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宮廷式的陵園東西長五百八十米,南北寬三百零五米,占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方形的院子。主殿前方為莫臥兒花園,分為兩個庭院:前院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後麵的庭院占地麵積最大,由一個十字形的寬闊水道,交彙於方形的噴水池。噴水池中一排排的噴嘴,噴出的水柱交叉錯落,如遊龍戲珠。象征愛情和永恒的柏樹並列清澄的水道兩側。後院的主體建築,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陵墓四角各有一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內有五十級階梯,專供穆斯林教徒們每天拾級而上,登高朗誦《古蘭經》,以及祈禱朝拜之用。陵墓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進門之後,阿亮就招呼大家先不要朝前走,左側的一張石凳是最佳留影處,全團先在這裏拍一張合影,這將是旅行社特意送給大家的最好的禮物。並說,不在這裏留影,就不算到過印度。無論國際政要還是普通遊客,但凡來到印度,哪怕日程再忙,都要擠出時間來瞻仰一下這座舉世聞名的愛情豐碑。為迎接奧巴馬來訪,印度《教徒報》最近就用一個整版刊登之前多位國家元首偕夫人遊泰姬陵的浪漫照,並用電腦合成奧巴馬與米歇爾在泰姬陵前的合影。你們可以上網查一下,英國的戴安娜王妃,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俄羅斯總統普京、前總統梅德韋傑夫,泰國前總理英拉,還有中國的好多位國家領導人,也都坐在這張石凳上留過影。2002年1月13日,朱鎔基總理和夫人勞安婚後四十六周年來訪,並肩在此合影時,朱鎔基已經七十四歲……
說來也巧,進入2015年,我也正好闖過了“七十三”的人生險關,七十四歲了。於是,在拍完全團十五人的合影後,我和妻子也並肩坐在這張石凳上,以象征著愛情忠貞不渝的泰姬陵為背景留了一張影。這一刻,直覺得相伴近四十八年走過的風雨坎坷算不了什麼,心中裝滿的,是得之不易的老來福。合影後,我們就沿著水道旁筆直的甬道前往泰姬陵主殿。為了保護大理石及防止遊人滑倒,遊客必須在登上陵墓基座時脫掉鞋子。我想,光腳丫進入這座聖潔的陵宮,也是為了對純真愛情表示一種虔誠和崇敬吧?果然,在陵墓前麵的拱門上,用黑色大理石鑲嵌著《古蘭經》的經文:“請心地純潔的人進入天堂。”
主殿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形的高達六十二米的圓頂,令人歎為觀止。陵墓的平台是紅砂石,與白色大理石陵墓形成鮮明的色調對比。寢宮的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上下總高七十四米,用黑色大理石鑲嵌的半部《古蘭經》的經文置於四扇拱門的門框上。寢宮共分宮室五間,宮牆上有構思奇巧的用珠寶鑲成的各色花卉,使宮室更顯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廳是陵墓的中心,在白色大理石牆上鑲嵌著各種顏色的奇珍異寶拚綴成的美麗花紋與圖案。在這些奇珍異寶中,既有中國的水晶、玉和綠寶石,也有巴格達和也門的瑪瑙、斯裏蘭卡寶石、阿拉伯的珊瑚……手藝十分精湛、巧奪天工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及工匠們,除印度籍之外,也有不少是來自波斯、土耳其和巴格達。令我們感到驚喜的是,陵寢內有一扇精美的門扉窗欞,傳說是出自中國明代工匠的雕刻。在中央的宮室裏則設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裏麵放著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沙·賈汗和泰姬的兩座大理石棺槨,但他倆的真身則深埋於底層的墓穴。棺槨上以翡翠、瑪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二十餘種價值連城的寶石鑲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圖案,其工藝之精細、色彩之華麗,可謂巧奪天工,無與倫比。據說,當年在建造時,在主體下方挖了十八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降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後的愛護。從外表上看,由於整座陵墓係由純白大理石砌成,因此,一日之中,隨著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時陽光強弱的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線和色彩就會變幻莫測,呈現出不同的奇景。每逢花好月圓之夜,景色更為迷人。正如沙·賈汗在竣工之初所說:“如果人世間有天堂與樂園,泰姬陵就是這個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