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煙葉烘烤環境條件對品質形成的影響(1 / 3)

一、變黃溫濕度對煙葉外觀質量和物理特性的影響

(一)煙葉外觀質量

煙葉的外觀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煙葉品質的優劣。結果表明,6個變黃溫濕度處理成熟度和組織結構沒有差別,顏色、油分、身份、光澤總體上以低溫中濕變黃條件處理較優,煙葉顏色橘黃,身份適中,油分足,光澤強。

處理成熟度顏色油分身份組織結構光澤A1成熟檸黃稍有稍薄疏鬆較弱A2成熟橘黃足適中疏鬆較強A3成熟淺橘黃有適中疏鬆中等A4成熟淺橘黃稍有稍薄疏鬆中等A5成熟橘黃足稍厚疏鬆較弱A6成熟橘黃稍有適中疏鬆較弱注:A1:低溫低濕變黃;A2:低溫中濕變黃;A3:低溫高濕變黃;A4:高溫低濕變黃;A5:高溫中濕變黃;A6:高溫高濕變黃。

(二)煙葉物理特性

煙葉的物理特性既與煙葉組織結構密切相關,又與煙葉內含物質的充實程度密切相關,它是煙葉質量的重要體現。研究結果表明,低溫中濕變黃處理煙葉的吸濕性能較好,填充值較大,出絲率高,這表明煙葉加工經濟性較好。

二、定色溫濕度對煙葉外觀質量和物理特性的影響

(一)煙葉外觀質量

用3個定色階段濕度處理的研究表明,中濕定色條件下煙葉外觀質量較好,總體上顏色深且均勻一致,組織結構疏鬆,油分更多。定色階段濕度對煙葉外觀質量的影響處理成熟度顏色油分身份組織結構光澤B1成熟淺橘黃有稍薄疏鬆中等B2成熟橘黃足適中疏鬆強B3尚熟橘黃有適中尚疏鬆強注:B1:高濕定色(相對濕度44%~81%);B2:中濕定色(相對濕度37%~74%);B3:低濕定色(相對濕度27%~63%)。處理結束後均以1℃h速度升溫到65~68℃,濕球溫度40~43℃,至煙葉完全幹燥。

(二)煙葉物理特性

研究結果表明,中濕定色條件下,煙葉的葉質重、平衡含水率、填充值、出絲率、拉力均比低濕定色處理和高濕定色高。定色階段濕度對煙葉物理特性的影響處理葉片厚度mm葉質重(g/m2)平衡含水率/%填充值(cm3/g)出絲率%含梗率%拉力。

注:B1:高濕定色;B2:中濕定色;B3:低濕定色。

三、變黃與定色條件對煙葉主要化學成分的影響

化學成分是決定煙葉質量的內在因素。研究結果表明,煙葉在低溫中濕條件下變黃,煙堿、總氮、澱粉含量較低,總糖、還原糖、鉀含量較高。在中濕條件下定色,烤後煙葉煙堿、總氮、澱粉含量比低濕定色和高濕定色略低,總糖、還原糖、鉀含量較高。注:B1:高濕定色;B2:中濕定色;B3:低濕定色。宮長榮等研究表明,煙葉在較低的溫度下變黃總氮分解較多,高溫變黃則分解較少;開始低溫後期高溫變黃的煙葉,總氮含量則與全部用低溫變黃的相近;若同樣在低溫條件下變黃,則高濕比低濕條件下總氮分解多。在高濕條件下變黃比在低濕條件下變黃的總糖含量低,這可能是因為高濕變黃時間長,糖分消耗較多的緣故。還原糖含量的變化與總糖變化趨勢相近。澱粉在高濕環境下水解轉化較多,以38~40℃變黃烤後的含量更低,先低溫高濕後高溫中濕,也能使煙葉澱粉得以徹底降解,這與澱粉酶的活性規律相一致。煙堿的含量相對比較接近。蛋白質和澱粉在烘烤過程中高溫變黃分解速度快,但持續時間短,降解量少;低溫變黃降解速度較慢,但持續時間長,分解量相對較多;快速升溫定色分解量少,還原糖和氨基酸含量低;慢速升溫定色分解量多,還原糖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澱粉和蛋白質含量變化、還原糖和氨基酸含量變化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0.9947、0.9723。

注:A:高溫變黃,快速升溫定色;B:低溫變黃,快速升溫定色;C:高溫變黃,慢速升溫定色;D:低溫變黃,慢速升溫定色。煙葉在高水分狀態下如果先升溫,易引起糖分的消耗和最終煙葉香、吃味降低,因此煙葉充分凋萎後進行升溫是重要的,變黃結束以不超過38℃的溫度為宜。譚勁勳等研究認為,煙葉變黃最適宜的溫度是下部葉38~40℃,中上部葉38℃,濕球溫度為35~36℃。張崇範指出,在環境相對濕度55%時,煙葉仍然可以繼續變黃,並且高溫低濕變黃速度最快,低溫低濕變黃速度居第二位。就我國煙葉質量而言,總體上煙葉變黃適宜溫度範圍為35~45℃,而以38~42℃變黃最快,煙葉開始變黃時最適宜的相對濕度是75%~85%,變黃7~8成時要降至70%左右。在這一範圍內,以較高溫度配合較低的相對濕度,煙葉變黃更快,失水較多,既適於煙葉變黃,也為烘烤定色奠定了良好基礎。孫福山等研究認為,在38℃使煙葉達到全黃後定色烤幹化學成分含量比較適中,比例較協調,香氣等內在品質指標最高。但是,生產中若使煙葉在38℃達到全黃,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烤壞煙現象,其關鍵是必須將煙葉水分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