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後,金宇中馬上著手淡化大宇的家族企業色彩,力圖使它成為社會化的現代企業集團。他的幾個兄弟原先都是大宇的關鍵人物,如今或棄商從教,或另起爐灶,逐步與大宇脫離了關係。金宇中自己盡管是大宇的董事長,卻沒有大宇的一張股票,僅有每年600萬韓元的年薪了。
啟示:不要把追逐財富當成是畢生的理想,賺錢隻是生活的手段而已。當手中聚集了太多金錢的時候,更不要像守財奴一樣以數錢為樂,這樣會使生活中所有的激情都消磨殆盡。美國很多人都願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捐獻給慈善機構或教育機構,以此作為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
因此,我們當代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麵對財富的觀念中,時刻提醒他們注意的是,為國家創造財富才是最偉大的壯舉,個人的利益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的真理。
霍英東的傳奇一生
引語:在我國香港地區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的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更因為他的拳拳愛國之心。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1923年,霍英東出生在廣東省。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釗”,後來改為“霍官泰”。抗日戰爭爆發後,年輕氣盛的他自己改名為“英東”,意思是要“英姿勃發,立於世界的東方”。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接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而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裏,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屍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早年的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英東終於以敏感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留下了很多的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於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餘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物資,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由於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準了一批機器,並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板也看中了這批貨,願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淨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霍英東就預料到了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於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創辦了“立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後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可是由於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采取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築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築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啟示:一個人要幹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占95%的因素。以做生意來說,有時候三思而行不無好處。
我出生時貧窮,但是我不可能一輩子都貧窮!
我本人不在故鄉做生意,家鄉的利潤,基金會一塊錢也不取!投資,捐贈,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
———霍英東名言
書本中找到的致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