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一家玩具店,買下了那裏所有的彈珠。我又去了另外兩家玩具店,總共湊夠了1 000顆彈珠。我把這些彈珠放到家裏透明的塑料瓶中。從那時起,每逢星期六我就扔掉一個彈珠。

“看著彈珠日漸減少,我開始比以前更加關注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了。隻有當你親眼看見自己在這世界上的日子所剩無幾時,才能真正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今天早上,我扔掉了最後一個彈珠,如果我能活到下個星期六,上帝就多給了我一點時間。

“很高興與大家談話,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多一點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再見!”

節目播完的時候,屋裏安靜得連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他的話引起了每個聽眾的思考。本來我打算上午和幾個無線電愛好者探討一些問題,但現在我改變了主意。我上樓吻醒了妻子:“親愛的,快起來,我要和你、和孩子們一起吃早飯。”

她微笑著說:“你怎麼變了?”

我說:“沒什麼,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和孩子一起過星期六了。今天一起出去走走,順便去一趟玩具店,我想買一些彈珠。”

努力地工作,就像不苛求回報一樣;真誠地去愛,就像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投入地跳舞,就像沒有人在一旁看著你一樣。這樣不好嗎?

【點評】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怎樣在有限的人生裏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是每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有的人認為隻有拚命工作、追求事業成功才能獲得幸福,但是到了最後,他們獲得的除了金錢和名利,卻看不到幸福的影子。因為,幸福不可能在忙忙碌碌中獲得,幸福也不可能在一個人的心裏自動地生出,幸福需要分享,幸福需要時間。

在有限的時間裏,努力地工作,追求事業成功,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因此而拋棄其他,忘記了溫馨的親情,不與家人交流,那麼,即使用再多的金錢也無法購買到幸福。

珍惜有限的生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多與家人交流,多付出一點愛心,這樣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

【名人名言】

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應該學著喜歡自己,應該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你,或者別人怎麼想你。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於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

——席慕容

到25歲不得不想的問題

肖 理

【引言】

準確一點說,走過25歲,才逐漸地開始心靈斷奶。人生就像一個長長的泳道,你已經離此岸越來越遠,而彼岸尚不在視線。

【正文】

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的年輕人如今正值盛年——如果擠過了“獨木橋”,至少已經本科畢業;如果已經工作,至少有了一年的工作經驗;如果校園時代的戀人尚未分手,至少也應該為婚姻帶來的房子、車子問題而發愁……類似的假設還很多,步入這個年齡段——25歲到30歲,人生該來的差不多都來了,但是一切似乎還尚未確定,充滿了可能性。後半段該怎樣地生活往往就在這個時候初露端倪。

準確一點說,走過25歲,才逐漸地開始心靈斷奶。人生就像一個長長的泳道,你已經離此岸越來越遠,而彼岸尚不在視線。生活在市場經濟時代的我們恐怕關心的還是自己生存的空間是否安全和明朗。

悲觀一點地說,走過25歲,絕大多數的我們沒有安全感,開始隱約感覺到熟悉的生存方式也許是最危險,比如:學曆貶值、經驗飽和、能力退化、精神壓抑、健康透支、“錢”途渺茫……

學曆貶值

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全國在校大學生已達903萬人;2003年,北京高考錄取率已達70%,上海更高達81%,超過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