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其他病變(三)(1 / 3)

41.骨囊腫的臨床特點是什麼?

骨囊腫是腫瘤樣疾病而不是真正的腫瘤,易發生於長管狀骨的瓶端,但由於骨格繼續生長,囊腫位置可逐漸被移向骨幹中部,呈不規則的捕圓形,囊腫本身有一層纖維薄膜,內含稀薄棕色液體,患者多數在20歲以下,以10~15歲者居多,半數發生在肱骨上端,其次易發生於股骨上端和脛骨中下部。平時多無感覺,約45%的病例因病理性骨折而就診。

X線攝片,可見長管狀骨幹瓶端或骨幹的骨質和髄腔,被一不規則的橢圓形透明陰影所占據,陰影邊緣清晰,內無砂粒樣鈣化點,囊壁呈波動性擴張,很少有新骨增生和骨質致密現象,少數襄腫壁因有骨脊而呈現假性多房囊腫陰影。

42.纖維異樣增殖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本病屬類腫瘤疾患,是一組以骨纖維變性為特征的骨病,單發或多發,局限或廣泛,有的伴有皮膚色素沉著和性早熟現象。女性患者多,發病年齡小,平均10歲左右,有的由於無症狀直到成年或老年才被發現。

症狀:主要是畸形,疼痛多不顯著,由於畸形可出現步態不正常,易發生病理性骨折。

X線檢查,見受累骨骼膨脹變粗,皮質變薄,髓腔擴大呈毛玻璃樣,有時伴有囊腫陰影,無骨膜反應,顱骨受累時煩底骨質致密,枕顳骨變形,呈致密和溶骨相混的陰影。

43.骨肉瘤有哪些特雜?

(1)患者多為10~25歲的青少年,由畸形性骨炎轉變者,年齡常超過50歲。

(2)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為好發部位。

(3)局部有持續的鑽入樣疼痛,尤以夜間為甚,患者迅速消瘦。

(4)出現疼痛2~3個月後,局部可摸到腫瘤。

(5)X線攝片,可見軟組織腫瘤陰影和不規則的骨化區,包括腫瘤成骨(軟組織內成骨)和反應性成骨(腫瘤細胞在骨膜下增生),有日光放射狀陰影和考德曼氏三角,並有骨皮質破壞。

44.軟骨肉瘤有哪些特點?

軟骨肉瘤的發病率較骨肉瘤為高,與骨肉瘤的不同點在於:由良性腫瘤惡變的軟骨肉瘤為數甚多,約占軟骨肉瘤的40%以上。

(1)原發性軟骨肉瘤,開始即為惡性,多為20歲以下的青少年,疼痛劇烈,發展快,預後差。繼發者年齡多在30歲以上,症狀輕,預後較好。

(2)好發於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

(3)瘤組織內有鈣化陰影。

45.骨纖維肉瘤有哪些特點?

原發性骨纖維肉瘤可分為中心型和周圍型,分別由骨肉膜和骨外膜發生。

(1)發病年齡較寬,傾向於大。絕無腫瘤成骨存在。(2)腫瘤生長較慢,疼痛不劇,全身症狀極少,血清鹼性磷酸酶無變化。

46.尤氏瘤有哪些特點?

本病起源於骨髓腔,有人稱為網狀細胞肉瘤,其特點為

(1)年齡:若在長骨上,5~14歲發病;若在扁骨上,21~30歲發病。年齡越小惡性度越高。

(2)長骨骨幹為好發部位。

(3)症狀以疼痛為主,局部有紅腫熱,體溫高達38~40度,白細胞增高,病情進展快,早期即可發生轉移。

X線攝片:初期在骨幹上下兩端可發現骨膜三角,局限性髓腔擴大和皮質骨蟲蛀樣改變,在皮質骨蝶狀缺損區內,可有反應性骨膜增生,典型的呈洋蔥皮樣影像,有時呈日光放射狀,與骨肉瘤不易鑒別。有時骨質因腫瘤刺激而普遍增生,骨幹增粗而致密,與慢性骨髓炎不易鑒別,有時需依靠活檢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47.截肢的適應症有哪些?

惡性腫瘤:特別是惡性骨腫瘤,早期高位戴肢仍被認為是搶救生命的主要措施。

肢體壞死:由於血管疾患引起肢體的嚴重缺血或急性血管損傷後,雖經修補或吻合未成功,或因凍傷所致的肢體壞死。

嚴重創傷:肢體嚴重的碾挫傷無法進行修補者。

嚴重感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危及生命的肢體嚴重感染,雖經壞死組織切除、引流,甚至高壓氧治療,仍不能控製感染時,截肢作為挽救生命的手段。另一種是肢體廣泛的慢性感染,如慢性骨髓炎合並多發竇道、潰瘍、肌肉、纖維化、關節僵硬和攣縮畸形,對下肢來說截肢是個相對的、適應症。因為截肢後所安排的假肢,可能改進患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