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池是團裏準備用來養魚的,有兩個遊泳池大小,兩三米深。宣傳幹事見水池中有個地方正在冒泡,心想不好,把帽子一甩,沒脫衣服,就跳了下去,遊到那裏摸了半天,終於摸著了一個人,拉到岸邊一看,果然是張冒。他已昏迷不醒,而手上還緊緊地抓著那頭落水的小豬。那幹事背著他,連忙往衛生隊飛奔。宣傳幹事在前麵跑,那剩下的24頭小豬則跟在他身後跑,到了衛生隊門口,它們才停住了,像失去母親的孩子一樣哼哼叫著。
張冒並不會遊泳,但他為了救那隻不慎落水的小豬,奮不顧身地跳進了養魚池中,差點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已認識他的政委,聽了宣傳幹事的報告後,當即去看望了張冒。政委在嘴裏念叨著,“多好的戰士,我要給他立功!”
張冒躺在衛生隊的床上,正在做夢。
他本來應該夢見自己立功的,他卻夢見自己死了。他死後團裏馬上給師裏打報告,要追認他為革命烈士。但師裏很快就否決了,認為他為救一頭小豬——而且沒有把小豬救起來——死得太輕率了,如果追認為革命烈士,這太荒唐了。師裏不但沒有通過,還把這件事作為事故通報了全師,大意無非是說A團缺乏安全意識,導致新兵張冒被水淹死,全師各單位要以此為戒,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雲雲。
他因此沒能進入烈士陵園,他被埋葬在營牆外炮兵靶場裏的一個小山崗上。除了炮兵打靶的季節,那裏一直是荒涼的,隻偶爾可以聽到狐狸的叫聲。那裏有很多犧牲後沒能進入烈士陵園的戰士的墳墓,立著製式的,簡陋的水泥墓碑。
安葬張冒的戰友走後,他嶄新的墳塋隨即陷入了無邊的孤獨裏。即使這樣孤寂,他在夢裏也在想著,千萬不能讓李淑芬知道他的死訊,不然,她會傷心死的。正當他這麼想著的時候,李淑芬向他的墳塋走來了。她穿著一身白色的衣服,懷裏抱著一大束鮮花,眼晴早已哭紅了,因為過度傷心,她的身體顯得十分嬌弱。
她把鮮花放在他的墓碑前,捧了三把土,撒在他的墳上,然後,她就坐在墳塋前的陽光下,輕輕地為張冒唱一首民歌①:
田野上的鮮花哪裏去了?
被美麗的姑娘摘去了;
美麗的姑娘哪去了?
被戰士帶到軍營去了;
軍營裏的戰士哪裏去了?
戰士到墳墓裏去了;
戰士的墳墓到哪裏去了?
戰士的墳墓被鮮花開滿了。
她一遍又一遍地唱這首歌,直到夜幕降臨,也沒有離開……
張冒醒來時天已黑了,他哭著叫了一聲:“淑芬……”,發現枕頭已被自己的淚水濕透了,然後他聽到了軍營裏的熄燈號聲。當他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死,而隻是做了個夢的時候,他高興得笑了,他想起了李淑芬寫給他的回信,說:“淑芬,為了你,我不會再死去的。”
外麵月光如水,十分安靜。他打量了一下房間,用耳朵聽了聽,沒有聽見豬的哼哼聲。就翻身爬起來,溜出病房,朝養豬場跑去。他看望了所有的豬,見它們都餓得睡不安寧,又給它們添加了豬食。然後,他一邊聽著豬爭搶吃食的歡快聲音,一邊去拿了一個碗,裝滿水,頂在頭上,他突然想再次體味一下那種感覺,想再一次把自己融入那種透明的空間裏。
注釋:
①這首歌曲為美國民歌,原歌詞中的“戰士”譯為“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