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一起聊天,農家事是雙方的共通點,談一談農時,談一談物產。
甚至談到了村邊的將軍墳,曾經在當地村民眼中很普通的東西,現在已經被開發利用起來。
從姥爺和當地村民的口中,季翔鶩對將軍墳有了一些了解。
…………………………………………………………………………
隸屬集安市(縣級市)的景區都有這些:
高句麗文物古跡景區,包括洞溝古墓群、丸都山城、國內城、集安市博物館、好太王陵、將軍墳等。
將軍墳,北依龍山,西靠禹山,東南有鴨綠江,前麵是開闊的坡地,趄向好大王碑,遙望高句麗都城國內城。
推算為公元四世紀末五世紀初高句麗王朝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壇階梯式,高13.1米。墓頂麵積270平方米,墓底麵積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崗岩砌成。墳階七層,每層由石條鋪砌而成,每塊條石重達幾噸。第五階有通往墓室的通道,蓋棺石板重50多噸,每麵三個護墳石各重10餘噸,其勢宏偉壯觀。
是中國現存最為宏偉的古墓之一,因其造形頗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好太王碑的碑文也深受書法愛好者喜歡。
……………………………………………………………………………………
季翔鶩問姥爺知道將軍墳的情況嗎?姥爺說他小時候就時常在那裏玩耍,現在什麼樣子並不知道。
老農說,現在修的可漂亮了,隻不過也收門票了。
季翔鶩表示一會想去看看,姥爺同意。
老農透露,最近一段時間有一些好像是科考的人員來考察將軍墳。雖然以前也有不少搞研究的考察人員,但這一段時間來的科考人員與以往的不太一樣。其中有些人長相粗野,一臉橫絲肉,怎麼看也不像文質彬彬的文化人。
這些本也無奇,離奇的是這些文化人時常動武打架。
“有人打架?”姥爺不解。
“確實是打架,前些天我去農田裏幹活,就發現有二夥人在山凹裏打架。而前一天我還看見打過架的一夥人在將軍墳那裏搞測量。”老農道。
老農表情有些鄙夷,他想不通,說:“明明是一些文化人,怎麼也會動粗呢?好像又回到了****。”
“文化人憑什麼就不能動粗,文化人做起壞事來,可比你這樣的大老粗狠多了。”老太太說。
正說話間,有二個外地遊客模樣的人路過。
二個人站在路邊,看著其中一個人手中的一張紙低聲討論了一會兒,然後其中一人詢問正在喝茶的幾個人:“勞駕,打聽一個人家。”
幾個喝茶的人都扭頭看著二個外地人,等他的下文。
“很多年以前,大概三十幾年前吧,這附近有沒有一戶姓李的人家,應該是就在附近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找到答案的,首先李姓是個大姓。
張王李趙遍地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幾個姓氏人口較多。
在不是以家族形式聚居的地方,幾乎每個村子都會有張王李趙劉等幾個姓氏的人。
其次要找的人是三十幾年以前在這附近住過的,三十幾年時間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