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免疫學檢查

癌胚抗原(為胎兒胃腸道產生的一組糖蛋白,在結腸癌、胃癌、肺癌、乳癌均可增高。

胚胎抗原:肝癌及惡性畸胎瘤均可增高。甲胎蛋白是用於肝細胞癌病人普查、診斷、判斷療效和預測複發的檢驗項目的首選。

腫瘤相關抗原:抗病毒殼抗原的抗體(抗體)對鼻咽癌較特異。

4.流式細胞分析術分析染色體特性,了解腫瘤細胞惡變程度。

5.基因診斷核酸中堿基排列具有極嚴格的特異序列,根據有無特定序列以確定是否有腫瘤或癌變的特定基因存在,從而做出診斷。

(四)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1)透視與平片:肺腫瘤、骨腫瘤的首選方法,鉬鈀X線可檢查軟組織腫瘤,如乳腺癌。

(3)造影檢查

應用對比劑:如鋇餐與灌腸,用碘劑做造影。

血管造影:顯示患瘤器官或腫瘤的血管圖像。

空氣造影:腦室、縱隔、腹膜後、腹腔等腫瘤。

2.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腫瘤橫切麵圖像,參考密度與值,判斷腫瘤的部位與性質。

3.超聲利用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對聲抗阻的不同所產生超聲反射波的顯像作診斷,有助於了解腫瘤所有部位、包圍及判斷陰影性質,廣泛應用於肝、膽、胰、脾、腎、顱腦、子宮、卵巢、甲狀腺、乳腺等疾病診斷。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活檢,成功率可達80%~90%。

4.放射性核素顯像對某些組織親和的核素進入人體內,顯示該正常組織,而腫瘤部位不吸收核素形成缺損(冷區圖像-甲狀腺占位)呈占位病變。另一些核素在腫瘤部位放射性較其周圍正常組織高,形成熱區圖像(全身骨掃描)。通過掃描或7照像機追蹤其分布並記錄圖像以作診斷。

5.遠紅外熱像檢查腫瘤局部代謝及血供的增減,影響局部表麵溫度,借此溫差與其分布,應用遠紅外線攝影所示圖像,可用以判斷腫瘤的性質與代謝狀況。

(五)內鏡檢查

用內鏡直接觀察腫瘤或病變,並可取細胞或組織行病理學檢查診斷,還可做某些X線造影,摘除小的病變或息肉。

(六)病理形態學檢查

這是目前確定腫瘤的直接而可靠的依據。

治療原則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惡性腫瘤療效的關鍵環節。

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中醫藥治療及生物治療等,根據腫瘤性質,發展程度和全身狀態而定。

(一)手術治療

良性腫瘤及臨界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

惡性腫瘤采用綜合治療方案:I期者以手術治療為主。I期以局部治療為主,原發腫瘤切除或放療,並須包括轉移灶的治療,輔以有效的全身化療。I期者手術前、後及術中放療或化療。漢期者以全身治療為主,輔以局部對症治療。癌症三級止痛階梯治療方案從小劑量開始,視止痛效果漸增量。

1.根治手術包括原發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連同周圍一定範圍的正常組織和區域淋巴結整塊切除。有些乳癌應切除全乳腺、腋下、鎖骨下淋巴結、胸大肌和胸小肌及乳房附近的軟組織。

2.擴大根治術在原根治範圍基礎上適當切除附近器官及區域淋巴結。如在乳癌根治基礎上擴大,包括內乳淋巴區淋巴結清掃。

3.姑息手術解除或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改進生存質量,可爭取綜合治療機會,從而延長生命。晚期胃癌伴幽門梗阻者行胃空腸吻合術,大腸癌伴腸梗阻時做腸造口術。

4.其他激光手術切割或激光氣化療。超聲手術切割。冷凍手術。腔鏡下的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也廣泛應用於腫瘤治療。

(二)化學療法

目前已能單獨應用化療治愈絨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細胞瘤、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對某些腫瘤可獲得長期緩解,如顆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腎母細胞瘤、乳癌等。化療藥物隻能殺滅一定百分比的腫瘤細胞。多類藥物的合理應用是控製複發的可能途徑。

(三)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有兩大類:

1.光子類包括深度X線、γ線、各種放射性核素等。

2.粒子類包括粒子加速器(電子、電子束等),如直線加速器可治療中等深度腫瘤。感應加速器可產生X線及電子束,中子加速器對乏氧細胞有殺滅作用。應用方法有外照射與內照射兩種。

(四)生物治療

非特異性免疫治療有接種卡介苗、短棒狀杆菌與麻疹疫苗等主動免疫療法,還可用轉移因子、幹擾素等。特異性免疫治療有自身或異體的瘤苗、腫瘤免疫核糖核酸等。近年,基因治療正處於臨床與實驗研究階段。

(五)中醫中藥治療

用於手術或放療不能治愈的病例。以中藥補益氣血、調理髒腑,配合化療、放療或手術後治療,可減輕副作用,減輕腫瘤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