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眼之間,他便對她深具好感,認為這就是屬於自己的百分之百的女孩。千年之前的《出其東門》中,男子也在眾多美女中,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百分之百女孩。
在城之東門,芸芸眾生間,獨獨能感知到彼此之間不可言傳的吸引,就算身旁有再多的人,也好像視若無睹。彼此眼中,早已鎖定了對方。
鄭之春日,乃是“士女出遊”,談情說愛的最美妙時節。在清波蕩漾的溱委河畔,一起相會、笑語、相謔,好不自在。
詩中詳盡的展現了鄭都東門外這熱鬧的一幕,在眾多女子的裙裾飛舞中,男子眉眼四飛,在美不勝收的秀色中,無法安分。
要知道,在美女如雲處能做到坐懷不亂的人還是有的。也許,這種男子少得可憐,可畢竟還是有的,反而因為少,顯得更加珍貴。讓人費解的是,男男女女都在唱著深情專情的歌,為什麼到了現實裏大家又都不敢相信它的存在了。
是的,隨著世風的浮躁,能從一而終的人確實少了。我們已習慣了懷疑,連最純真的東西也不放過。但這會不會讓我們在無形中失去或錯過真正的美好呢。
而眼下這位男子卻在眾女中獨獨看到了那位百分百女孩。
刹那,情思迸發,不可收拾。春日流光,那情愛的思緒是管也管不住的流淌了一地,瑰麗濃烈。
那位百分百女孩應當是幸福萬分,要知道,男子的心,多是善變多情,一時的定情容易,長久的守情卻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情侶在相處了幾年後,轟轟烈烈退去,日子漸漸平靜下來。敏感的女孩子就開始懷疑男孩子是不是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不喜歡自己了。
她開始沒事找事引起他的注意,他隻是沉默不語任她胡鬧,在她氣消後他會當做一切都沒發生,這樣女孩子的疑心更重了。後來就開始了長久的冷戰,忍無可忍時他選擇了逃離。他想以逃離的方式給她思考的空間。可是,她誤會了他的用意,以為他真的負心而去。
就這樣,兩個人開始了分手的戰役。當然,還是男孩子先打來電話哄女孩了,他輕描淡寫地說著自己最近的行蹤,讓她放心;她卻不依不饒,決意要分手。
這時候,男孩子使出全身的力氣說“我以為你鬧夠了就會消氣,沒想到你不知道收場了。難道我費盡心思去了解你,整得貌似機緣巧合的相遇,還不夠愛你?你以為經濟拮據時,一個大男人不舍得搭公交。徒步走過無數個站牌為了給你買點水果,還不夠愛你?你以為我會容忍其他女人無休止的任性嗎?是不是我為你全部失去了自我,你還不知滿足?”他一口氣說完這些,然後就泣不成聲哭得像個無助的孩子,她的心忽然疼了一下,才意識到自己過分的行為。這麼多年來,無論她怎樣的兜兜轉轉,他從來不曾更改自己的選擇。其實,是他的堅持,她才得以享受這份無比珍貴的愛。
她緩緩地放下舉著電話的手臂,思索了幾秒後,猛地拿起電話,問清了男孩的去處,一刻也不停地衝出去,她要把這難得的幸福找回來。也許,從此她不會再纏著他追問到底愛不愛她了,他已用行動證明了毋庸置疑的真心,她也在曲曲折折後讀懂了他。
幸好,一切還來得及。
“癡心女子癡情漢”的故事,在有著複雜情感的人身上,一切都不能說得過於絕對。而這首《出東門行》裏,“她”偏偏遇見了這樣專情的男子,他對她說“出其東門,美女如雲”,但都不是他心之所係,不是他將思念安置的地方。她也是個聰慧的女子,不悲不喜地聽他訴說,她知道圍著他盤旋的女子也不少,他偏偏選中了衣著素樸的她。
說來也真奇怪,在我們周圍會見到這樣的例子,某個女孩子,天天裝扮得花枝招展的,卻無人問津。但會有一個長相一般的女孩磁鐵一樣吸引了很多男孩子的眼球,並且這種吸引不是那種膚淺的你追我趕,而是帶著很深的尊重在裏麵。
世界向來不是單一的色彩,花花草草地招致了無定性的蟲兒蝶兒,但總會有個情誼甚篤的男子為他心中的那個“非她不可”而不顧一切。
以深情被人世代傳唱,並為之憐惜的男子,納蘭容若算是一個不可跨越的坎。“情深不壽”一詞為他而生,也因他而延傳不止。
為了那個女子,他賄賂喇嘛,也披上袈裟,口念經書,隻為將多看她一眼。到最後,擦肩而視時“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意欲“待將低喚”,卻又“直為凝情恐人見”,從此,納蘭的不快樂就此展開,早早地送了性命,那份愛亦是難絕。
於是,容若也成了多少追愛女子的向往,“嫁人當嫁納蘭君”是也成了一種理想。當然,這裏是一種代稱罷了,哪個女子不願意找個癡愛到極致的男子共度一生呢,自古女子爭風吃醋也不過是為了一份完整的愛。
可是,宿命往往是得到的會失去,失去很難再複歸了,而人們總會在繼來的無數的黑夜和白晝裏,將失去的一遍遍祭奠。那些藍色和紫色的回憶,再無法風輕雲淡,不是“彩蝶濕衣繞香來,水洗蘭花已不在”,就是“今朝伊人倚樓台,別時傷痕葬心底”。於是,世間多了幾分淒楚的美麗,多了些哀哀怨怨的不完美。
關於男子的癡情,終是有的,就看你有沒那種福分,能讓絕世男子對你一見傾心。
注釋:
(1)東門:鄭國都城東門,相傳為遊人聚集之處。
(2)縞:素白絹。
(3)綦:暗綠色。
(4)闉闍:古代城門層的護門小城。
(5)荼:此指茅穗,色白。
(6)且:往,此以行動代結果,去往的處所。
(7)茹藘:茜草,根可以作紅色染料,此代指紅色佩巾。
斯人憔悴,獨為一人
——(有狐)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1)綏綏,在彼淇(2)梁(3)。心之憂矣,之子無裳(4)。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5)。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6)。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衛風 有狐》
寫男思女愛,撩人心意的詩歌,在《詩經》中不占少數,多半也就是那些你情我願或你不情我不願之類的文字。時時刻刻的繾綣眷戀是最讓人心疼的愛戀,特別是在那個淳樸簡潔的時代。
天空浩淼,蟲兒和鳴,你追我趕得讓人心生豔羨。到底愛情的本初,是怎樣的一種顏色?是否單純的清澈見底,毫無雜質?從這首《有狐》中,大抵可以窺得一二。
在許多的文字底下,愛情總是帶著優美的麵具,被裝扮成了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聖物,所有人都為其沉醉。但在這裏,愛情褪去了一切熠熠的光輝,樸素的就像手頭的一雙竹筷,無華無彩。
有隻狐狸在獨行求偶,在那淇水邊的橋上。內心充滿憂愁,深怕那人沒有衣裳穿。
有隻狐狸在獨行求偶,在那淇水所能夠波及到的地方。內心充滿憂愁,隻怕那人沒有帶足衣物。
有隻狐狸在獨行求偶,在那淇水的岸邊。內心充滿憂慮,隻怕那人的衣衫不夠。
斯人獨憔悴,卻隻為他一人。
女子在那時,隻需家務針線,無需走出家門去賺取工資以供養家,她也就有了年年歲歲盡心思念的時間。時時刻刻惦念著她心中所想的那個人,都快等到了歲月的盡頭,也不見君從遠方歸。
究竟是思念太短,無法觸及到你所在之地?還是思念太淺,不能讓你覺察到我內心的憂慮?
自古以來,這首詩歌的主旨始終是有些爭議的,如“憫傷孤貧說”、“齊桓公思恤衛說”、“憂念征夫無衣說”、“傷逃散之衛遺民說”等,還有其他的說法,但拋去夫子們的一本正經,看下來,終究還是思婦情懷的說法。而這一說法也更為貼近這首詩歌的意境。
這首詩看來,不過就是一個在戰亂之中失去丈夫的女子,偶遇到一位情投意合的鰥夫,由此對他展開了愛慕之情,簡短數語,不過是想表達出自己的愛意罷了。
遇見他的轉眼交會間,她心神驚動。這樣的男人,是可以依托終身而不悔的吧?女人,總歸是要找一個遮風避雨之所。見到眼前的這個男子,婦人已經知道,自己是甘心情願的與他攜手。
故詩人托為此婦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獨行,尋覓配偶,來表白出婦人對男子的情思。之所以選擇以狐來言,詩人之意恐是覺得狐為妖媚之獸,將婦人稱之為狐,也說明了這婦人是頗有風姿的。
而狐多是情種,這多情的婦人,以有狐求偶,既能揭露出婦人羞澀的心事,又別饒風致。婦人並未對鰥夫有過多的甜言蜜語,她在這首詩的三章中,反複提到鰥夫是否有衣裳穿,簡簡單單的一聲擔憂,卻是道出了最真的愛意。
說有一種花,或許專為那些苦情的人而開。此花,開在秋分前後三天,名曰彼岸花,分白色和紅色兩種,白色的彼岸花叫曼陀羅華,紅色的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彼岸花,花開彼岸,有葉無花,有花無葉,花葉生生兩不見,彼此牽腸掛肚,溫柔也是帶離殤,卻無處可訴。
之於凡人,這種天堂之花,卻不分時節,時時處處開在一別兩處的有情人心裏。不是我恨君生早,就是君恨我生遲,遲遲早早,總是錯過。偏偏又在有生之年,遇到你。可是,你我卻早已是各為人妻,人夫。
禮教的束縛讓我們難以啟齒對彼此的愛意,偷拭淚眼,上天是不是真的這麼無情,偏偏要讓有情人在錯誤的時間遇上對的人。然後,為一份無法與共的情感,各訴離別。
這位婦人一定是不願與鰥夫天各一方的,她希望能夠和他重新組建家庭,重新享受到室家之愛,這本是人生起碼的要求,無可非議。可是,放置在那個禮教森嚴的時代,似乎,就顯得困難重重。
這首詩充分而細致地表露了這位早年喪夫女子的真摯情緒,她不做絲毫的掩飾,大膽的傾訴內心的情懷。在她的腦海中,與鰥夫邂逅的那一幕,至今似乎還在腦海中如風回蕩,每一處回聲都是她愛的見證。
相見時的那份驚喜無限,怎麼能想得到,日後想要走下去竟是如此刺骨錐心。這首詩寫的不是相思糾纏的濃醴,而是女子早遭逢生活變故之後,渴望擁有一份安寧生活的期盼。有時,緣分來的就是這樣巧。
本來,兩個心如死灰的人,在紛亂狼藉的時代,就想寥寥過完此生罷了。可是上天的魔法,偏偏讓他們相遇,燃起希望。這遲來的邂逅,偏在烽火連天的時刻,綻放的如此絢爛,上天,待人到底是太好,還是太壞?
這次的邂逅,就好像一顆早熟的種子,被突兀的種進了女子寂寞的情感之中,從她幹涸的身體裏,不管不顧的,強行長出了果實,落進這跌宕的現實中,成為堅硬無聲的情感。詩歌到最後,也未能交代,對於女子的情感訴求,這位鰥夫作何態度。
不過,就算結果是不盡如人意,這份情感也會成為一段人生經曆,豐富女子的心靈,在她的餘生中,靜靜蔓延開來。即便後來她沒辦法和男子在一起,但這一段的記憶是如此的蔓延開來,芳草萋萋不絕,女子也是幸福至極的。
著名的女詩人辛波絲卡曾在她的名作《一見鍾情》中寫過: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的。
既然從未見過麵,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
但願《有狐》中的女子,也能在命運的驅使下,找到這樣的美麗緣分,完成她出嫁的心願。
注釋:
(1)狐:一說狐喻男性。綏綏:朱熹《詩集傳》訓為獨行求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