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易經係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係辭傳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麵。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先賢從用兵和較技中認識到一條真理:天下有常勝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剛,避實以擊虛,持後而處先。

《易經》等中國古典哲學、道家養生理論、中醫經絡學說、兵法和其它武學豐富的理論與經驗構造成中華沃土,太極拳在這方沃土之上萌發和成長並非偶然。太極拳之所以不斷發展而有今日之壯大,也端賴數百年來曆代大師們的巨大貢獻和無數英銳心血的灌溉。四海之內,有史以來,尚沒有哪一拳種有著如此複雜而完善的理論。數百年中,太極拳向外流傳,自中原至大河以北、長江之南而漸至偏遠,尤其是自上一世紀五十年代始,太極拳得以迅速傳播。在傳承與創新之中,便衍生出諸多流派。各式太極拳的開山大師;無一不是武術界殿堂級人物,他們都以自己對太極拳的理解詮釋太極拳。各種流派的形成與發展標誌著太極拳的豐富與發展。

太極拳之理雖屢有闡發,但縱橫以觀之,習者芸望明師絕少。那掩關自守者有之;將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學子皆不得見;功力所限;對拳理精意管窺蠡測者有之,以此類孔見為據修煉則誤已,倘竟以此傳授則誤人;於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卻說玄弄虛,言不及義,則更是貽害無窮。

陳式太極拳宗師陳公發科、心意六合門宗師胡公耀貞兩位武術大師,以其畢生的精力和智慧體悟和實踐著太極拳之真。馮誌強先生得天獨厚師從兩位大師,將兩位大師的傾授融會貫通,以自身對太極拳的深刻理解,對傳統的陳式太極拳成功地進行了繼承和發展,創立了深刻反映萬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極拳(簡稱混元太極拳)。混,取萬物萬象意;元,為初始根本之意。馮先生將自己的真知灼見,貫徹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類之心,毫無保留地奉獻於世。我們的世界,是運動的世界。億萬年來,自然界中,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注,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人類發展了科學技術,而察今日飛機之螺槳,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同樣無一脫離圓的運動。直線是無限大的圓之一段,點即是無限小的圓,螺旋則是國與其它因素的合成。圓運動乃是萬物運動的本質,乃是乾坤大道。

人身之陰陽,往往不得其平,則血氣滯而疾病生。作為內功拳,混元太極拳以功為本,為拳為母,以養為主。作為其內功修煉之道,混元功一係列功法疏通經絡、平謐陰陽,培補內氣,增長內功。

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混元太極拳之走架,動靜相兼,內外俱練,性命雙xiu。其多種拳架以陳公發科之拳架為基發展而成,始自無極;現有機而生太極,分而成陰陽,動則螺旋曲折;陰陽相生,開合折疊;最後歸於無極,徹底地反映出萬物的運動規律。其拳架之形勢,環圈層疊,螺旋纏繞,動靜相兼,剛柔相濟,內外相合,形意相任,開滿合嚴,鬆沉渾厚,充分體現了太極拳的特點,而且觀之自然流暢,如龍如川,十分美觀。混元太極拳以行拳走架為活樁;注重練意,要求靜心慢練,會練善養,有助於達到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虛靈之境界。同時,通過對纏絲功的練習,在走架時令內氣充分纏繞運行於肌膚骨節,斂入骨髓而形成剛柔相濟的內勁。

混元內功和走架的修煉,旨在培養混元一氣。這一過程,也使修煉者得到中國古典哲學的滋養,對修煉者的身心健康和養生有著巨大的補益,對習練推手散手者,也因修煉所獲得的真氣、生物磁和生物電的能量而使自己的技擊能力得到飛躍。

太極即是太虛,太極本於無極,故名太虛。“太”者,有極其至大的意思。“虛”者,空虛無物之意。太極者,即具有極大極至的“理氣”。理氣未分,混沌一體者為太虛。太極言無極者,是指太虛流行之氣中主宰之“理”而言。太虛言太極者,是指太虛主宰之理中流行之“氣”而言。太虛為空空之境,真氣所充,神明之官府。真氣這精微無運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運氣之真元。太極乘氣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這就是太極生陰陽之理。

陰陽是古代哲學理論的代名詞。用來說明一切事物內部不同屬性的相互對立統一與轉化的理論工具。因為陰*有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轉化的特點,所以太極拳在具有符合陰陽對立統一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套剛柔相濟、內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結合、順逆纏絲等陰陽相合的動作套路,所以將這套拳稱之為太極拳。如按太極拳姿勢要求去練習,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練到五陰五陽的功夫。正是“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技擊表現。達到這種程度時,太極理氣活躍,氣機相通,真氣充盛,陰陽平衡,周身上下內外形氣一體,如太極之象,混然一圓。

有關太極拳的起源,現在說法很多,現在比較普遍認可的,是我國著名武術研究工作者唐豪的研究,認為太極拳起源於明末戰將陳王庭,後在陳家溝沿襲,當今流行的各式太極拳,均起源於陳式太極拳。但是,在許多其他各式太極拳的書籍裏,比較淡化陳式太極拳為各式太極拳之母的說法,有的還是說太極拳始創於張三豐,最近汪波出版的全佑老架太極拳一書中,更是對太極拳起源於陳式公開表示了懷疑,並提出了張三豐創拳的可能性。

在作討論之前,我覺得首先要說明一點,有許多人寫太極拳的起源和曆史,都是帶著個人目的的,很多為了標榜自己學的正宗或古老,拚命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師承更古老。由於現代太極拳的傳播始於陳家十五氏陳長興,這個事實基本現在沒有人有異議。於是,大多數其他式子太極拳的門人對陳長興的介紹都一筆帶過,除了陳式的門人。更有人為了宣傳自己,假托古人,篡改曆史,那就更不可取。我覺得,在討論時,先要有公正的學術研究態度,不能為了一己的名譽,我覺得,至少,唐豪先生的考證不管準確與否,應該可以相信沒有帶個人利益色彩。我是練陳式太極拳的,但我不是陳家子第,選擇練陳式太極拳也是個人選擇,但是,無論我的討論準確與否額或者是否有失偏頗之處,但是,首先是正動機,至少,我沒有刻意去褒貶任何一家的意思,不想,也沒有必要宣傳誰,褒貶誰,希望做到公正。這一點,我覺得汪波在全佑老架一書裏,對各式太極拳的評價還是比較公正的,他對太極拳起源的不同意見,也是出於學術分歧,沒有其他目的,這一點,從書裏看的出來,對他的見解,我還是很尊敬的。

首先看一下現在的最普遍的意見,陳王庭創拳說。陳王庭的著作,大多佚失,現在留下的詞,那一句“閑來時造拳”成為陳王庭創造太極拳的證據。關於陳王庭當時創編的太極五路,炮錘一路,還有一百零八路長拳,十八般武藝等等,一般沒有異議。其拳式多取於戚繼光的拳經,也是不爭的事實。所謂“造拳”,我認為實際上是對當時優秀的民間武術的一次發展和改編,而不是完全的發明創造。

這裏又涉及的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太極拳?怎樣才叫太極拳。陳家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把陳溝拳叫成太極拳,是現在分歧比較大的,也是很多各種各樣史料有真,有偽作的地方。有人提出太極拳和通背拳的聯係,認為太極拳最早叫通背太極。我覺得有一定道理。太極拳最早是從外家拳體會發展出來的,所以,當年陳王庭所創編的架子是什麼樣子,除非在考古發掘上有更多發現,現在是不得而知了。但是,我的意見是,不管陳家溝流行的拳術什麼時候開始正式叫太極拳,他的和特點,以及對於對現代太極拳的影響,應該稱為現代太極拳的鼻祖。我和一些練陳家功夫的人交流,一般都認為陳王庭當時創編的架子,應該和現代的陳式太極拳差別還是不小的,真正開始和現代太極拳有聯係的,是陳長興的陳式一路,和二路炮錘。我同意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