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節儉是個人理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節儉不是不愛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態度去享受生活。浪費和揮霍是財富積累的最大敵人,因為揮霍浪費者最後往往會負債。具有節儉的耐性和毅力,讓積蓄的錢發揮作用,由此便可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
節約體現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成熟與理性的生活方式。節約不是以不消費或減少消費為標誌,而是在正確的理財理念下用盡量少的錢獲取盡量多的享受,滿足盡量多的需求。要理好財務必須從做好一點一滴節約開始。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是美國最大的資本家之一,也是20 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美國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他曾名列榜首。
洛克菲勒生於1839年,他雖然進入學校讀書的機會不多,但他善於把握學習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他的頭腦十分機敏,到了十多歲時,他已開始考慮自己怎麼創業致富了。為了尋找致富之路,他辛辛苦苦地打工掙錢,好不容易積攢到五美元,他決定將這五美元用於購買書籍,希望從書本中找到致富的方法。
一天,他在一份晚報上看到了出售發財秘訣的巨幅廣告,便連夜趕到書店去購買這本求之不得的書。他拿回家,急忙拆開包裝嚴密的《發財秘訣》,哪知書內空無他物,全書僅印有“勤儉”兩個大字。
洛克菲勒大失所望,十分生氣,把書扔在地上,馬上想去書店找老板算賬,控告他和作者騙人。但時間已太晚,書店已關門了,所以他準備第二天再去。
那天晚上,洛克菲勒一夜輾轉不能入睡,起初是對書的作者和書店生氣,怒斥他們為什麼要以如此簡單的兩個字來印書騙人,使他辛苦得來的五美元血汗錢浪費在這“騙術”上!後來,夜已深了,他的火氣也慢慢降下來了。他想:為什麼作者僅用兩個字出版一本書呢?為什麼又選用“勤儉”這兩個字呢?他想呀想,越想越覺得該書作者用心良苦,越想越覺得勤儉是人生立世和致富的根本通路,他終於恍然大悟。
想到這裏,他趕緊把書本從地上撿起來,深深地吻了它一下,然後端端正正地擺在他臥室的書桌上,作為他今後奮鬥、創業的座右銘。從此,他努力地打工,埋頭苦幹,把每天掙來的錢,除了部分交給家裏外,其餘一分也不亂花,全部積蓄起來,準備用做以後創業。
洛克菲勒如此堅持了五年,辛辛苦苦地積攢了800美元。他用這筆錢開創了他的事業。就是這樣,他一步步地前行,最後成了全世界的石油大王。
啟示:確實,堅實的財富是需要努力和節儉才能追求到的,同時也需要時間和毅力。具有節儉的耐性和毅力,讓積蓄的錢發揮最大的作用,由此便可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
教會孩子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量入為出”從來就是人們理性消費的基本原則,違背了它就會造成理不清的消費債務鏈,就會削弱我們未來的消費能力。人生的每個階段,無論貧窮、富貴都要量入為出。決定我們每個人最終財富多少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不論你多有錢,如果無度地去消費,都會變成窮光蛋。
積累創業所需的原始資金
引語:如何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這個問題簡單的理解就是:我們怎麼才能獲得一定的資金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是一個創業概念,是創業前如何賺到錢,用來做創業的本錢。
創業者如果沒有本錢,創業很可能是一個失敗的結局。所謂的“無本難求利”,無論哪個行業的創業,都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正如一個古戲裏唱的:“一文錢,買雞蛋,蛋變雞、雞變蛋,能變個沒完。”可是,恰恰因為這買雞蛋的一文錢,往往難住了多少個英雄好漢!有關係、有背景、有資金、有基礎能夠自行解決問題的創業者無疑是創業者中的幸運者,而大多數人則是胸懷壯誌,手無分文,憑著知識、智慧、毅力和信心去白手起家。這些創業者能否獲得原始資本,就顯得至關重要。
美國迪斯尼公司的主人沃爾特·伊利斯·迪士尼,是通過積累才獲取事業發展的第一桶金的。
1917年,不滿17歲的沃爾特·伊利斯·迪士尼,隱瞞年齡報名參軍。在芝加哥集訓時,他因患感冒未能上戰場。
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才被派往法國。在部隊的生活中,每月津貼很少,沃爾特·伊利斯·迪士尼便開始想辦法賺錢。他利用自己繪畫的技能,在營房裏畫招貼畫,每周部隊多付給他15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