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迷茫是因為才華配不上夢想(3)(1 / 3)

當大家都在驚歎林書豪的“橫空出世”時,請一定別忘了:這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其實,早早地就在心底種下了一顆熱愛的種子,並不斷地澆灌和培育它。他內心滿懷的熱愛,讓他不停地追逐英雄般的夢想,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他都能以淡定、堅韌的心態,耐心地等待機遇,而一旦機會降臨,就絕對不肯錯過,一定要抓住它,珍惜它,讓夢想成真,徹底告別“路人甲”的角色。

隻管向前奔跑

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亞的一個貧苦的家庭,很小的時候,他就渴望成為一名馳騁賽場的長跑健將。他時常站在訓練場邊,羨慕地看運動員們的訓練。但極度貧寒的家境,讓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僅拿不出訓練費,連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買不起。

那天,貝基拉不知不覺地又走到訓練場邊,望著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羨慕又難過,心頭奔跑的熱望剛一亮起來,很快又黯淡下去。

一位跨欄教練員聽了貝基拉心中的苦惱,將他帶到一組很矮的欄杆前,讓他一路跑過去,他輕鬆地跨越一個個欄杆;教練員又指了指那組已升高到足有一米五的欄杆前讓他再試一試,他努力了好幾次,也沒能跨過去。

這時,教練員平靜地告訴他:“孩子,你剛才所說的那些困難,就像眼前的這一道道欄杆,它們會橫在每個人的麵前,那些你現在跨不過去的欄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敗後,最終跨越它們,你還可以踢翻它們,也可以繞過它們,你隻需盯準你向往的前方,隻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沒有什麼可以攔住你的夢想的。”

教練員的一席話重新點燃了貝基拉的信心,從此,買不起跑鞋的貝基拉開始了他堅定而執著的赤腳奔跑訓練,廣袤的原野、泥濘的山路、堅硬的戈壁灘上……隨處可見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練出了一雙鐵腳板。數年後,他成為埃塞俄比亞著名的馬拉鬆運動員。

在奧運會馬拉鬆賽場上,貝基拉一出現,便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他是唯一赤腳的運動員。在數萬名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貝基拉為他的祖國贏得了一塊沉甸甸的金牌。

麵對記者蜂擁而至的話筒,貝基拉激動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簡單,隻要站到跑道上,就沒有什麼障礙可以攔住奔跑的雄心,我就隻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夢想的終點。”

沒錯,大千世界中的我們每個人麵前,都可能會橫著一些諸如清貧、病魔、磨難之類的障礙,隻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會勇敢地、智慧地跨越它們,踢翻它們,繞過它們,就會抵達夢想的前方。

將那些“注定”打碎

那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鄉裏的初中時,好多人都勸父母快想辦法讓我轉學吧,說那所中學念不念沒多大意思,他們把那所學校說得非常可怕。

父母何嚐不想讓我轉學呢?可最終我還是進了那所最沒希望的學校,因為家裏沒門路,也交不起那一筆數額不菲的轉學費。

進校不久,我便為自己就讀的鄉中學的一切驚愕了——學校的辦學條件的確是差極了,沒水、沒電、沒住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師資力量太差,好老師都走光了,剩下的大多在混日子,教學質量一塌糊塗,連續三年的中考、重點高中、中專的上榜人數竟然都是零。有人甚至憤憤地說:“那學校是‘零蛋’學校,趁早關門得了。”成績好一點兒的或家裏稍微有點兒門路的學生,都想方設法地轉到外校去讀書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無可奈何地在那兒混畢業證的。於是,惡性循環又開始了——老師沒心思教,學生沒心思學,人們不約而同地覺得:進這樣的破學校,注定不會有大出息了。

記得我上的第一節課就缺了七個學生,課堂上亂糟糟的像個鬧市,老師無精打采地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麵說話、打鬧。我當時就想,天下恐怕沒有比這更糟糕的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