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藥物對測試的影響

一個61歲老婦,診斷為Addscms病入院治療。病人入院時(10月12日)檢查了血液電解質和可的鬆含量,第二天做了腎上腺皮質刺激試驗,兩天的化驗結果如下:

入院時樣品中電解質和可的鬆的含量分析結果支持先的診斷,但10月13日刺激試驗前測試基礎可的鬆的含量則不支持這個診斷。經研究發現,引起這種檢驗結果明顯不一致的原因,是病人在入院後服用去氫氧化可的鬆而造成的。這種可的鬆可使血漿可的鬆含量明顯升高,因此應重新安排試驗。

4.樣品保存不當

一個62歲老婦,看腎髒專科門診。取血後血樣放置在41C冰箱過夜,第2天才進行化驗分析,化驗結果如下:

血樣離體後,血漿與紅細胞之間長期接觸會增加鉀和紅細胞中滲出。這例病人血漿在無任何可見的溶血現象時仍明顯升高,顯然是因血樣保存時間太久所引起的。如果血樣取出的當天不能及時分析電解質,應先將血細胞分離出來,再保存血漿,以防細胞內電解質滲出,影響測定結果。

5.樣品汙染

一個79歲老婦,靜脈滴注葡萄糖和鉀,因護士從靜脈滴注的血管上部取血樣,造成化驗結果誤差。

由於從靜脈滴入的液體稀釋了血液,使大部分的分析項目測定結果偏低,尤其是鈉、鈣和蛋白質降低比較明顯,而滴入的葡萄糖和鉀使這二項測定結果顯著升高。

6.防腐劑的影響

血樣取自一個42歲女病人。將血樣分成2份,1份放入含有肝素裡抗凝劑的試管中,用於分析電解質、蛋白質和其他項目;1份放入含K-EDTA防腐劑的試管中,用作血沉試驗。檢驗結果如下:

經調查發現,這些奇特的結果是由於送樣護士把含K-EDTA試管中的血樣倒了一部分到含肝素裡的試管中所引起的,所以表現出明顯的鉀高、鈣低(由於Ca被EDTA絡合),AKP低是由於EDTA絡合了分析試劑中的鎂(在AKP分析中,Mg〃作為輔助因子)。

綜上所述,許多錯誤的分析數據在報告發出之前就應該被發現,如果能做到①醫生能夠把要求化驗的項目與相關的臨床症狀和用藥情況等一起提供給實驗室;②臨床檢驗人員能夠掌握生化參數與疾病發展過程和治療影響之間的關係,就可以顯著提高對錯誤數據和無效數據的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