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準備:印有蛇的紙若幹、彩筆、剪刀、線、膠棒
活動進行:兒童為蛇塗色,家長幫助剪蛇並把線穿進蛇尾,係扣完成結束部分:遊戲—時光隧道
藝術活動
活動名稱:對稱畫
活動目標:1.了解紅黃藍三原色
2.利用三原色完成對稱畫
活動準備:廣告色:紅、黃、藍,複印紙、擦手布。
活動過程:1.出示三原色,並說出名稱
2.神奇的三原色:教師用三元色完成一幅對稱畫
3.請小朋友自選顏色完成一幅對稱畫
4.介紹個人作品
5.結束部分,將作品張貼在活動室
藝術活動——京劇《畫臉譜》
活動目標:1.了解京劇中的淨角:紅臉、藍臉、黑臉、花臉。
2.學說花臉唱詞,感受京劇韻味。
活動準備:花臉頭飾、CD音樂盤
活動過程:1.介紹京劇行當:淨
2.出示紅、藍、花、黑四個臉譜並其介紹特點
3.請幼兒自選臉譜,教師分組指導唱詞。
4.隨音樂跟唱京劇\[唱臉譜\]片段並模仿花臉的叫板\[哇呀呀….\]
5.結束:將不同的花臉放在指定的地方。
上麵的活動可以看出,我們在鼓勵幼兒大膽嚐試藝術創作並讓其欣賞、分享插花作品的同時,使孩子們獲得了一種藝術上的美感與精神上的愉快。
總的來說,在藝術活動中我們必須結合主題內容,將知識性或社會性的內容(特別是需要幼兒反複練習的內容)按照蒙式教學的原則,設計出適合幼兒成長的藝術氛圍,深化對活動主題的認識,並使幼兒籍由反複的操作做進一步的延伸發展。
(3)蒙式教學烹飪活動案例
吃,是每一個幼兒都知道、認識的生活現象,蒙式教學的烹飪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嚐試做各種飯菜,使其學會創造生活,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並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烹飪課在一般的教室是很少見的,即使有也是老師操作的多,孩子主要是觀察。但烹飪課卻是孩子的最愛。請茶、衝泡飲料、切水果、切麵包、榨果汁、給瓜果削皮、做胡蘿卜泥等活動在蒙式班也是工作的內容。
如:在主題《好吃的食物》中,我們投放了“食物圖文漢字三段卡”“糖果分類盒”“分果果”“包糖果”等等。
包餃子——此活動注重包餃子的過程和包好餃子的各種技巧,幼兒能夠體會到勞動光榮、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烙餡餅——此活動與包餃子的區別是可對幼兒進行勞動創造與勞動安全的關係的教育。
做西點——此活動可引導幼兒學會認識飲食文化的各種現象和情況,以此認識到中西文化的差別和融合。
孩子們通過這些活動不僅真正體驗了成人的勞動,也學習著生活中的技能,為今後獨立生活積累經驗。從而慢慢地體驗、提升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活動名稱:製作餅幹
活動目的:1.讓幼兒認識麵粉,知道餅幹是用麵粉添加其他的材料烘烤而成的。
2.讓小朋友感受活動中愉快的情緒,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麵粉、餳好的麵團(麵粉、黃油、雞蛋、牛奶)、大盆、水、製作餅幹過程的圖片、葡萄幹、果醬、果仁、模子、一次性餐盤、桌布、紙牌:1勺、2粒
活動過程:1.出示老師製作的餅幹,請小朋友看看是什麼?(餅幹)引起小朋友製作的興趣。
2.討論:製作餅幹需要什麼材料?隨小朋友的回答出示麵粉、麵團、果仁等材料,並介紹它們的名稱。
3.工作展示:和麵—揪成劑子—揉團—壓餅—放果仁或果醬—送操作間烘烤—餅幹。重點突出團、壓的動作。
4.分給每桌幾塊劑子,讓小朋友在鋪好桌布的桌子上製作餅幹,有果仁餅幹(放果仁)、夾心餅幹(兩塊餅幹之間夾果醬)。
5.餅幹製作好後一起放到準備好的大盤中,送操作間烤箱中烘烤成餅幹。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分享製作的餅幹。
活動名稱:中國傳統食品——餃子
活動目的:1.學習包餃子的方法
2.知道餃子的由來
3.體驗合作帶來得快樂
活動準備:製作步驟圖、圍裙、帽子、麵團兒、擀麵棍兒、餃子餡、筷子、蓋簾兒、電飯鍋等。
活動過程:1.組織幼兒洗幹淨手,站在桌子旁邊。
2.出示餃子,提問:餃子的餡是怎麼進去的?請小朋友講述製作餃子的方法,教師總結。
3.示範包餃子的步驟:
a.取一小團麵,用手掌壓扁,用擀麵杖擀成圓形
b.把餃子皮兒放在手心,挾餡放在皮的中間
c.把皮折成半圓,再從兩邊向中間捏嚴
4.幼兒分工自己製作餃子,教師分組指導
5.煮餃子。教師介紹餃子的由來
6.你還吃過什麼樣的餃子
活動名稱:飯團
活動準備:米飯(黃瓜丁、胡蘿卜丁)、紫菜、肉鬆、案板、碗、勺
活動目的:1.學習飯團製作方法
2.了解日本的飲食文化
3.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過程:1.介紹飯團的由來
2.展示飯團的製作方法
A.取一小團米飯用手揉成球狀
B.取一片紫菜包在飯團底部
C.再取少許肉鬆放在飯團頂部
3.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4.分享飯團
(4)蒙式教育安全活動案例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眾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教師要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兒進行隨機安全教育的時機,使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要和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兒安全教育和保護工作。而隨機教育是自護教育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為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有較深的理解,也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安全教育實踐,我們可以隨機做到的——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引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從根本上樹立起幼兒的安全意識。
下麵舉一活動案例——
活動名稱:火
活動分析:幼兒隨著生活經驗和安全知識的不斷豐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當意外災害真的發生時,他們會感到束手無策。本活動除了讓幼兒了解有關火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當意外災害真的來臨時,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學會自我保護、自救。
活動目的:1.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2.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3.一旦發生火災,要知道如何自我保護和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濕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活動步驟一
1.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後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顏色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小結:紙點燃後發出光和熱火焰是紅色的。
提問:火還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2.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①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②火對人類有什麼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③實驗:火的熄滅
3.老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焰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4.老師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同時扣住三隻燃燒的蠟燭,觀察哪去蠟燭先滅,想一想為什麼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杯中空氣的多少,影響蠟燭燃燒的時間)
小結:如果想使火焰熄滅,必須使火和空氣隔絕。
活動步驟二
1.組織幼兒討論:
①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②怎麼樣防止火災發生?
③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並說明著火的詳細地址,什麼街,哪號樓或附近有什麼明顯標誌及單位。
B.室外著火門已發燙裏千萬不要開門,並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衝出去。穿過濃煙逃生裏,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麵,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到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2.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信號,幼兒各自選擇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5)語文活動及其他案例
我國有著悠久曆史的自然環境及物產、文化皆有其獨特之處。在我們采用蒙式教學活動的同時,我們並不放棄對本土文化的認識與發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別是文化藝術,更以民族特色顯示最為迷人的光彩。絢麗璀璨的珠繡、光亮多彩的陶瓷、廣為頌唱的京劇、朗朗上口的民謠……眾多民間文化藝術素材,可以讓我們教學活動的選擇思路更廣,空間更大。下麵我們列舉一些可供參考或實踐的活動思路。
語言係列活動——有趣的“扌”
活動目標:1.認識“扌”旁,知道有“扌”旁的漢字都與“手”的動作有關。
2.通過肢體遊戲,激發幼兒學習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拍、擦、掃、撿的字卡
活動過程:1.遊戲:小手小手
*教師做出拍球、擦桌子、掃地和撿東西的動作,幼兒說出老師在做什麼。
2.出示拍、擦、掃、撿的字卡及“扌”旁
*出示“扌”旁,同時一起模仿四個字卡表示的動作
*找一找幾個字中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有扌)
*它們都有“扌”旁,還有哪些動作會和“扌”有關?(捏、拉、推、抱等並模仿出動作)
小結:每個字裏都有“扌”,原來“扌”旁的字和手的動作有關係。那麼我們知道的“艸”字頭和什麼有關呢?
3.聽指令做動作:提手旁,提手旁,大家一起……拍拍拍/拉拉拉/抱抱抱等等……
有趣的偏旁部首
活動目標:1.通過肢體遊戲,激發孩子學習漢字的興趣。
2.認識偏旁部首:イサㄔ木
活動準備:漢字偏旁部首卡片若幹、不完整漢字
卡片若幹
活動過程:1.出示有偏旁部首組成的漢字—你行花林
*請小朋友認讀並組詞
你(你們)行(行走)花(花園)林(樹林)
*造句:用這四個字說出一段話
(你們行走在一條蜿蜒的小路上,穿過樹林來到了花園。)
2.肢體遊戲:我是偏旁,我是部首
*兒童按教師指令隨意做動作(強調偏旁部首的位置)
*說出動作的名稱
*根據動作名稱,找出對應的偏旁部首
3.結束部分:遊戲——碰碰碰
將同一偏旁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認讀(以遊戲的口吻,無痕糾錯)
常識活動
活動名稱:美麗的葉子
活動目標:1.了解葉子的形狀及葉子的構成。
2.知道樹葉分為落葉樹和常青樹。
3.通過律動,激發兒童熱愛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葉子若幹(落葉的、常青的)、仿真葉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