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兩個多月的課,學的東西少得可憐,我就回家跟父母說不想繼續讀書了。父母便唉聲歎氣道:“都怪爹娘沒本事,不能給你換一個好學校。”
看到父母那難過的樣子,我又背上書包到學校去了,但不能說是去學習,隻是空虛地打發時光而已。初中一年很快就混過去了。
第二年,學校來了一個叫薑秀琴的長得很柔弱的畢業生,誰也沒有想到,貌不驚人的她,用她滿腔的智慧和愛意,竟在我們的心中播下了那麼多的希望的種子,竟影響了我和許多同學一生的走向。
她的第一節課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家境異常貧困的男孩,幾次餓昏在課堂上,她的母親冒著雨走了一百多裏的山路,給他送來十個窩窩頭和借來的兩元錢。他對老師說隻要讓他吃飽飯,他就能考一百分。後來,他考上了北京大學,又考上了研究生。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個故事的每一個情節,記得故事的名字叫作《始於鄉間狀元路》。
薑老師的故事講完後,我發現很多同學和我一樣,第一次像個大人似的低下了思索的頭顱,因為我們比那個男孩還幸運一些,至少我們能夠填飽肚子。
下課了,薑老師把我叫到一旁,問我:“你挺聰明的,請你帶個頭,將大家所說的‘注定’打碎,好麼?”
心潮正被那個感人的故事澎湃著,再看到薑老師那滿懷深情的目光,我使勁地點點頭。
薑老師的課講得有趣極了,剛開始調皮慣了的學生還不好好聽課,故意弄出些動靜氣她,甚至有幾次氣得她直抹眼淚,課都講不下去了,但很快大家就被她的認真、她對同學無私的關愛感動了,都喜歡上她的課了。
薑老師的出類拔萃,反襯出其他一些老師水平的差勁,那幾位混慣了日子的老師,在受到同學們的哄笑後,對薑老師更嫉妒了,他們不屑地說:就憑她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三分鍾熱血,想改變這破學校注定的結果,實在是太天真了。
後來有兩個老師不願意上課,薑老師就教我們語文、英語、物理和化學四門課程。一個老師擔起初中四門主課的教學工作,可以想象,她要付出怎樣的心血。多少年後,當我向朋友講述這段往事時,朋友無不驚訝地讚歎薑老師的學識和品性。
超負荷的工作,曾讓薑老師幾次累昏在課堂上。同學們深受感動,覺得再不玩命地學習,就太不懂事了。於是,大家像大夢初醒一般,都開始認真地讀起書來,那份刻苦,也是別人難以想象的,我甚至將語文書和外語書幾乎都背了下來。因為同學們和薑老師心中都燃燒著一個強烈願望:一定要努力,打碎那個似乎已有的“注定”……
那年秋天,多年來什麼考試都是倒數第一、吃慣了升學率“零蛋”的中學,在這一年的中考中,竟奇跡般的有5人考入省重點高中、4人考入中專、13人考入普通高中……
累倒在病榻上的薑老師幸福地笑了,那些淳樸的家長和同學們也笑了,人人眼裏都含著晶瑩的淚花,為曾經的迷茫、曾經的熱血沸騰、曾經的頑強拚搏,流出了那麼多欣慰的熱淚……
後來,鄉中學備受關注,調整了領導班子,辦學條件也大為改觀,調入、調出了一批教師,教風大改,學風更濃了,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從這裏奔赴祖國的四麵八方,如今已有好幾位留學海外。
十五年後,我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重返母校,母校美麗的一切,已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當我坐在那寬敞明亮的大禮堂,自豪地給在校的學生們講述我們當年經曆的那段往事時,我禁不住一再引用我尊敬的薑老師饋贈的那句一生銘記的格言——有些‘注定’是可以打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