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我竟瘋了一樣迷上了照鏡子。媽媽說:“照吧,越照越老。”
我相信媽媽的話,因為她頭上有了幾根白發。而鄰家姐姐的手中已牽著個五六歲的男孩,時光在不經意間已經轉了許多個圈。
似水年華,應該好好地去珍惜。
【點評】
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都遵循著這樣一個軌跡: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背負著很多的壓力、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20歲之後,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的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才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原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留在了20歲的青春歲月。
年輕的時光是似水的年華,美好但卻易逝。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年輕的時光,否則等到老了,後悔就來不及了。
【名人名言】
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
——布萊希特
尋找自己
維 群
【引言】
尋找自己是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出自己的人格,活出自己的灑脫。
【正文】
人活著常把自己活丟了。這不是笑話。兩千年前的莊子做夢,夢見蝴蝶,醒來後不知是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子,活活把自己弄丟了。佛經上記載,舍多那尊者正要進鳩摩羅多房間,羅多把門關起來。舍多那在外敲門,羅多道:“屋裏沒人。”《封神榜》中,薑太公封神,封來封去諸神歸位,唯獨忘了自己。
看來,人需要尋找自己。
其實自己不會丟,但人的意識中常常失落了自我,一個失落了自我的人是福是禍呢?
人到中年,忘我地生活,老人病了,愛人不高興了,孩子耍小性子,中年就像消防隊員,哪有“火情”就衝向哪,生活淹沒了自我。有的人忘我地抓權爭官,權比命重官比娘親,這些人連自己都沒了,眼裏還裝得下誰?
所以聖人說:日三省乎己。
每天要多次地自己反省,檢查自己的品行,可以說是尋找自己。然而人常常是因為自己而把自己失落了。
構築一個家,求個一官半職,多掙幾個錢,於是處心積慮,處處逢迎,不管不顧,這些為了誰?還是為自己。然而“自己”如同眼睫毛,當眼前全是眼睫毛時,反而“有睫不自見”了。一心隻為一己之利而取、而爭、而奮鬥時,這樣的人徹徹底底失去了自己。
評職稱時,為湊論文湊著作,無山而強為其山。這使人想起舊時的科考,有幾人真的喜歡那枯燥的八股文?連蒲鬆齡這樣的人也未能免俗,胡子一大把的還去趕考,倘若把精力全用在《聊齋誌異》上,大概更能體現蒲老先生的才氣思想。
人活著要活出個自己。
許多人是活給別人看的。他們怕同事鄰居親屬那雙眼、那張嘴、那對耳朵。穿紅了怕說俗,穿白了怕說素;不笑了憂人說臭氣,大笑了憂人說牛氣。至於交友戀愛,把別人的話當成一杆秤,往來酬酢,更是把領導的眼神作為指南針,這真應了一句話,他心中誰都有,唯獨沒有他自己。
於是想起了一個笑話:某甲過溝,將一神像扛來搭在溝沿上,踩著走過去;某乙見了,誠惶誠恐扶起佛像又是磕又是拜,於是神遷怒於某乙,而對某甲無可奈何。生活常常屬於某甲這種隻有“自己”的人,而最終受人戳戳點點的正是某乙這種為討好、為祈福、為圓滑而失落自己的人。
人皆有私念私欲,私念私欲膨脹時,“自己”反而被擠沒了,尋找自己不是像看管一個物件,緊緊抓在手中就得到了,就不會失落了。尋找自己是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出自己的人格,活出自己的灑脫。不必看誰的臉色,不需戰戰兢兢左顧右盼,於是想起這麼一副聯語,錄出以共賞——
浮躁一分,到處遍招尤悔;
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
【點評】
每個人都曾迷茫與彷徨過,甚至曾經迷失過自己。從表麵上看,他們是在謀生做事、在追求成功、在追求情誼、在交友旅行;說唱哭笑、忙忙碌碌、煩惱焦躁、自我安慰,他們做了一些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其實他們是在不停地尋找,尋找那個與生俱來的自己。
追逐生命的過程,似乎就是在不停地尋找自己的過程。尋找自己的路上,布滿荊棘,刺破了衣裳,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是,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相信自己吧!唯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出自己的人格,活出自己的灑脫;唯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找到自己,才能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