一點,要知道人的肉體是脆弱的,武者也不例外,就比如說一塊石頭,你用錘子輕輕一砸就碎,而你偏偏非要用最大力氣去砸,那你想過沒有如果砸不中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那韓姓之人說到這裏停了下來,等待李姓之人回答。
“有什麼不妥?砸不中不就是白費力氣嗎?”那李姓之人用有些不確定的語氣問道。
“錯,你要知道,想砸碎一塊石頭,那麼那塊石頭絕對不可能放在泥土之上,最起碼也要放在一塊比那塊石頭更堅硬的石板或者鐵板之上,那麼你砸不中的都過就是砸在那石板或鐵板之上,從而引發反震之力,傷到自己。同理,你招招全力而且招招不中每招所引發的反震之力都對你的肉體有了輕微的損耗,久而久之你就算明顯發現了敵人招式對你的致命之處卻無法調動四肢格擋閃避這些招式從而殞命,武館是不會教授這些的,所以我才會從你的招式上判斷你是武館出身。”那韓姓之人微笑的解釋道。
說到這裏那李姓之人怎麼還能不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判斷的因由而是故意傳授自己戰鬥經驗,故而行一大禮說:“多謝韓兄指點,在下感激不盡。”
古淩蕭聽完他們的對話悄悄的退出了人群,回到房間後繼續開始了與敵人留在體內那股氣的爭鬥,別人聽到的隻是經驗,而從中他卻領悟了一些道理,也知道了為什麼自己總量相等,質量比對方高出很多的那股氣卻打不贏敵人的那股氣的原因。
又是一個時辰之後他控製自己的氣再次與對方展開了爭鬥,而這次他卻不像上次那樣對自己的氣不管不問,而是有意識的引導以達到用最小的消耗消滅最多的敵人。
不知不覺間天已經微微發黑,這時候古淩蕭緩緩地吐出了一口濁氣說:“呼!終於消滅幹淨了,雖然現在體內的氣仍然不多,不過畢竟可以修煉了不是嗎?”說完這些他微微一笑長身而起準備去吃晚餐,為了消滅那股氣他可是連午飯都沒吃,現在感覺已經餓的無法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