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及操作(1 / 3)

(1)日常教具

(1)

活動名稱:脫衣服

教育目的:學習穿衣服的方法

教具構成:開身的衣服一件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解開衣服上的扣子或拉鏈

3.用右手脫下左肩衣服並從背後拉下衣袖

4.左手拉下右衣袖

5.右手捏住衣領

錯誤控製:衣服沒脫下來

變化與延伸:脫套頭的衣服與脫其他不同的衣服

注意事項:不要讓衣服掉在地上

(2)

活動名稱:係扣子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係扣子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右手捏扣子、左手捏衣襟將扣子拉出。

3.由上至下依次將扣子解開。

4.右手捏扣子、左手捏衣襟將扣子穿進扣眼。

5.由上至下,依次將扣子係好。

6.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扣子錯位。

變化與延伸:係不同形狀的扣子,係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注意事項:注意扣子縫牢固。

(3)

活動名稱:按扣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按扣子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右手捏扣子,左手按住衣服的右邊。

4.由上至下依次將扣子解開。

5.將兩襟合上,扣子對準。

6.雙手的大拇指一起把扣子按下。

7.依次扣完扣子。

8.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扣子錯位。

變化與延伸:係不同形狀的扣子,係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注意事項:注意扣子縫牢固。

(4)

活動名稱:拉拉鏈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拉拉鏈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按住上麵,右手把拉鏈拉下來打開。

4.捏住拉鏈的尾部插好拉鏈。

5.按住衣服的下麵,把拉鏈向上拉。

6.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沒拉上拉鏈

變化與延伸:不同質地的拉鏈

注意事項:拉鏈不要夾住布邊兒

(5)

活動名稱:皮帶扣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皮帶扣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皮帶從扣環中推出,針穿出皮帶孔,由上至下打開皮帶扣。

4.皮帶從扣環中間穿出,將針穿進皮帶的孔內。

5.捏住皮帶頭部穿過扣環。

6.依次完成所有的皮帶扣。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針沒有穿進針孔內

變化與延伸:不同大小的皮帶扣

注意事項:皮帶針別紮到手

(6)

活動名稱:係鞋帶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係鞋帶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將鞋帶解開,用食指把鞋帶繩挑開,把繩放教具上方。

4.將繩帶從下方左右兩孔向外穿出。

5.將左右兩端的帶子調到相同的長度。

6.右邊的繩帶向左邊第二孔穿出。

7.左邊的繩帶向右邊第二孔穿出。

8.依此例推,直至穿到最後一個孔。

9.最後將繩子打成蝴蝶結狀。

10.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沒有編成X形。

變化與延伸:編結一字型或V字型

注意事項:線繩的長短要適宜。

(7)

活動名稱:係蝴蝶結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係蝴蝶結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捏住袋子的兩端向左右拉開,把蝴蝶結從上至下依次打開。

4.食指挑開平結,把所有的帶子向兩旁拉直。

5.把衣襟向左右打開,整理好所有的衣襟,然後把衣襟向中間重合。

6.雙手交叉捏住帶子的兩端,然後把手打開,依次完成所有的結。

7.整理所有的帶子,然後用右手的食指將上麵的帶子捅到上麵,(打結)。

8.右手食指挑起左邊的帶子,左手二指捏住並對折帶子。

9.右手拿起右麵的帶子按逆時針的方向繞半圈,然後加在左手的指縫中。

10.右手拉住左手捏著的帶子,左手拉回指縫中的帶子,依次完成所有的結。

11.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沒有打結、蝴蝶結歪了

變化與延伸:給自己的鞋帶係蝴蝶結

注意事項:在生活中為幼兒準備充足的練習機會,可以自己給鞋帶係成蝴蝶結。

(8)

活動名稱:粘扣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粘扣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地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右手手掌壓住粘扣右側布上,左手將粘扣拉開。

4.將打開的粘扣合攏,右手從上至下抹平。

5.收教具,收工作毯。

變化與延伸:係帶有粘扣的鞋

注意事項:粘扣磨損後要及時更換。

(9)

活動名稱:別針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別針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地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捏住別針頭、右手食指用力將針尖壓出。

4.從上至下依次將別針取出。

5.再從上至下右手拿別針穿入布中別好。

6.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針沒有別住左右兩襟。

變化與延伸:別手絹

注意事項:注意不要紮到手。

(10)

活動名稱:盤扣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盤扣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地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右手捏住右邊的盤扣,左手捏住扣環,將盤扣與扣環分開。

4.由上至下依次解開盤扣。

5.左手捏住扣環,右手捏住盤扣穿入扣環中。

6.由上至下依次將盤扣扣好。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扣環與盤扣錯位

變化與延伸:介紹民族服飾中的各種盤扣

注意事項:盤扣和扣眼間不要太緊

(11)

活動名稱:係靴帶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自己

教具構成:衣飾框架中係靴帶的教具

操作方法:1.鋪地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拉開靴帶並將靴帶抽出。

4.將靴帶鉤住左右鉤子拉直,並調整兩邊帶子使其長度相等。

5.依次將交叉的兩條帶子構住鉤子。

6.最後將帶子打結。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靴帶沒有掛在鉤子上。

變化與延伸:係長筒皮靴帶

注意事項:鉤子不要刮到手。

(12)

活動名稱:洗手

教育目的:學習洗手的方法,培養幼兒的衛生習慣

教具構成:洗手液、刷子、毛巾、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卷袖口,講手在水龍頭下淋濕。

3.關上水龍頭,擠一點兒洗手液在手心上。

4.搓手心、手背、手指縫。

5.用小刷子刷指甲縫。

6.打開水龍頭將雙手衝幹淨。

7.用毛巾將手擦幹。

錯誤控製:手洗幹淨。

變化與延伸:給娃娃洗手

注意事項:洗手液不要擠太多。

(13)

活動名稱:走線(走、坐、站)

教育目的:學習走線,坐下,和站立的方法。

教具構成:線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請幼兒在線上腳跟對腳尖走線。

3.請幼兒輕輕的轉向圓圈的中心站好,雙腳交叉,慢慢的盤腿坐到線上。

4.請幼兒輕輕的站起來(可以一隻手撐地)

錯誤控製:起立或坐下時撞倒其他的小朋友

變化與延伸:坐在椅子上

注意事項:穿裙子的女孩子可以把腿都撇到同一側。

(14)

活動名稱:搬椅子

教育目的:學習搬椅子的方法

教具構成:椅子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站在椅子旁,右手握住椅子坐的中央,左手握住椅背中央。

3.將椅子搬起。

4.將椅子放下時,靠近身體的兩個椅子腿先著地,再放另一端。

錯誤控製:搬椅子不穩

變化與延伸:搬放桌子

注意事項:椅子符合兒童搬運的重量及大小

(16)

活動名稱:搬桌子

教育目的:練習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為別人服務的意識

教具構成:桌子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兩人一前一後站在桌子的兩頭。

3.前麵的人先抬起桌子,後麵的人在抬起來。

4.到達目的地時前麵的人先把桌子放下,後麵的人再放下桌子

錯誤控製:搬桌子時晃晃悠悠的

變化與延伸:搬放椅子

注意事項:搬桌子時教師要在旁邊

(17)

活動名稱:五指抓

教育目的:精確五指抓的能力。

教具構成:托盤、精致容器2個、幹物(芸豆、大珠子等)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左手扶碗,伸出右手五指,將左碗中的幹物依次抓到右碗中,直至抓完。

3.再將右碗中的幹物抓回左碗。

4.收教具

錯誤控製:幹物掉落

變化與延伸:內容物不同、容器不同。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工作

(18)

活動名稱:三指捏—投擲練習

教育目的:精確三指捏的能力。

教具構成:長頸花瓶、玻璃小盤、小珠子若幹、筐、墊布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打開墊布、將花瓶、玻璃小盤放在墊布上。

3.右手三指捏起玻璃小盤中的珠子投進花瓶中。

4.全部投完後,將花瓶中的珠子倒回玻璃小盤。

5.收教具。

錯誤控製:投不進花瓶

變化與延伸:換不同的容器及內容物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完成工作

(19)

活動名稱:插牙簽

教育目的:精確二指捏的能力。

教具構成:托盤、牙簽筒、牙簽、裝牙簽的杯子

操作方法:1.介紹名稱

2.用右手二指捏起一根牙簽插入牙簽筒中。

3.將盤裏的牙簽全部插入牙簽筒。

4.擰開牙簽筒,將桶內牙簽倒回牙簽盤。

5.收教具

錯誤控製:牙簽不落在外麵。

變化與延伸:不同的牙簽筒。

注意事項:把牙簽尖剪下。

(20)

活動名稱:按釘

教育目的:精確一指按的能力。

教具構成:托盤、軟木墊、按釘(放入小盒中)、防護眼鏡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將防護眼鏡戴上。

4.將裝釘子的小盒打開。

5.用左手二指捏出一個按釘在軟木上、右手大拇指用力往下按。

6.將盒中按釘全部按完後再逐個拔出按釘裝入盒中。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按釘按歪或紮到手。

變化與延伸:按出不同形狀的圖形。

注意事項:1.在工作毯上工作。

2.使用有厚度的軟木墊。

3.放釘子的盒子不能讓幼兒輕易打開。

(21)

活動名稱:衣服夾

教育目的:精確三指捏及夾的動作。

教具構成:衣服夾、碗、托盤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從碗中將夾子取出放在一旁。

4.左手扶碗、右手拿起夾子用力捏開夾在碗邊上。

5.全部夾完後再逐個捏下放入碗中。

6.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夾歪、夾的不整齊

變化與延伸:1.內容物造型的變化。

2.衣夾大小的變化。注意事項:選擇適合孩子使用的衣夾。

(22)

活動名稱:疊方巾

教育目的:精確疊的方法。

教具構成:彩色方巾布6條(上麵有折疊用的控製線)、托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逐一將方巾打開展平。

4.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摸控製線。

5.按控製線折疊。

6.將折疊好的方巾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好。

7.將方巾收入托盤中。

8.收教具

錯誤控製:方巾的邊角沒有對齊。

變化與延伸:1.折餐巾紙。

2.折沒有控製線的布。

注意事項:餐巾布上要有正反上下的標記,可在餐巾布正麵左上角部位畫個點。

(23)

活動名稱:穿珠子

教育目的:精確三指捏及穿線的能力。

教具構成:珠子若幹、穿珠線、容器、托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繩子打開並在一端打結橫放在桌子上。

4.右手捏住線頭、左手拿起珠子將線穿入孔中。

5.換手,左手把粗線從孔中拉出,右手將木珠送至線尾,依次全部穿完。

6.退下珠子時右手先按住兩三個木珠,左手將繩子拉出。並將退出的珠子放入容器中。

7.將繩子拉直、從左到右兩頭對折、再對折、收入容器中。

8.收教具

錯誤控製:線穿不進珠子。

變化與延伸:1.用小珠子穿項鏈、手鏈。

2.穿彩色吸管。

注意事項:木珠的數量和繩的長短成正比。

(24)

活動名稱:穿花邊

教育目的:為縫做準備

教具構成:線帶有小孔的穿板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把線繩拉平放在穿板的下麵

4.右手拿起穿板豎起,左手穿,右手拉線繩

5.調整好線繩,讓線繩是平的

6.收回:用手指挑線繩,把線繩折疊放入托盤裏,穿板放入托盤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是否一個孔一個孔的穿

變化與延伸:穿不同形狀的花邊

注意事項:線繩要準備得合理以免穿不過去

(25)

活動名稱:用毛線縫

教育目的:學習縫的能力。

教具構成:針線包、塑料針、剪刀、毛線、圖卡(用圖釘紮好控製點)、墊布、托盤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鋪墊布、根據圖卡的大小取適量的毛線,用剪刀剪斷。

4.穿針、將線的兩端打結或用膠帶粘住。

5.左手拿圖卡、右手拿針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縫。

6.全部縫完後打結、剪斷、把針收回針線包。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縫的不整齊。

變化與延伸:1.縫扣子

2.十字繡

注意事項:縫的工作熟練後用大號十字繡的針

(26)

活動名稱:縫扣子

教育目的:練習縫的技巧。

教具構成:針、線、扣子、布、剪刀、防護鏡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戴上防護鏡

3.鋪墊布、取適量的線穿入針孔中,將線尾打結。

4.把扣子放在布上,先從布下將針對著扣眼穿過去。

5.再從另一個扣眼從上穿到布下。

6.反複作直到把扣子縫結實。

7.縫好後將線剪斷。

8.收工作毯,收教具。

錯誤控製:扣子是否縫結實

變化與延伸:十字繡

注意事項:注意針不要紮到手。

(27)

活動名稱:刺繡

教育目的:練習縫的能力。

教具構成:花崩子、布(上麵有虛線圖形)、針、頂針、剪刀、線、筐、針孔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布崩在花崩上。

4.針固定在針紮上,右手穿針,左手接過,打結。

5.按布上虛線圖形,從布下起針向上繡再反之向布下繡。

6.繡完圖形將線剪斷。

7.收工作毯,收教具。

錯誤控製:繡得不完整。

變化與延伸:十字繡

注意事項:針不要太尖。

(28)

活動名稱:錘子釘

教育目的:精確手腕及敲的能力。

教具構成:木墊、錘子、彩色塊(中間有一個洞)、釘子(放入小盒中)、防護鏡、托盤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戴上防護鏡。

4.左手拿釘右手拿錘、將釘子釘入彩色木塊中。

5.全釘完後再將釘子拔下來。

6.收工作毯,收教具。

錯誤控製:敲到手

變化與延伸:釘小家具

注意事項:在地毯上工作。

(29)

活動名稱:擰螺絲

教育目的:精確手腕及轉的能力

教具構成:改錐、軟木、螺絲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扶螺絲,右手拿改錐按順時針方向擰入軟木中。

4.擰下時,反方向轉動改錐將螺絲擰下。

5.收工作毯,收教具。

錯誤控製:螺絲是否擰入軟木。

變化與延伸:擰不同大小的螺絲。

注意事項:注意不要紮到手。

(30)

活動名稱:倒幹物

教育目的:練習手的控製能力

教具構成:綠豆、大米、透明杯子兩個、托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右手拿起杯子把、左手握住杯子,將豆子緩緩倒入。

4.豆子都到完後雙手把杯子放下。

5.交換,用左手拿起杯子把,右手握住杯子,把豆子緩緩倒回。

6.收教具。

錯誤控製:內容物不掉到杯子外麵

變化與延伸:1.各種杯子(透明、不透明、有把、沒把、高的、矮的……)

2.各種內容物(大的、小的、軟的、硬的……)

注意事項:1.內容物從大的到小的過度

2.在桌子上完成

(31)

活動名稱:舀的工作

教育目的:為書寫做準備,培養幼兒的專注能力

教具構成:兩個玻璃容器,珠子/豆子,勺子,托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拿起離勺池三分之一處,然後遞給右手

4.右手捏住勺子把,從左麵的容器中把內容物依次舀到右麵的容器中

5.用同樣的方法將物品舀回到左麵容器中

6.雙手把勺子放在盤子裏。

7.收教具。

錯誤控製:物品掉到容器外麵

變化與延伸:各種容器/各種內容物/各種勺子

注意事項:1.從大的軟的內容物過渡到小的硬的內容物

2.在桌子上完成

(32)

活動名稱:大夾子夾

教育目的:培養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群的靈活性

教具構成:大夾子、物品、托盤、小盤子(七色花調色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拿起夾子的開口三分之一處,遞給右手

4.右手三指捏住夾子,夾起物品放到小盤子內。

5.把所有的物品夾回到大容器中。

6.雙手把夾子放下。

7.收教具。

錯誤控製:夾住的物品掉落

變化與延伸:各種內容物/各種夾子

注意事項:1.夾的內容物從軟的向硬的過渡

2.在桌子上完成

(33)

活動名稱:小夾子夾

教育目的:練習小肌肉群的靈活性及手指的精確能力

教具構成:小夾子、小的內容物(吸管小段)、容器、圖形版。墊布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把小墊布鋪好,擺好圖形版

4.取小夾子,夾起小物品全部放到圖形版上。

5.收回內容物,把墊布疊好。

6.收教具。

錯誤控製:小夾子的使用方法要正確

變化與延伸:1.可以由小夾子過度到小鑷子

2.不同的內容物

建議:1.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給予及時的引導,避免幼兒誤食

2.在桌子上完成

(34)

活動名稱:鑷子夾

教育目的:訓練手的靈活能力

教具構成:鑷子、玻璃容器、吸盤、托盤、小的內容物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拿起小鑷子遞給右手

4.右手夾住小物品放到吸盤的洞內,依次夾完所有的物品

5.夾回物品,放到容器中

6.收教具。

錯誤控製:不能夾住物品,及內容物的數量

變化與延伸:各種彩色的小珠子

注意事項:1.此工作需有人給予關注,避免幼兒誤食珠子

2.在桌子上完成

(35)

活動名稱:筷子夾

教育目的:精確三指抓及夾的能力。

教具構成:筷子、盤子2個、內容物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拿起筷子放到右手中。

4.把左盤中的內容物全部夾到右盤中。

5.再從右盤中夾回左盤。

6.收教具。

錯誤控製:夾不上來或掉落。

變化與延伸:內容物不同(如軟硬變化、大小變化)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完成

(36)

活動名稱:掃豆子

教育目的:培養幼兒學會照顧環境

教具構成:笤帚、簸箕、托盤(有控製點)、玉米粒/小豆子/珠子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把小豆子灑在托盤內

4.用笤帚把小豆子都掃到錯控點上,用笤帚把小豆子掃到簸箕裏,把笤帚放下

5.把簸箕裏的小豆子倒到容器裏。

6.重複動作,把盤子裏的小豆子都掃幹淨

7.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掃幹淨所有的豆子

變化與延伸:1.各種內容物,

2.學習掃大的麵積

注意事項:使用盤麵較深的托盤。

(37)

活動名稱:擦桌子

教育目的:培養幼兒照顧環境

教具構成:桌子、椅子、墊子、海綿、肥皂、刷子、盆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教師戴圍裙,盆放在桌子右下角一邊,用大水杯盛水倒入盆中。

4.用刷子抹上肥皂,順時針轉圈圈擦。

5.用海綿將肥皂泡擦掉

6.將水倒掉,用海綿擦幹淨盆和乘水杯,用另一塊海綿擦小墊子

7.收教具。

錯誤控製:泡沫太多或沒有

變化與延伸:刷生活中的物品

注意事項:桌子要符合幼兒的高度。

(38)

活動名稱:擠海綿

教育目的:訓練幼兒的手部的力量。

教具構成:海綿、兩個透明的玻璃容器、托盤、圍裙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係好圍裙,拿左麵的容器取水(到控製線)。

4.把海綿放到有水的容器中

5.雙手把海綿按到水裏,並數1、2、3,然後拿起

6.等到不滴水時移到另一個容器的上麵,雙手做擠的動作。

7.依次完成,把所有的水都吸幹,用相同的方法把水再吸回到左麵的容器中。

8.清理用具(容器、托盤、海綿)

9.收教具。

錯誤控製:水都吸幹淨

變化與延伸:1.不同的容器2.擠色水

注意事項:1.取水時注意取到水線的位置。

2.選擇吸水性強的海綿。

(39)

活動名稱:倒水

教育目的:培養幼兒的手部肌肉的協調能力

教具構成:兩個透明的容器、海綿、托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拿右麵的杯子取水到水線位置,放到托盤裏

4.用右手拿起杯子把兒,左手握住杯子

5.把水倒進另一個杯子裏,然後把被子放回原處

6.拿起左麵的杯子,把水倒到右麵的杯子裏

7.把水倒到水筒裏,用海綿清理用具(包括杯子,盤子的裏外)

8.收教具

錯誤控製:水倒到外邊

變化與延伸:各種容器(無把兒杯、透明杯等)

注意事項:讓幼兒從有把的杯子過渡到沒有把兒的杯子

(40)

活動名稱:使用漏鬥倒水

教育目的:培養幼兒的手部肌肉的協調能力。

教具構成:兩個透明的容器、海綿、托盤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拿起右麵的杯子取水到水線位置,放到托盤裏。

4.漏鬥放在空杯上。

5.右手拿起杯子把兒,左手扶住漏鬥。

6.把水緩緩倒入漏鬥中。

7.把水倒到髒水桶裏,用海綿清理用具(包括杯子,盤子的裏外)

8.收教具。

錯誤控製:水倒到外邊

變化與延伸:各種容器

注意事項:1.幼兒從有把的杯子過渡到沒有把的杯子

2.在桌上完成。

(41)

活動名稱:分水

教育目的:1.知道一杯水可以平均分成4份、為學習分數做準備。

2.訓練手不肌肉的控製力

教具構成:托盤、5個透明杯子(一個大、四個小)、圍裙、海綿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圍裙、將四個杯子排成一條斜線,有水的大杯子放在右側。

4.拿起有水的杯子,從右邊第一個小杯子開始將水緩緩倒入直至有水線的位置。

5.全部倒完後再將小杯中的水倒回大杯。

6.擦杯子、收教具。

錯誤控製:分水不均勻

變化與延伸:1.倒有顏色的水

2.更換不同的杯子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工作

(42)

活動名稱:配色水

教育目的:讓幼兒知道紅黃蘭三原色可以配色為橙綠紫。

教具構成:圍裙、海綿塊、托盤、一個大杯(有把手)、六個小杯(其中3個杯上有一條控製線、3個杯中有2條控製線)、攪拌棒、紅、黃、蘭三色放在有一條控製線杯子中。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圍裙、托盤放在桌子上,將大杯注滿水到控製線。

4.三原色杯口衝上(有一條控製線杯)分別注水至控製線。

5.用攪拌棒將水攪拌均勻。

6.把紅色水倒入有兩條控製線的杯中紅色線位置、(下方一條為紅色、上方一條為黃色)再把黃色水倒入黃色水線位置,攪拌均勻成橙色。

7.同上方法配成綠色、紫色

8.將所有配好的顏色水倒入大杯中,清洗杯子。

9.收教具。

錯誤控製:配對色

變化與延伸:其他顏色的混色練習。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工作。

(43)

活動名稱:大吸管的工作

教育目的:精確的三指抓和吸的動作。

教具構成:托盤、大吸管、透明杯子2個(有水線)、海綿、圍裙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雙手拿起大吸管、把左杯中的水吸入右杯中。

4.再從右杯吸回左杯。

5.擦杯子。

6.收教具。

錯誤控製:吸不出來

變化與延伸:1.小吸管的工作

2.吸色水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工作。

(44)

活動名稱:小吸管的工作

教育目的:精確的三指抓和吸的動作。

教具構成:托盤、小吸管、透明杯子2個(有水線)、海綿、圍裙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拿起小吸管、把左杯中的水吸入右杯中。

4.再從右杯吸回左杯。

5.擦杯子。

6.收教具。

錯誤控製:吸不出來

變化與延伸:更小的滴管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工作。

(45)

活動名稱:滴管的工作

教育目的:精確二指捏的能力。

教具構成:滴管、小的吸墊、防滑墊、小杯水、托盤、圍裙、海綿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圍裙

4.右手拿滴管從小杯中吸水擠在吸墊中的小坑裏。

5.全部擠滿後再吸回小杯中。

6.擦拭教具。

7.收教具。

錯誤控製:不灑水在外麵

變化與延伸:更換不同的容器。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完成。

(46)

活動名稱:攪泡泡

教育目的:精確手腕、手臂、及打泡的能力。

教具構成:托盤、大碗、洗手液、打蛋器、海綿、圍裙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圍裙、將洗手液擠入有水的碗中。

4.右手拿打蛋器按順時針打出泡泡。

5.把水倒掉、用海綿擦碗。

6.收教具。

錯誤控製:攪不出泡泡。

變化與延伸:攪拌雞蛋。

注意事項:在桌子上完成。

(47)

活動名稱:沉和浮

教育目的:感知物品的輕、重

教具構成:大碗(小木塊、塑料紙、石塊、樹枝、塑料盒子、鐵片等)、小盆、量杯兩個小碗、圍裙、海綿、毛巾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圍裙,用量杯接水,倒入盆中。

4.把碗中的物體一樣一樣的放入盆中——看沉、浮

5.把袖子向上卷,用右手把浮起來的物體放入一個碗中,把沉的放在另一個碗中

6.擦一擦手,用海綿擦每一樣物體,放入大碗中,將水倒掉

7.擦小碗、防滑墊、托盤、盆、量杯、疊毛巾

8.收教具——洗海綿—摘圍裙

錯誤控製:浮、沉物體不能過少

變化與延伸變換不同的物體

注意事項:1.撈出一件物體時要先控控水,不滴水後再放入碗中

2.在桌子上完成。

(48)

活動名稱:插花(雛菊、滿天星)

教育目的:學習自由插花,三角形,倒梯形

教具構成:海綿2塊、花泥、花瓶、剪刀、托盤、水杯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上圍裙,鋪好紙墊,托盤放在墊紙上。

4.右手用剪刀剪花枝,插入花泥中。

5.細小的花葉,花枝插在花盆底部

6.用水杯給插好的花澆水。

7.海綿擦拭托盤、水杯、剪刀。

8.殘葉折在墊紙中,卷好後扔入垃圾桶中。

9.用海綿擦桌子。

10.收教具

錯誤控製:插不好

變化與延伸:插各種形狀的盆景。

注意事項:1.越小的花插的高,越大的花插得低,會有立體效果

2.在桌子上完成。

(49)

活動名稱:給植物澆水

教育目的:學習照顧植物。

教具構成:裝有水的噴壺植物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穿圍裙

4.將噴壺放在植物旁邊

5.觀察植物是否需要澆水

6.右手拿噴壺,左手輕輕扶噴壺給植物澆適量的水。

7.收教具。

錯誤控製:水不要噴到其他地方。

變化與延伸:給植物剪修枝葉。

注意事項:1.準備的噴壺要適宜幼兒使用

2.在桌子上完成。

(50)

活動名稱:洗娃娃

教育目的:培養幼兒照顧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具構成:香皂、盆、毛巾、浴巾、桌子、椅子、娃娃、痱子粉

操作方法:1.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把水倒入盆中——抱娃娃跟他說話:“寶寶今天我要給你洗澡,很舒服的。”

4.幫娃娃脫衣服。

5.用一塊小毛巾浸水,左手抱娃娃:“我要先給你洗臉。”

6.用毛巾的一角擦眼睛、鼻子、嘴。

7.把娃娃雙手向上臉向下趴在左手上,放入盆中洗背。

8.用右手拿香皂在手上轉兩下,擦在娃娃的背和肩上用清水將寶寶洗幹淨。

9.用毛巾擦幹寶寶背。

10.轉過身洗前麵—洗胳膊—洗手—一邊洗一邊輕聲的和娃娃說話。

11.最後拿香皂在右手上轉兩圈,洗屁股,洗小腳丫,

12.用毛巾擦幹。

13.雙手把娃娃抱出放在浴巾上,裹著擦。

14.在寶寶的脖子下、大腿根擦爽身粉。

15.清洗毛巾等用具。

16.收教具。

變化與延伸:1.洗手絹、手套等。

2.給自己洗澡。

注意事項:1.邊洗邊輕聲與寶寶說話。

2.在桌子上完成。

(2)感官教具

(1)

活動名稱:水果嵌板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水果嵌板、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左手拿起嵌板的木柄,右手觸摸嵌板邊緣,散放在工作毯上

4.右手觸摸嵌板的輪廓,把相應的水果嵌板放入,用雙手觸摸板的邊緣

5.依次將其餘水果嵌板放入

6.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各種汽車、動植物、卡通等嵌板

注意事項:對於較小的幼兒嵌板圖案不要太複雜

(2)

活動名稱:簡單的插棒

教育目的:練習手眼一致的配對能力

教具構成:帶有若幹小洞的木板木棒若幹(與洞的數量相同)大小托盤、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右手觸摸木板上的洞,從小托盤中拿起一根木棒插入觸摸過的洞中

4.依次在木板上邊觸摸邊插木棒

5.把木棒從板中拔出放回小托盤

6.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插上對

變化與延伸:1.插小旗

2.插不同材料的棒

注意事項:不用全部插完就可以收教具

(3)

活動名稱:皮筋板

教育目的:對圖形的認識

教具構成:塑料板、彩色皮筋5—6根、大小托盤、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從小托盤中拿皮筋任意組成圖形

4.從皮筋板上將皮筋拿下放回小托盤中

5.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皮筋板

變化與延伸:聽指令拚圖形

注意事項:最好用彩色皮筋,這樣能更清楚的辨別拚出的圖形

(4)

活動名稱:水果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各種水果5—6對、筐、墊布、工作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水果從筐中拿出散放在墊布旁邊

4.各拿出一樣水果由上至下放在墊布上

5.從散放水果中,任意拿出一個與墊布上的水果進行配對

6.依次把水果進行配對

7.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1.水果與圖片配對

2.認識水果名稱

注意事項:不要找相似的水果如芒果與檸檬、橙子和橘子等,不利於辨別

(5)

活動名稱:貝殼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貝殼5—6對、筐、墊布、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貝殼從筐中拿出散放在墊布旁邊

4.各拿出一樣貝殼由上至下放在墊布上

5.從散放貝殼中,任意拿出一個與墊布上的貝殼進行配對

6.依次把貝殼進行配對

7.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貝殼與圖片配對

注意事項:不要找太相似的貝殼,不利於辨別

(6)

活動名稱:紐扣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紐扣5—6對、筐、布口袋、墊布、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紐扣從口袋裏拿出散放在墊布旁邊

4.各拿出一樣紐扣由上至下放在墊布上

5.從散放紐扣中,任意拿出一個與墊布上的紐扣進行配對

6.依次把紐扣進行配對

7.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不同材質的紐扣

注意事項:紐扣的保存

(7)

活動名稱:香水瓶與蓋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香水瓶5—6個、筐、墊布、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香水瓶從筐中拿出由上到下擺放在墊布上

4.瓶蓋散放在墊布的右下角

5.拿起第一個瓶子找相同的蓋進行配對

6.依次把瓶與蓋進行配對

7.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不同大小、形狀的瓶子配對

注意事項:香水瓶要帶有螺紋

(8)

活動名稱:鑰匙與鎖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大小不同的鎖和鑰匙5—6對、筐、墊布、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鎖由上至下排列在墊布上,鑰匙擺放在鎖的右邊

4.拿起第一把鎖,再拿第一把鑰匙開鎖,打不開時換另一把鑰匙直到打開鎖,把鑰匙拔下放在鎖的旁邊

5.同樣方法把鎖全部打開

6.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鑰匙

注意事項:把鑰匙穿上環,鑰匙不容易丟失

(9)

活動名稱:盒與蓋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

教具構成:不同形狀的帶蓋小盒5—6對、筐、墊布、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盒由上至下排列在墊布上,蓋散放在墊布上

4.拿起第一個盒,右手觸摸盒口四周,找相同的蓋進行配對

5.依次把盒與蓋進行配對

6.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不同材質的盒子

注意事項:盒要不同的形狀

(10)

活動名稱:石頭配對

教育目的:培養配對的概念,視覺分辨的能力

教具構成:各種石頭4對、筐、墊布、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石頭從筐中拿出散放在墊布旁邊

4.各拿出一樣石頭由上至下放在墊布上

5.從散放石頭中,任意拿出一個與墊布上的石頭進行配對

6.依次把石頭進行配對

7.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配上對

變化與延伸:石頭與圖片配對

注意事項:相同的石頭不好找,注意平時積累

(11)

活動名稱:堅果分類

教育目的:練習分類

教具構成:堅果4種、玻璃杯一個大的四個小的、托盤、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各拿出一樣堅果分別放在四個小碗中,再把其他堅果進行分類

4.把所有堅果倒回大碗中

5.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視覺辨別

變化與延伸:不同種類的堅果

注意事項:堅果不少於3—4種

(12)

活動名稱:穀物分類

教育目的:練習分類

教具構成:穀物3種、玻璃杯一個大的三個小的、托盤、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各拿出一樣穀物分別放在三個小碗中,再把其他穀物進行分類

4.把所有穀物倒回大碗中

5.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視覺辨別

變化與延伸:各種不同的穀物

注意事項:穀物3—4種,每種10—15棵

(13)

活動名稱:顏色分類

教育目的:練習分類

教具構成:三種顏色的珠子、玻璃杯一個大的三個小的、托盤、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

2.介紹名稱

3.各拿出不同顏色的珠子分別放在三個小碗中,再把其他顏色的珠子進行分類

4.把所有珠子倒回大碗中

5.收教具、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視覺辨別

變化與延伸:不同顏色的珠子、扣子等

(14)

活動名稱:真實/非真實的分類

教育目的:感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物質

教具構成:實物(花生、樹葉、蘋果等)與模型5—6種、筐、墊布、字卡、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把真實、非真實的字卡放在墊布上方,實物與模型散放在工作毯上

4.依次把物品拿出分辯是否真實,把實物放在真實的字卡下方,模型放在非真實的字卡下方進行分類

5.收教具、折疊墊布、收工作毯

錯誤控製:視覺辨別

變化與延伸:各種實物與模型的分類

注意事項:食物放在幹淨的小盤中

(15)

活動名稱:垃圾/非垃圾的分類

教育目的:區分物體是否能再用

教具構成:垃圾:膠帶圈、口香糖紙、用過的棉花棒、斷的皮筋等

非垃圾:各種能用的物品、筐、墊布、字卡、工作毯

操作方法:1.鋪工作毯、取教具,打開墊布

2.介紹名稱

3.把垃圾、非垃圾的字卡放在墊布上方,各種物品散放在工作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