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的話更增添了張冒的幹勁,他什麼也不想,隻想著把豬怎麼養肥。並對李主任說:“78頭豬也是養,100頭豬也是養,你再買22頭,湊個整數吧。最好都買母豬,當然,裏麵得有一頭公豬。”他摸了摸腦袋,想了一陣,接著說,“我有個想法,我想擴大養豬場的規模,但又不能讓部隊投錢,以後,小豬多了,有些豬仔可以賣給附近的老鄉,這樣,不但可以保障部隊的肉食供應,還可以賺些錢補貼到生活服務中心去。”
李主任聽了他的話,很是激動,大聲說:“張冒,你很有想法,很有想法呀!我支持你,明天,我們倆就買豬去!”
在養豬場的豬增加到100頭——也就是第二天的當晚,張冒給父母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自己現在在部隊得到了重用,管著一百號家夥,主任說,相當於一個連長呢。然後,他又鼓起勇氣,給李淑芬寫了一封信。
信寄到的那天,春天已經來了,李淑芬趕場時,鄉上那個禿頭郵遞員叫住了她,說有她的一封信。那個郵遞員已有五十多歲,認識全鄉的每一個人,腦子裏也裝著各種道聽途說的閑言碎語。他自然知道張冒為什麼去當兵,但他聽到的說法已經變成了李淑芬忍受不了新婚不久就沒有了男人的寂寞,最後在自家牛圈的草樓上引誘了年輕的張三豐家的二傻子。他看到李淑芬接過信後羞紅的臉,就確信那些傳言是真的了。李淑芬把信飛快的裝進口袋裏,就要離開。禿頭郵遞員笑著說:“那可能是張三豐家的二傻子來的信。這個二傻子,去部隊這麼久了,還是第一次來信,一共來了兩封,一封是寫給你的,一封是寫給他爹的,你要不要把他爹的信給他帶去啊?”
“不用了,張叔也在趕場,他自己會來取的。”她低著頭說完,就轉身匆匆地走開了。
李淑芬雖然想要表現出什麼事也沒有的樣子,但心還是“撲撲”地跳著,跳得她頭發暈。她感覺,嘈雜的鄉村集市突然變得沒有一點聲響,好像隻有她的心跳;她的臉紅得像一朵正在開放的桃花,她感覺每個人都在看著她的臉。這種感覺隻在她在一年多前答應嫁給愛她的王小慶時有過。她躲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小心地啟開了張冒的信。那封信沒人能夠看到,人們隻知道她讀了張冒的信後,先是哭了,然後又笑了。她的臉自丈夫永遠離開她之後,第一次變得和暖洋洋的春光一樣明媚了。
十
張冒也的確是個喂豬的好手。三個月後,那些豬就被他喂得油光水滑,幹幹淨淨,十分可愛,豬們再也沒有因為饑餓而嘶叫過,聽到的隻有它們那幸福的歌唱。這喜得李主任眉飛色舞,說這養豬場終於重現了他當年的輝煌。
有一次,團長散步到了養豬場,挨個豬圈看了,一邊看一邊說:“好,好,好!”說完,對誠惶誠恐地跟在身後的張冒說:“小夥子,好樣的,那天檢閱時你口號喊錯了,但你養豬養得好,這也不錯。你要一直堅持下去,爭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成績。”
張冒連忙立正,敬禮,說:“請團長放心,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團長走後,他對一頭即將產崽的母豬激動地說:“哈哈,團長親自來這裏視察了,不但沒有計較那次我在全團閱兵時喊“五”出醜的事,還誇獎了我。你是個老母豬了,要給其它母豬帶個頭,給我下它十來個肥嘟嘟的小家夥,好讓我壯大隊伍。”
那些天,他對那頭母豬特別關照,母豬臨產那兩天,他就日夜守著,兩天兩夜沒有合眼。那母豬知恩圖報,竟一窩下了25頭小豬,並全部成活。據說一頭豬一次產這麼多小豬是很少見的,引得全團官兵紛紛前來參觀,最後還引來了農科所一位搞畜牧研究的研究員前來證實,並拍照。張冒自然高興,樂得閉不上嘴。引得好幾個老鄉說,看他那個高興樣兒,好像是他老婆一次給他生了25個兒子。
這養豬場一時成了全團最熱鬧的地方。張冒先也很自豪,很高興。但三天後,母豬不來奶水了。小豬一時沒了奶吃,全像嬰兒一樣亂叫,叫得張冒心如貓抓,忙去把自己存下的538元津貼取出來,跑去買奶粉。售貨員見他買那麼多奶粉,自然很高興,就沒話找話說:“啊,解放軍同誌,恭喜你了,定是做了父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