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過程:1.出示葉子,讓幼兒觀察葉子的形狀及構成。
形狀:圓型、花型、長條型、針狀
構成:葉片、葉柄和托葉組成。表皮、葉肉、葉脈
顏色:黃色、綠色、紅色
2.區分落葉樹與常青葉樹:
落葉樹:夏天繁茂、冬天落葉,國槐、垂槐、重柳、銀杏、常青樹:鬆柏類、冬青、桂花
3.結束部分:律動\[落葉\]
文化活動
活動名稱:禮儀與問候
活動目標:1.了解中、美、日三個國家的問候方式,(中:彬彬有禮、日:含蓄,美國:熱情)
2.培養幼兒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三國家的特色服飾,音樂CD機
活動過程:1.由配課教師扮演的日本客人和美國客人分別用自己國家的語言和禮儀和小朋友打招呼
2.學習上述兩個國家人的見麵問好方法
3.老師穿上中式服裝,並介紹中式服裝的標誌性元素:立領、盤扣。介紹中國人見麵的問好的方式:說“你好”禮貌握手,幼兒學習並練習。
4.請看不同國家服飾的小朋友來示範自己國家的問候方式。
5.遊戲:老師隨意出示一個國家的國旗,幼兒用它們的方式互相問候
6.欣賞三個國家不同風格的歌曲,學習簡單德爾舞蹈動作,結束。
活動名稱:布的由來
活動目標:1.了解布的由來,製作布的生命線;
2.欣賞我國古代(宋、明、清)的服裝
活動準備:服裝卡片若幹、音樂、有標簽的服裝卡片
活動過程:1.服裝表演(有背景音樂);
2.說出自己所表演的服裝名稱:裙子、馬甲、旗袍等;
3.辨認宋、明、清三個朝代的服裝,並了解其特點;布的由來,製作布的生命線。
4.了解布的由來,製作布的生命線。
活動名稱:筷子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了解筷子的由來
2.認識不同材質的筷子
活動準備:不同材質的筷子若幹、字卡、舞蹈音樂光盤
活動過程:1.教師表演\[筷子舞\]
2.教師介紹筷子的由來、種類:
*生活中出現了最原始的筷子\[樹枝做成的\]
*現時生活的筷子:餐具用的、表演用的
3.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筷子
4.介紹特殊的筷子:長筷子\[煎炸食物用的\]
5.結束部分:筷子分類\[*按功用分、*按材質分\]
活動名稱:多彩的扇子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扇子,了解它們的種類和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引發幼兒對扇子這一日常用品的探究興趣。簡單了解扇子的分類。
活動準備:紙扇、檀香扇、羽毛扇、絹扇及幼兒自帶的扇子等
活動過程:1.參觀“扇子展”,引導幼兒觀察扇子的形狀、材料和圖案
2.教師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扇子(羽毛扇、芭蕉扇、檀香扇、塑料扇、絹扇、舞蹈扇)
3.表演功夫扇和舞蹈扇——介紹扇子的用途(扇風、跳舞、裝飾)
小結:扇子可以用來扇風、跳舞、還可以用來裝飾房間
4.給扇子分類
引導幼兒根據扇子的外形進行分類(可以折疊的扇子,不可折疊的扇子)
活動名稱:中國結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關於中國結的初淺知識,喜愛中國結。
2.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及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萌發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1.活動前期的準備:收集中國結
2.小超市、銀行、數字卡、模擬紙幣等
活動過程:1.活動開始——區域遊戲:小銀行、小超市,讓幼兒通過購物的方式購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
2.教師隨機選擇一件幼兒“買到”的物品,用中國結進行裝飾引出【中國結】。
3.教師介紹中國結的由來,中國結的圖案代表的意思及用途。
4.幼兒兩人一組,合作編繩結
5.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活動名稱:紙藝
活動目標:1.介紹民間工藝品—紙藝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2.通過欣賞作品,激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1.國畫、剪紙、未裝飾外觀的燈籠5個
2.膠棒、剪刀、紅繩、托盤
活動過程:1.欣賞老師製作的燈籠,引起幼兒的興趣。
2.老師簡單講解燈籠的製作的過程,請幼兒用國畫、剪紙等紙質的小裝飾來裝飾燈籠的四個麵。
3.幼兒通過欣賞自己製作的燈籠,引出紙藝類的裝飾品,如剪紙、燈籠、風箏、國畫等的起源及特色。
4.小結:這些都是民間藝術作品,它們是勞動人民在勞動生活中創造的藝術。
體育活動
活動名稱:球
活動目的:1.讓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和切段分隊走。
2.提高幼兒的團結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球、帽子、哨
活動過程:1.進活動場地走成圓。
2.熱身活動——《健康操》
3.隊列練習——切段分隊走
4.學習側身傳球
遊戲:《球鑽山洞》
5.結束活動:球寶寶
活動名稱:落葉回家
活動目標:1.練習切段分隊走
2.基本動作練習跑、跳、爬
3.通過遊戲活動控製身體動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皮筋、爬網、落葉、大樹
活動過程:1.隊列練習,訓練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
2.練習切段分隊走,一隊變兩隊,兩隊變四隊
3.遊戲:落葉找媽媽
提示: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秋天到了,一片葉子從樹上掉了下來,他飄呀飄,爬呀爬,跑呀跑,最後它落在了一棵大樹下
活動結束:遊戲【冰棍】
健康活動——手
活動目的:1.了解手的用途。
2.複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3.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髒了要洗手。
活動準備:兔子手偶、洗手步驟展板
活動過程:1.手指遊戲:五隻小蟲——引出手的多種用途。
2.與布袋手偶作對話:引出洗手的重要性。
3.複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4.提示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手髒了也要洗手。
5.遊戲:“誰是我的心肝寶貝”——活動結束。
英語活動
活動目標:1.大班幼兒學會字母NM,音韻詩歌,肢體操動作。
2.小班幼兒認出字母,做出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VCD光盤、主人公頭飾、字母卡、圖片
活動過程:1.Greeting Song :《 Good Morning》
2.Warming-up:Fingers Game: PEEK PEEK PEEK A BOO
3.Presentation:出示字母卡片及單詞圖片,讓小朋友上來表演!(模仿秀)
4.Review:玩遊戲搶椅子
5.Conclude:課堂結束,教師宣布The class is over,師生相互告別。
親子活動
活動名稱:烏鴉喝水的故事
活動目的:1.通過觀看親子演示,理解故事內容
2.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活動準備:烏鴉圖片、瓶子、小石子、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
1.小朋友,你們好!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小鳥飛的動作,比比看哪隻小鳥飛地最好、最有創意。
2.展示圖片,問:“小朋友,這隻鳥叫什麼?”(烏鴉。)
二、欣賞故事
1.欣賞故事第一段,提問:烏鴉為什麼到處找水?(烏鴉口渴了。)
2.欣賞故事第二段,提問:
(1)烏鴉到處找水,找到了嗎?(出示瓶子)喝著了嗎?
(2)瓶子裏有水,烏鴉為什麼喝不著?(烏鴉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烏鴉的嘴不能伸進瓶口。)
(3)烏鴉找到水,心情是什麼樣的?(很高興)烏鴉喝不到水,心情又是什麼樣的?(很著急)
3.烏鴉喝不到水,該怎麼辦好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4.欣賞故事第三段,提問:
(1)烏鴉想出辦法了嗎?
(2)它想了什麼辦法才喝到水的呢?
5.親子演示:用準備好的石子、瓶子、水親自動手試試,看看烏鴉怎樣才能夠喝到水。要求其他小朋友注意觀察,體會“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
三、欣賞歌曲《烏鴉喝水》,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總之,教育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是活的,我們完全可以取物於本土自然特色的資源中,使特色物品、特色活動為蒙式教育本土化增資添彩。
附錄——
蒙台梭利名言
——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當兒童還沒有發展起控製能力的時候,“讓兒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是與自由觀念相違背的。
——教育體係是以感官基礎,以思考為過程,以自由為目的。
——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
——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誰若不能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
——教育所要求的隻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
——兒童應該得到成人的愛,而不是成人忙於生活所殘餘的愛。
——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無意間烙下的。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兒童的進步不是取決於年齡,而是取決於能夠自由地觀看他周圍的一切。
——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用謙虛的心態去對孩子,向孩子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
——兒童具有一種未知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引導我麼進入美好的未來。如果我們真的想革新這個世界,教育就必須將發展兒童的潛能作為目標
——這就是教育,為生命提供幫助的教育,為嬰兒剛降生就開始的教育。它形成了一場和平革命,並且將所有的實物都集中和吸收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和中心上來。
——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兒童就具有這種心理能力,他們的智慧與成年人不同。
——通過日常練習,兒童充滿了自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已經變得完美了,而隻是意味著他感覺到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躍躍欲試。
——正常化是“全神貫注”於某件工作的結果。為此,我們必須提供“活動動機”,它們很合適兒童的興趣,因此它們能喚起他的高度注意。他們在這方麵的成功取決於為既定目的服務的物體的使用,這對兒重的“心理秩序”也很有利。如果小心精確地使用它們,那麼這必將導致兒童的“動作協調”。
——心理學家也一致同意,教學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必須保持學生的高度興趣和強烈而持續的注意力。因此,教育所要求的隻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
——激發生命,讓生命自由發展,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在進行這樣一種細致的工作時,需要有高度的藝術,要把握時機和恰到好處,不致造成幹擾和偏差。孩子們的心靈正在充分發展,他們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們隻能是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