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情練達即文章——為錢國丹小說集《河邊的呼喚》序(1 / 2)

馮敏

現實題材的小說難寫,難在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時,作家要用作品及時回應,並迅速做出準確的價值判斷;難在通過小說的形式寫出具有命運感的人物,真實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生存困境並挑戰各種道德疑難。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了解和熟悉生活,因為小說中許多動人的細節是關在書齋裏想象不出來的。我是做編輯工作的,平時總跟作者討論小說作法,語言張力啊結構章節啊視角轉換啊什麼的。而那些關於小說作法方麵的經驗隻可用作寫作訓練中的參考,也隻對初學者尚有些幫助。但對一個成熟的作家來說,根本不靠小說作法寫作。靠什麼?靠學問。有一種學問家是研究型的,尋章索句深文周納,這種人坐得住冷板凳,一盞孤燈兩鬢白發,我佩服;還有一種學問家是實踐性的,把整個社會人生作為研究對象,世事洞明把握大局,我崇拜。優秀作家應該是後一種學問中人。作家的學問是對生活的理解和表達,是對人生相對固定的看法,即人生觀和價值觀。

錢國丹之前已經有數本中篇小說結集出版,現在,《河邊的呼喚》又即將付梓,我為之欣然。她囑我為本書作序,出於對她素來的景仰之情,我大言不慚地應承下來。待通讀完作品對著電腦敲字時又很惶然,我在心裏暗罵自己:“hode不住了吧?讓你得瑟,該!”錢國丹經見得多,社會生活的林林總總,歲月人生中的甜酸苦辣,這些經驗不僅沉澱為堅實豐厚的寫作底蘊,並轉化為一種不吐不快的創作激情,同時行文過程中時時流露出她內心世界中的累累劃痕。人活不出這個境界,理解不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話的含義。塵世中萬物不論大小都是一個世界,脫不了“理”字;天地間一草一木皆有梵性,逃不出“情”字。對情與理的追問必然通向意義的層麵,所謂“文學性”大體如此。通讀錢國丹的小說,感覺她對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有著深厚的感情,對那些處於政治權力和話語權力之外的底層民眾尤其是婦女和孩子,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同情。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變通一下叫作;寫醜容易寫美難。讀這本集子,我不期然地走進了錢國丹的世界,一個有著深刻人生經驗的世界,一個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想象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麵對著這個世界時,我淚流滿麵不能自已!

我一直有個相當固執的看法,即人要有現實感。普通人喪失了現實感就難與別人溝通交流,譬如看年輕人總覺著不順眼而拚命壓製,這樣的人就是九斤老太。而作家喪失了現實感,其作品就會隔靴搔癢處處不著調,一個破主題他能絮叨30年不煩(作家不煩可讀者早煩了,不是給錢給煩了,而是聽話聽煩啦),磨磨唧唧不招人待見。看錢國丹的小說,感覺她的心依然年輕,從作品立意到人物設置,從情節鋪陳到細節描繪,都體現著她的思想觀念與時代同步,她是個很有現實感的人。

這本集子共收錄了五個中篇,通讀下來感覺信息量很大,涉及相當廣泛的社會生活層麵和相當長的曆史跨度。《惶恐》寫的是一個叫鄭守田的農民,在失去土地時的惶恐不安與內心陣痛。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鄭守田的土地被征用,換來的是一編織袋的錢。麵對這麼多錢他不知如何利用,一想起來就“尿急”。世代為農的他由衷感歎道:吃遍五味,鹽好;走遍天下,田好。這個小人物的惶恐,形象地概括了處於轉型期的當代中國社會之躁動與焦慮,其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的意義便凸顯出來。

《河邊的呼喚》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中篇力作,小說圍繞著一對性格迥異的堂姐妹和一個棄嬰養育問題次第展開。女嬰的身世始終是個謎,她到底是一對農民夫婦的?還是一位立誌“向上”的女鎮長鄭鸝歌的?抑或是視她如性命(最後的確是拿自己美麗的生命換回女兒生命)的那位善良的農村女教師鄭青禾的?故事撲朔迷離,情景委婉生動,作品反映了農民工生存的艱難,剖析了“心比天高”的鄭鸝歌的無奈和付出,牽扯出一堆複雜的社會關係和權力糾結,角度和立意不可謂不新穎獨特。

《遍地陽光》則展示了人性中更為深刻而豐富的層麵。在社會發生巨大嬗變的背景下,沒有哪個人的命運能夠幸免於時代的漩流。然而,總會有人性的光輝於暗夜中默默站立,這便是《遍地陽光》中傷痕累累卻又忍辱負重的“灰灰”。她本來是一個過早被損害的畸零兒和沒有話語權的邊緣人,卻不自覺地以自己的真誠而善良的天性,瞪視著陳年老屋的塵埃蛇鼠與當下生活中的惡濁俗流。卑微而殘缺的小人物霎時高大起來,如同冬夜原野突然出現的一盞微明燈火,讓迷茫痛苦的人們不至於對這個混亂的世間過分絕望。

《小城憂傷》則展示了在急劇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一對老同學麵對紛至遝來的人生際遇時,表現出的猝不及防與張皇失措。嬋娟與雙馨本來是一對不同風致的美人兒,尚且有共同的人生起點,生活本來可以沿著慣性簡單而安靜地延續下去。然而時勢弄人,當社會發生重大轉型時,人們的命運亦勢必發生急劇變化,打破甚至顛覆了舊有的人情親情結構。暫時被抹平了的身份等級,又在新時代變得壁壘森嚴。而深藏於靈與肉深處的男女情愫,卻衝破維係世俗現狀的羈絆,變得越發狂放而熱烈起來。被命運重新組合後的人們各得其所,生活還在延續,太陽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