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末日為妖 第三十三章 調素琴(3 / 3)

“號鍾?!你是說齊桓公的那把號鍾?!”宋吳驚呼,他不了解琴,但是最起碼的常識還是有的,中國四大古琴之首的“號鍾”,他還是聽說過的。

張尋讚許地點頭:“不錯,正是齊桓公的那把號鍾!”

“怎麼,這琴有什麼不妥麼?”項羽此刻也坐了下來,恢複了帝王般的沉毅。

“此是不詳之琴……”張尋淡淡地說,似乎在說一個故事,“大王既是楚人,當知伯牙,眾所周知,伯牙此人善彈七弦琴。”

項羽點點頭:“伯牙摔琴謝子期,這段典故我想不光楚人知道,隻要是讀過《列子》的都應該知道。”

“那大王可知伯牙摔的琴不是七弦麼?”

項羽麵有詫色:“怎麼?”

“世人傳誦的琴師,怎會彈出別人聽不懂的曲子,彈琴不過是一種意境,意境到了,便是不懂琴的人也懂得曲中所指。伯牙作為當時首屈一指的琴師,豈能隻有鍾子期一人懂得?所謂高山流水,所言不過人生坎坷,跌宕起伏、死生別離,這世上聽不懂的人該是何等幸福,然而又有幾人呢?”

世上聽不懂生死別離的又有幾人呢?聞聽這一句,眾皆默然,如有所思。

“所以說伯牙以鍾子期為知音,不僅僅是因為他懂意境,更因為他懂琴,通琴理,會做琴。琴彈得久了,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鍾子期是除伯牙之外唯一的能知琴之喜憂的人,能知道琴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蘊含了什麼樣的情感,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才是真正的知音。”

“甚至於伯牙在琴理上還稍遜鍾子期一籌,於是他回去研究琴理,一年的鑽研,伯牙就有所成,他在瑤琴的基礎上又添了四根弦,做成了十一弦琴,這琴的音色更準,更有靈性,傳說可以沐風而歌。此時恰好中秋佳節將至,伯牙捧了這心愛的十一弦琴前往鍾子期住處,想要與鍾子期分享這十一弦琴的喜怒哀愁。”

“可是鍾子期卻死了?”薑杜似也有所耳聞。

張尋長歎一聲:“是啊,正所謂世事無常,一年之別,竟陰陽兩隔,叫伯牙如何不悲戚。他便在鍾子期墓前最後一次彈了一曲《高山流水》,伯牙彈完此曲,已是淚縱千行,他挑斷了琴弦,把這琴摔在青石之上,絕塵而去。”

“莫非這十一弦琴就是剛才那琴?那琴真的可以沐風而歌麼?”項羽茫然,不知在想些什麼。

“是否能沐風而歌難以考究,但這十一弦琴不祥,卻是有跡可循的。”張尋的聲音沉實,像是夜裏遠遠蕩開的鍾聲,“這琴本是摔碎了的,可不知為何後來又重新出現在齊桓公薑小白手中,薑小白是個愛琴之人,家中藏琴逾百,卻從未見過這樣式獨特的十一弦琴。薑小白得到這十一弦琴的時候已年過半百,且多年不撫琴了,可得到這琴之後,卻像是著了魔一般的,讓樂官敲奏牛角鍾,他則以這十一弦琴相和。這琴的聲音倒真的是說不出的好聽,隻是彈奏起來給人一種止不住的悲切之感,那飄渺無定的琴音緊緊地與牛角鍾的聲音糾纏在一起,讓那本來渾厚的鍾聲也變得淒瀟起來,一曲終了,君臣竟痛哭流涕。第二天,薑小白就下令斬了昨日演奏牛角鍾的樂官,賜名十一弦琴曰‘號鍾’。自此之後,他像是突然變了一個人,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齊國霸業每況愈下,這位春秋霸主竟然餓死於宮殿高牆之中,而那尾‘號鍾’琴也不知所蹤了。”

“齊桓公任用易牙、豎刁的事我也有所耳聞,多是年老昏聵的緣故,這號鍾,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傳說。”項羽沉聲道。

張尋微笑:“我也曾以為是個傳說,可今日一見,那琴飄忽如鬼魅,讓人不能不信。”

項羽看了看躺在榻上已經死去多時的琴師,不由得頭皮發麻,死人他是不怕的,戰場之上,殞命於他劍下的人不計其數,可從沒有一回像今日這般詭異。已經死去兩日的琴師白日裏在酒席上奏琴,無人操奏的號鍾先是自鳴,而後如煙般飄散。項羽揉了揉太陽穴,緊繃的神經讓他有些不適。

“可是你又怎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號鍾?”項羽仍舊不願承認。

“因為那個與琴相生的鬼魅!”

“與琴相聲的鬼魅?!你能看得到?!”

張尋的眼神變得迷茫起來,他努力地回憶著剛才與那陣輕煙短暫的交手:“不錯,是伯牙之魂與號鍾之魂相生的鬼魅,除了伯牙,不會有哪個琴師能有那麼淡然的神情,除了伯牙,也不會有那個琴師能與十一弦琴如此契合,畢竟,伯牙才是十一弦琴的締造者。而剛才在我試圖截住他的時候,他本可以殺了我。”

“什麼?!”宋吳和薑杜大驚,連張尋也不是那號鍾的對手麼?

“嗬嗬,不必驚訝,他是不會殺死我們的。”張尋的笑容耐人尋味。

“可他要殺死虞姬!”項羽怒目圓睜。

“那不是他們的目的。”

“他們?!”

“嗯,他們,捭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