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員外的獨生女兒得了一種頑疾,終日煩躁不寧,精神萎靡,茶飯不思,夜不能寢,折磨得麵黃肌瘦憔悴不堪。請了多少大藥鋪的坐堂先生,吃了無數良藥,卻終不見效。王員外也曾貼出告示:凡能治愈小姐之病者,以千兩白銀酬謝。有多少醫術高超的名醫、江湖郎中和方士聞訊而來,使盡全身解數皆是枉費心機。王小姐的病情日重一日,看著花容月貌的愛女就要香消玉隕將不久於人世,王老員外和夫人終日愁眉緊鎖,哭哭啼啼。就在老夫妻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時候,鄰村的一位姓李的秀才來了,對王員外說要包治小姐的疾病,並且說病愈後分文不取……
王員外雖然聽說這位李秀才滿腹經綸,但從未聽說他通曉醫理,覺得秀才之言大可懷疑。多少老名醫都對女兒的病束手無策,莫非這位年輕的秀才真的有什麼起死回生之術?常言說,得病亂投醫,如今女兒已九死一生,也隻好讓秀子試上一試,反正是死馬兒當活馬兒醫吧。於是,王員外便把李秀才領到女兒的繡房,請李秀才先給女兒診脈,開方下藥。李秀才說:“我隻看看小姐麵色,問問小姐的病情即可……”
李秀才問過小姐病情後,便從布囊中取出一個精致的小木匣,又從小木匣中取出一顆棗子大的藥丸,外麵用紅綢布包裹著。李秀才舉著藥丸對小姐說:“請小姐將此藥丸含在口中,除吃飯、睡覺時可以取出,其餘時間不得吐出來,更要格外小心千萬不能咽進腹內。若能遵囑,百日後小姐之病即可康複。”
王小姐將藥丸含進口中,按李秀才所囑不敢稍許馬虎。含了兩個多月後,王小姐果然感到病情減輕,不但有了食欲,而且夜裏亦能安然入睡,削瘦的臉也漸漸地豐滿起來。到百日那天李秀才來複診時,王小姐的臉色已燦如桃花光彩照人,毫無病感。一家人歡天喜地,對李秀才千恩萬謝。李秀才把王小姐所含的藥丸又收回囊中,然後對王員外說:“小姐病已痊愈,小生就此告辭了……”
王員外哪裏肯依,連說:“不可不可!小老兒已備下薄酒,一來慶賀小女康複,二來感謝先生再造之恩,先生千萬不要拂了我老夫妻的麵子……”李秀才見王員外夫婦苦苦挽留,隻好答應。
酒宴備齊,王員外恭恭敬敬地把李秀才讓到上座,又命女兒侍宴,親為李秀才把盞。
酒過三巡後,王員外對李秀才拱手道:“先生醫高如神,救了小女的性命,我全家感恩戴德,無以為報,欲將小女終身相許伺候先生衾席,望先生屈就……”
李秀才早慕小姐才貌,王員外這番美意正是他求之不得的,當然應允。
李秀才與王小姐成婚時,洞房花燭之夜,王小姐含笑問李秀才道:“公子治好妾的頑疾,醫聖華陀莫及!但妾身至今不知那神功奇效的藥丸究竟為何物,妾身含在口中既無味又不溶化,卻為何有如此神效?”
李秀才微微笑道:“待小生將那藥丸取來,小姐一看便知……”李秀才說著便從小木匣中取出藥丸,將外麵裹著的紅綢布剝下然後遞到王小姐手中。王小姐接過藥丸翻來覆去地看了好一陣,麵帶疑惑地說:“我覺得好像是一顆石子……”
李秀才說:“不錯,這真真切切是一顆普普通通的河卵石!”
“真是河卵石?”王小姐驚愕地睜大了眼睛,“石子怎麼能治病呢?”
李秀才撫著嬌妻滿臉盈笑地說:“小姐,現在我把其中奧妙告訴你吧……”
原來李秀才經多方探聽王小姐的病情,認定王小姐所患之疾乃“心病”,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神經”係統的疾病。而神經係統失調一般藥物很難奏效,久治不愈又使患者心理壓力加重,形成惡性循環。李秀才經過細心琢磨,終於想了出這個奇特的“心理療法”——他讓王小姐把充作藥丸的石子含在嘴裏,含又含不化,還時時擔心咽下去。這樣,他的整個心思就完全集中到口中的“藥丸”上,一切雜念全被排除。時間久了,心理負擔不知不覺地解除了,神經係統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調整,漸漸地也就恢複了正常……
王小姐聽了恍然大悟,心中暗暗佩服這位如意郎君的才智和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