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嬰兒喂養
母乳喂養
母乳是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一)對嬰幼兒有益
1.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和糖的比例適當。①蛋白質總量雖較少,但其中白蛋白多而酶蛋白少,故在胃內形成凝塊小,易被消化吸收;含優質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較多,有利於嬰兒腦的發育。②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較多,供給豐富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顆粒小,又含較多解脂酶,有利於消化吸收。③乳糖量多,可促進腸道乳酸杆菌生長。④含微量元素如鋅、銅、碘較多,母乳喂養者貧血發生率低;鈣磷比例適宜(2:1),易於吸收,較少發生徇僂病;但維生素C和含量較低,故鼓勵戶外活動,乳母適當補充維生素E。⑤含較多的消化酶如澱粉酶、乳脂酶等,有助於消化。
2.母乳緩衝力小,不影響胃液酸度,有利於消化酶發揮作用。
3.母乳具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作用。
4.乳量隨小兒生長而增加,溫度及泌乳速度也較合宜,幾乎為無菌食品,簡便又經濟。
5.母親自己喂哺,有利於促進母子感情,密切觀察小兒變化,隨時照顧護理。
(二)對母親有益
產後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促使母親早日恢複;哺乳期推遲月經複潮,不易懷孕,有利於計劃生育;哺乳母親亦較少發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人工喂養
1.牛奶特點
(1)營養素比例不當:乳糖含量低,主要為甲型乳糖,有利於大腸杆菌生長;牛乳所含乳糖較人為少,故喂食時最好添加5%~8%的糖。牛奶蛋白質含量雖較人乳為高,但以酪蛋白為主,在胃內形成凝塊較大,不易消化;氨基酸比例不當。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多,脂肪球大,又無溶脂酶,消化吸收較難。牛奶含鋅、銅較少,含鐵量雖與人乳相仿,但其吸收率僅為人乳的1/5。
(2)腎負荷重:礦物質成分較高,加重腎溶質負荷,不利於新生兒、早產兒及腎功能較差的嬰兒。
(3)缺乏免疫因子:這是牛乳與人乳的最大區別,牛乳喂養兒易患感冒。
2.牛奶製品①全脂奶粉:是將鮮牛奶濃縮、噴霧、幹燥製成,按重量1:8或按體積加開水衝調成乳汁,其成分與鮮奶相似。②酸牛奶:可用於健康小兒,對消化不良的小兒尤其適用。甜煉乳、麥乳精等因含糖太高不宜作為嬰兒主食。
3.牛乳量計算法嬰兒每日牛乳需要量個體差異較大,可根據具體情況增減。
第3章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第一節新生兒的特點與護理
(大綱要求)
(1)新生兒的分類方法(2)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外觀特點和生理特點)(3)新生兒護理
定義
1.正常足月兒是指胎齡37周和(42周),出生體重2500克和4000克,無畸形或疾病的活產嬰兒。
2.新生兒是指出生到生後28天內的嬰兒。
3.圍生期是指出生前後的一個特定時間。我國將圍生期定為自妊娠28周至出生後7天。
新生兒分類
(一)根據胎齡分類
胎齡是從最後1次正常月經第1天起至分娩時為止,通常以周表示。①足月兒:胎齡37周和42周,(259~293天)的新生兒;②早產兒:胎齡28周;37周(259天)的新生兒;③過期產兒:胎齡,42周(294天)的新生兒。
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
(一)外觀特點
(二)生理特點
1.呼吸係統胚胎24周時,開始具有氣體交換功能。胎兒肺內充滿液體,足月時30~35g/t,出生時經產道擠壓,1/3肺液由口鼻排出,由肺間質內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遲,則出現濕肺症狀。
肺泡表麵活性物質由I型肺泡上皮產生,妊娠28周時出現於羊水內,但量少,直至35周時迅速增加,作用為降低肺泡表麵張力,使肺泡不易萎陷,有利於肺泡內保存氣體。胎兒娩出後在聲、光、寒冷、觸覺等刺激下,開始第1次吸氣,接著啼哭,肺泡張開。足月兒生後第2小時內呼吸頻率可達60~80次/分,1小時後呼吸頻率降至40~50次/分,以後維持在40次/分左右。
早產兒因呼吸中樞相對不成熟,呼吸常不規則,甚至有呼吸暫停(呼吸停止)20秒鍾,伴心率減慢(100次/分),並出現青紫、因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少,易發生肺透明膜病。
反應胎兒肺成熟度的指標是卵磷脂X鞘磷脂比值。
2.消化係統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排出胎便,由腸黏膜脫落上皮細胞、羊水及消化液組成,呈墨綠色,3~4天排完。早產兒由於胎糞形成較少和腸蠕動乏力,胎便排出延遲。早產兒肝功能比足月兒更不成熟,生理性黃疸亦較足月兒為重。
3.泌尿係統嬰兒出生時腎小球濾過率低,濃縮功能差,不能迅速有效地處理過多的水和溶質,易造成水腫或脫水症狀。早產兒由於排鈉分數高,腎小管對醛固酮反應低下,如不注意補鈉,易產生低鈉血症。
4.血液係統新生兒出生時臍血平均血紅蛋白值生後數小時由於不顯性失水及排出小便等,血紅蛋白值上升,以後逐漸下降,約於第1周恢複至臍血水平,早產兒下降幅度大而迅速。
新生兒護理
1.保暖新生兒經頭顱散熱量大,低體溫兒應戴絨布帽;體溫低或不穩定的不宜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