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有過物質生活極為優裕的前半生,他卻沒有因此放棄對心靈的深入扣問,他遠離世間的浮華,走進了孤獨的思考與找尋中,在人們難以理解中,品味到了孤寂的富足。在他那幅著名的畫作《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震顫的靈魂,已走到一個令人仰望的高度。許多人隻看到了他的困苦與孤寂,卻不知道他的心靈擺脫了物欲的束縛,自由飛翔一如塔希提島上的鳥兒,那該是怎樣一種曠世難尋的幸福?還有,他那窮盡生命的似乎永遠沒有答案的深邃思考,留給人們的又是何等寶貴的財富。
無論你過著富裕的生活,還是過著清貧的日子,都千萬不要忘記尋找心靈的富足。因為隻有那樣的找尋,你的生命才會得到不斷的滋養,你的靈魂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你的人生才能抵達高闊的境界……
星星在看著你
有一段日子,他被心中的苦惱纏繞著,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極不願意麵對的窘境之中:每天做的是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說的是一些言不由衷的話,離當初的理想越來越遠,離自己心中鄙視的越來越近,卻找不到擺脫的出路。
在那個百無聊賴的夜晚,他忽然想起了一位兒時的夥伴春山,他在遙遠的鄉下,照料著十幾畝水田,過著尋常、簡單的日子。他們多年沒有聯係了,甚至他連禮節性的短信也沒發過,但那一刻,他特想向他傾訴心中鬱積的苦惱。
電話撥通了,春山根本沒有在意他長時間的冷落,關切地問候他的身體、家庭、工作狀況,問詢其他朋友的情況,聽到他慨歎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春山淡淡地一語:“抬起頭來,別忘了頭頂上的星星在看著你。”
春山的這句話,立刻讓他想起了一件久遠的往事:那年秋天,他倆大約七八歲的樣子,沒告訴大人,他們便悄悄地去山裏采榛子。第一次沒有大人領著進山,他倆興奮無比,東奔西竄,不知不覺地在山裏迷了路。天漸漸黑下來時,還沒找到回家的路,恐懼開始一點點地擴大起來。他沒出息地抹起了眼淚,後悔不該冒失地上山,更不該跟著春山翻過那個讓人暈頭轉向的山梁。春山盡管也很害怕,卻安慰他:“沒事兒,大不了我們在山裏過一夜,明天再回去。”
“明天?我可不想那樣。”他拖著哭腔。
“那你就得想辦法找到回家的路。”春山的冷靜讓他驚訝。
“你找吧,我分不清方向。”他耍賴地蹲在地上。
“哦,星星,星星在看著我們。”春山忽然仰起頭來,興奮地喊道。
“那又怎樣?星星又不會指路。”他的心思還沉迷在東南西北裏麵。
“星星看著我們,我們也可以看著星星走,咱們就看著那顆最亮的星星,一直往前走,就一定能找到路,沿著路走,就能找到家。”春山對自己的推理非常自信。
果然,在半夜時分,他們走出了大山,走回了家。
“星星在看著你”,輕輕地咀嚼春山的提醒,他茅塞頓開:與其盲目地左衝右突,何不仰起頭來,想想自己內心渴望的高處究竟在哪裏,何不讓自己向往的遠方指出一條更為清晰的道路?
捫心自問:他到底最想要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在生活的漩渦裏失卻了渴望的那些?為何不能割舍掉那些生活硬塞給自己的那些不喜歡的東西呢?
很快,他便驚訝地發現——其實,看似千頭萬緒的很多煩惱,細細地捋一捋,也不過那麼一點點。
不久,他換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開始用行動描摹自己少年時便已萌生的作家夢。日子一下子變得搖曳多姿起來,不僅在工作中收獲了許多快樂,創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那天,一位記者問他為何能夠一直以良好的心態搞好工作和寫作,他平靜地回答:“因為星星在看著我。”
看到記者一臉的困惑,他笑著解釋道:“麵對生活中諸多的喧囂、嘈雜和誘惑,誰都難免會有迷茫或者迷失的時候,但隻要不忘了自己心頭閃爍如星的夢想,不忘記讓夢想給自己指路,誰都可以走出一條自己欣然的道路。”
有星星在看著自己,心裏的路,腳下的路,都會清晰許多。
約你一起開花
那年,幾位好朋友都考上了省重點,他隻考入了一所普通高中,失望之餘,他隨手塗抹了一篇文章,宣泄心中的鬱悶,沒想到竟在《成才之路》上發表了,不久,他收到了幾十位讀者的來信,這其中就有薇薇的。
薇薇的文筆很好,讀著她字跡娟秀的信,他的眼淚禁不住地流了出來——生活在雲南一個僻遠大山裏的她,有一個不幸的家庭,父親早逝,母親又染上了糖尿病,家裏欠了一大堆債務。要升初三時,品學兼優的她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惋惜聲中被迫輟學了,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可她實在太喜歡讀書了,每次從校園旁邊走過,她的目光裏都充滿了傷感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