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證,這建造於9至13世紀的二十多座寺廟,確實正值昌德拉王朝的鼎盛時期。雖然綿延幾百年,但這些寺廟的建築風格卻基本相同:在高高的基座上建起裝飾繁複的主建築,頂部是像筍一樣由粗到細的尖塔。除了第一座朝沙斯育吉尼廟之外,卡久拉霍的寺廟都是由磨研細致的沙石建成,沙石的顏色都是淺黃色或淺紅色,來自印度根河東岸的潘納采石場。據說大塊的石頭都是從采石場挖采而來,運送到這裏後才壘起來的,最高的有三十五米,沒有用粘漿,更沒有水泥,而是聰明的昌德拉王朝的工匠們使用的一種特殊的鑲嵌工藝:“聯鎖”。這個“鎖”其實就是中國木匠活兒裏的那種“榫”。
在中國,無論哪朝哪代修建的佛教寺廟,菩薩、佛像無不大都在室內,即便是露天的石窟,也都是依山岩而鑿,佛像上端也總會有遮風擋雨之簷壁。而在卡久拉霍,神廟的精華卻都在外牆環繞的雕刻上,這些主要出現於塔身下半部分也叫寺廟的天堂條帶上的人物雕像,象征著美妙無比的天國。也就是說,在這些天堂條帶上,把人類當時的生活場景,譬如舞蹈、奏樂、耕種、戰鬥、梳妝、寫信等日常生活場景及最為私密的各種令人稱奇的做愛姿勢,全都展現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些寺廟塔身上數以千計的浮雕大小不一,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則僅巴掌大小而已,那些栩栩如生的性愛雕刻大都分布在生活場景的雕刻中間,尤其是那些新奇、逼真的雕刻都很小。因此,雖說尋找到那些隱蔽的雕刻,對遊客而言是一種別樣的樂趣,但假如沒有當地的導遊指點,就一定會與許多精美絕倫的石刻雕像失之交臂。
石刻塑像中最多的是女性神像,她們大都乳房飽滿、肥臀滾圓、體態豐腴,代表著母性的溫柔和旺盛的生命力。她們佩戴著各種首飾,以各種姿勢站立,或在化妝描眉,或在拈花微笑,或在照鏡梳頭,或在手舞足蹈,甚至在挑腳底上的刺。這些線條優美、款款動人的美麗女子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而是充滿生活情趣和生活氣息的凡人,有些雕像表情豐富,呼之欲出。其中,導遊阿亮最先向我們特意推介的是東廟群中帕爾斯瓦斯寺廟上那尊在自畫眼線的美女雕像,刀法細膩,比例勻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堪稱代表性的傑作,令人讚歎不已。
毋庸諱言,在眾多的雕像中最令人稱奇的,是千姿百態的男女交歡場麵,除了賁張的情欲之外,還包含不可思議的瑜伽或近似雜技的高難動作。密密層層的裸體形象,讓人目不暇接。在一千多年前,古代印度人的性開放到這種程度,簡直令人大吃一驚或不可理喻。但正是這些與色情無關的性題材的雕刻藝術,使卡久拉霍名揚天下。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獨特奇妙、甚至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裸雕,則眾說紛紜:有說男人和女人的交合是天人合一、神靈合一的最好的表現形式;也有人說昌德拉的國王們都荒淫無度,他們雕刻這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有人說這是一種對宗教信仰者自我控製力的考驗,站在這些如此汪洋恣肆的裸雕傑作麵前,一個前來敬神以期得到神佑變得純潔純粹的人,隻有心神不亂才能修得正果;再有人說這代表了印度教中的一個流派的宗教思想。這個流派,將性交看成了一種宗教性的儀式,人可以從性交所帶來的愉悅中獲得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