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 周婷婷之父周弘:賞識教育感動天下(1 / 3)

這是一位普通的父親,他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了賞識教育,不僅把耳聾的女兒培養成了留美碩士,而且還改變了成千上萬孩子和家庭的命運!“讓賞識教育走進中國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每一所幼兒園和每一個社區。讓所有的父母和老師都掌握賞識教育的方法,學做最傑出的父母和老師、培養最優秀的孩子和學生。”這就是周弘的理想。

周婷婷,1980年生。出生時聽力就有問題,一歲半時因醫療事故雙耳全聾。在父親的耐心指導下,四歲半開口說話,小學連跳兩級,8歲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數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10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17歲被評為全國十佳自強模範,22歲榮膺《中國婦女》時代人物,23歲成為中國第一位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的聾人留學生,24歲被美國著名大學錄取為博士生,2003年5月父女同獲第六屆全球熱愛生命獎。

周弘,1951年生,江蘇南京人。家庭教育專家,賞識教育倡導者,曾做過軍人,當過工廠工人和技術員。他曆盡千辛萬苦把自己的聾啞女兒培養成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後,把成功個案推而廣之,培養出了一批早慧兒童。在此基礎上,把自己的教育經驗升華為一種教育思想,即“賞識教育”。他被譽為“中國第一位覺醒的父親”、“第一位發現孩子沒有錯的教育家”現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首席專家。

專找孩子的優點

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周弘始終認為,使莊稼滿意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使顧客滿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孩子最樂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1987年,周弘在上海買了一本書,名叫《幼兒才能開發》,這本書介紹的是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該書的第一段寫道:“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這本書後,周弘就萌發了把女兒培養成“神童”的想法。

鈴木鎮一認為,他所從事的並不是人們常說的超常教育,隻要孩子0~3歲的教育沒有荒廢,能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也就是聽力沒有障礙,都可以學好小提琴。周弘想,這兩個條件女兒都不具備,但他想用這種充滿生命力的方法教女兒學文化,她一定也能成功。這不僅能改變女兒的命運,而且能給許許多多的聾兒家庭,甚至能給健全孩子的家庭一些啟示。

從那以後,周弘就把女兒當作一塊“試驗田”,他要把女兒當作天才來培養。為了讓女兒相信自己是天才,周弘在她課桌上的玻璃板下壓了一張《天才兒童行為表》,一旦她看書時忘了吃飯或忘了睡覺,他就馬上指著行為表上的第一條對女兒說:“‘看起書來廢寢忘食’,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這樣給她一種積極的暗示。

周弘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一般的父母不一樣,他不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而是專門找孩子的優點。然後讓這些優點的“星星之火”,通過父母的“小題大做”形成“燎原之勢”。

周弘第一次讓女兒做應用題,10道題她隻做對了1道。一般的父母可能就火了,非打即罵,但他沒有,他沒在錯的地方打叉號,隻對的地方打了一個大鉤,然後發自肺腑地對她說:“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應用題就對了1道。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連碰一下都不敢呀!”

小婷婷聽了這話,自豪得不得了,越來越愛做應用題,一次比一次對得多,升初中的時候,數學考了99分。

女兒寫作文的時候,周弘就用紅筆把作文中寫得好的句子劃下來,吃飯的時候,讓女兒當著全家人的麵朗讀,全家一起為她歡呼。慢慢地,一句變成兩句,兩句變成三句,她越來越愛寫,就寫出了好文章。

不可否認,周弘給孩子的是一種充滿激勵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周婷婷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各方麵都在飛速發展。因為周弘的教育觀念變了,教育女兒的方式也變了,他和女兒的關係也變了,他們成了好朋友。

朋友意味權利和義務。對女兒的缺點,他采取寬容的態度,但寬容並不是不管,他對女兒說:“對於你的缺點,爸爸不抱怨,不諷刺,不挖苦,甚至不批評。但朋友是不是應該互相提醒?”女兒非常讚成。

周弘說,他的很多教育方法都是從女兒那裏得來的。針對某一問題,他經常會提出幾種不同的方案,然後征求女兒的意見,看哪一種方法她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並詢問她是否還有更好的建議。

其實,作為父母,就應該像周弘一樣,專門找孩子的優點,而且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哪怕孩子的優點微不足道,也都應該發自內心地去表揚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

教子點睛:

父母不要眼裏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亂作比較,應該比較孩子的今天和昨天。隻要發現孩子有一點微小的進步,就應該及時肯定,千萬不要漠視孩子的點滴進步。要知道,孩子的優點是一步步發展的,如果父母是真心幫助孩子,誠意為孩子好,孩子一定能能夠感受到。

教孩子戰勝自己

在周婷婷上完小學一年級後,周弘決定讓她直接讀三年級,開始老師不同意,後來經過周弘再三爭取,女兒周婷婷終於到三年級就讀了。可是,問題就來了,因為周弘並不知道三年級對孩子來說是個“坎”,三年級有作文,有應用題,所以,進入三年級後的幾次考試,周婷婷隻考了60來分。

上一年級的時候,周婷婷總是考第一,現在她就像泄氣的皮球,於是周弘決定幫幫女兒。他想,傳統的方法,如“頭懸梁,錐刺股”、“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笨鳥先飛”……可能會讓孩子有一點激動,但不會狂熱,他還是使用了教孩子說話的方法。他對女兒說:“你現在碰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這個困難爸爸認為全世界隻有一個人能夠戰勝,那就是你。你想想,3歲半你還一個字都不會說,現在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你不行誰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