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
小兒年齡分期及各期特點
根據解剖生理特點,一般將小兒時期劃分為七個年齡期:
(一)胎兒期
從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約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的孕體稱為胚胎,8周後到出生前為胎兒。
(二)新生兒期
自出生後臍帶結紮開始到足28天(即4周)時。此期實際包含在嬰兒期內。
新生兒機體發育尚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以第1周為高。
圍生期(圍產期國內采用的定義是指胎齡滿28周(體重1000克)至出生後7足天。
(三)嬰兒期(又稱乳兒期)
出生後到滿1周歲。此期是小兒生長發育最迅速時期(第一個高峰)。
(四)幼兒期
1周歲至滿3周歲之前。此期小兒體格發育相對減慢,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加快,特別是活動能力增強,與周圍環境接觸增多,故開發了智能,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發育,但識別危險的能力不足,故應防止意外創傷和中毒。由於乳牙萌出和斷奶後食物種類的轉換,應加強斷奶後的營養和喂養指導。又由於自身免疫力較低,而與外界接觸日益增多,應重視傳染病等預防工作。應著手進行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訓練。
(五)學齡前期
自3周歲到6~7周歲人學前。此期體格發育速度又減慢,智力發育更趨完善,求知欲強,好奇、好問、好模仿,此期小兒的可塑性較大,因此應注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及生活習慣。此期機體抗病能力逐漸增強,傳染病的發病率漸減,但由於活動範圍的擴大而生活經驗不足,意外的創傷和中毒的機會增多,更應注意預防。此期免疫反應性疾病(如腎炎、風濕熱等)開始增多,應重視這方麵的防治工作。
(六)學齡期
從小學起(6~7歲)到青春期(13~14歲)開始之前。此期相當於小學學齡期,體格發育穩步增長,肌肉發育加強,動作比較精巧。大腦皮質進一步發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綜合和學習能力大為增強,應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們在德、智、體幾方麵得到全麵發展。此期乳牙全部更換,故要加強衛生指導,注意預防齲齒和近視。
(七)青春期
從第二性征出現到生殖功能基本發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長,年齡範圍一般從10歲至20歲(女孩從11、12歲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到18~20歲)。最主要的特點是生殖係統迅速發育並漸趨成熟,第二性征日益明顯;體格發育(體重、身高等)再次加速,出現第二次高峰。
第2章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
第一節兒童營養基礎
(大綱要求)
人體依靠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供應能量。
小兒對能量的需要包括5個方麵:
1.基礎代謝嬰幼兒基礎代謝的能量需要約占總能量的60%。如用單位體重或體表麵積計算,小兒較成人為高,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12歲時與成人相仿。
2.食物特殊動力作用食物消化、吸收活動和代謝過程的產熱。
3.生長所需這部分能量為小兒所特需,其需要量與小兒生長速度成正比。
4.排泄的消耗正常情況下,每天攝人的食物不能完全被吸收,這部分損失不超過總能量的10%。
小兒總能量消耗量包括基礎代謝率、食物的熱力作用、組織生長合成、活動和排泄過程的能量消耗。
營養物質的需要
1.碳水化合物為供能的主要來源。6個月以內嬰兒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澱粉。2歲以上兒童膳食中,碳水化物所產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0%。保證充分碳水化合物攝人,提供合適的比例的能量來源是重要的,如碳水化合物產能80%或(40%都不利於健康)。
2.脂類為脂肪、膽固醇、磷脂的總稱,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嬰兒總能量的45%~50%,隨著年齡的增長,脂肪占總能量比例下降,年長兒為25%~30%。必需脂肪酸應占脂肪所提供的能量。
3.蛋白質主要由20種基本氨基酸組成,其中8種體內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對嬰兒來說,組氨酸為必需氨基酸;早產兒肝髒酶活性較低,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可能也是必需的。
嬰幼兒生長旺盛,保證蛋白質的供給量與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故兒童食物中應有50%以上的優質蛋白質。食物的合理搭配可達到蛋白質互補,可使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相互補充,使之更接近人體的需要,從而可提高食物的生物價值。相反,如能量攝人過剩,則能量在體內的儲備增加,造成異常的脂肪堆積。
4.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其主要功能是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並不產生能量。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由食物中得到供給。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主要改變複合分子及細胞膜的結構。可在體內儲存,不需每日供應,但過量易中毒。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參與輔酶的形成,易溶於水,從尿中排出,不易儲存,需每日供應,過量易中毒。礦物質有鈣、鈉、氯等。
5.水水也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所有的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活動都必須要有水的參與才能完成,為人體內的重要成分。水主要由飲用水和食物中獲得;組織代謝和食物在體內氧化過程也可產生一部分水。
6.膳食纖維來自植物的細胞壁,人類腸道不能消化,以原形排出。生理功能:纖維素吸收水分;半纖維素能與鐵、鋅、鈣等陽離子和磷結合,減少其吸收;木質素吸附膽酸,有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果膠降低食物中糖的密度,減輕胰島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