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用哲學的眼光看,漁夫和旅遊者是兩個價值取向完全不同的人物。漁夫是用精神的自我滿足程度來標定自己的幸福程度,所以他對物質的多寡和外界的評價並不關心。他甚至對每日多下幾次海,多捕一些魚,會使自己的情況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都一無所知。他根本不想知道那些煩人的身外之事,以便更加心安理得地無牽無掛地享受自己的幸福。旅遊者和他相反,他是用物質追求的多寡來標定自己的精神幸福程度:有漁輪比有摩托更幸福,有兩條漁輪比有一條漁輪更滿足……然而,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卻糊裏糊塗落到了一個相同的結果上。旅遊者拚命追求物質富足的目的是“隻要好好的幹一陣子,有朝一日可以不用再幹活了”,而這種目的漁夫原地不動就已經得到,他早已“悠然自得的坐在港口的太陽下打盹兒”了。

也許,你會支持旅遊者的哲學,認為人生就是創造,就是拚搏,隻有最大的創造財富,才能最大的實現人自身的價值。也許,你會讚同漁夫的人生哲學,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何必讓人生那麼勞苦,失去優哉遊哉的自由呢?掙那麼多的錢財幹什麼?以追求物質為人生目的的旅遊者,到頭來還不是一場茫然?物質追求是無窮無盡的,而無窮盡隻能在精神世界裏去實現。樂天安命,一簞食一瓢飲足矣!

人各有誌,無論是選擇哪種人生道路,隻要是能夠充分地享受快樂,就無可厚非。

【名人名言】

相信生活,它給人的教誨比任何一本書籍都好。

——歌德

善因結善果

魯 鬆

【引言】

人生在世,憐憫芒生。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呢?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是善良。

【正文】

很多年以前,有兩個窮小夥子在斯坦福大學邊上學邊打工,生活和學習都太艱難了。他倆想和一位著名的鋼琴家合作,為他舉辦一場獨奏音樂會,可掙點錢交學費。

這位大鋼琴家就是伊格納西·帕德魯斯基。他的經紀人和小夥子談判,說他們必須掙到2 000美元之後,多餘的錢才是小夥子們的。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小數目,卻是大鋼琴家演出的報酬,不能少了,小夥子們答應了。他倆開始拚命地工作,但是到最後,他們總共才掙了1 600美元。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小夥子們去找大鋼琴家。他們把所掙的1 600美元全給了他,還附有一張400美元的空頭支票,並對他許諾說一定會把餘下的400美元掙到,錢一到手就會送過來!“不用了,孩子們,”帕德魯斯基回答說,“不必這樣,完全不必。”說完他把支票撕成兩半,並把1 600美元送到他們手中:“從這些錢中扣除你們的食宿費和學費,剩下的錢再多拿10%,那是你們工作的報酬。其他的歸我。”

許多年過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帕德魯斯基擔任了波蘭的國務院總理,大戰後成千上萬饑餓的人在呼救。身為總理的他四處奔波,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當時能幫助他的隻有一個人,就是美國食品與救濟署的署長郝伯特·胡佛。胡佛得到了呼救的信息後立即答應了。不久,成千上萬噸的食品運到了波蘭,解救了成千上萬饑民。後來,帕德魯斯基總理在法國巴黎見到了胡佛,當麵向他表示感謝。胡佛回答說:“不用謝,完全不用。帕德魯斯基先生,有件事您可能忘了,早先有兩個窮大學生很困難,但您幫助了他們。其中一個,就是我。”

也許帕德魯斯基先生從未想過那兩位年輕人後來能幫他渡過難關,但事實上那兩個小夥子真正地幫了他一個大忙。這正應了“善因才能結出善果”的話啊!

【評論】

人生在世,憐憫蒼生。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呢?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是善良。善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一首唱不完的頌歌。

心懷善良的人,會在人間播撒陽光和雨露,來醫治人們心靈的創傷。同善良的人接觸,智慧能得到啟迪,靈魂能變得高尚,胸襟也可以更加寬廣。當你跟善良的人在一起時,善良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你。

不是常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其實並不是這樣。據說,有些公司招聘人員,都是在明顯的地方放上幾顆釘子,讓善良的人看見,他會撿起來,免得他人會踩上釘子而受傷。可見,善良是一個人必備的條件。

個人的善良,不應該僅僅容納自己的親人。真正的善良,還要容納天下人,人之所以比動物高一級,是因為人有善良。善良能讓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善良能滋潤即將枯萎的心靈;善良能讓黑暗中的人看見生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