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 三博士之父陳克正:教孩子“玩學習”(2 / 3)

陳克正認為,這樣的父母,他的心是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樣的愛心其實就等於是摧殘幼兒。他的看法是,要時時觀察自己孩子的“智力生長點”, 訓練他所具有的初級技術,使之提高。

父母有的但是孩子沒有的技術,都對他進行訓練。比如,“吃飯技術”、“唱歌技術”、“說話技術”、“洗臉技術”、“洗澡技術”、“走路技術”、“上樓技術”、“下樓技術”、“雙腳蹦技術”、“獨腳跳技術”,等等。

孩子開始學說話時,沒有父母說得流利,父母就必須“訓練”他,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讓他說得和父母一樣流利;孩子開始學說話時,沒有父母說的句子長,一次隻能說兩個字,父母就要“訓練”他,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次會說三個字。五隻飯碗裏各放一個紅橘子,你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共有五個,而孩子不能一眼看出時,父母就要“訓練”他,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也能這樣……

三年級以下的孩子,他的口算的速度、口算的準確性,朗讀的速度、朗讀的準確度,寫字的速度、寫字的準確度,背記生字的速度、背記生字的準確度都不如父母,父母就可以采用有效的辦法來訓練他,讓他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或超過父母的速度和準確度,這是現今大多數父母完全能做得到的事情。

其實,這就是在開發兒童的智力,就是早期教育,或者說是“早期訓練”更恰當。

教子點睛:

父母在實行“以訓練代替說教”的教育模式時,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點:要切實端正教育思想,樹立以“孩子為本”的觀念;訓練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要精心選擇訓練的內容,精心準備訓練的思路;訓練應該紮紮實實,講求實效;要隨時鞏固訓練的成果。

教孩子“玩學習”

陳克正認為,“玩學習”是一種最佳的學習方法。一般來說,玩和學習是兩個概念對立的詞,玩,就不是學習,學習就不是玩。

在輔導女兒學習的過程中,陳克正意識到,寓教於玩是訓練讀寫算記的好方式。某些學習內容完全可以進行改製,使之適於玩。這樣還可以使小孩對學習發生極大的興趣。“玩”,是一個多義詞,有玩耍的意義,還有研習的意義。那麼,如果是研習的話,讀書的學生可以稱自己是玩學習的。

陳克正認為,家長要引導孩子,讓他把學習過程當成一種新方式的玩,並要玩出味來。對於小學生來說,要玩得有味,需要父母與他一起玩,這樣才易於讓他產生興趣。這就好像玩撲克,你取一張牌,我取一張牌,就動作而言,也是十分單調乏味的,但4個人一起玩時,爭個勝負,玩起來就有味了。玩球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帶著一個籃球,在一個大的操場裏拍來拍去,那也是十分無聊的,但是,如果設一個籃球架,進行投籃訓練,情形就不一樣了,訓練起來,就讓人覺得有滋有味。

這是什麼原因呢?玩勝了一局牌的時候,人就非常興奮,玩輸了一局牌的時候,人又產生了不服輸、下次定要爭勝的欲望。當投球進籃時,人就非常興奮,當投球不進籃時,人又產生了下次定要投進的強烈欲望。方式不一樣,運動的效果就不一樣。玩牌,很有樂趣,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玩球,很有樂趣,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書學習,也是一樣,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

陳克正就是運用“玩學習”的方式,讓孩子掌握了讀寫算記的技術,和孩子一起玩學習,很投入地玩學習。和她們一起,數課文的字數,一般數1000字的一段課文,標數碼記號,每100字用鉛筆在課文下做一個標記。統計錯讀、漏讀、添讀、複讀的字數,記錄每個人的讀的速度和準確性,並與陳克正的速度和準確性進行比較。跟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讀的原因,研討提高讀速的方法,然後,再讀、再分析、再研討,直到孩子的讀速接近或達到陳克正的讀速。

玩口算卡,先讓孩子們在卡紙上作答,算完後,陳克正拿著表計時,口令開始,記錄時間,核對答案正誤,記錄各人速度和準確度。交換,陳克正持卡作答,女兒持表計時,核對正誤,記錄速度和準確度,以陳克正的算速為標準,研討提高口算速度的技術,再口算、再分析、再研討,直至接近或達到陳克正的口算速度。

這樣來玩讀、玩口算的過程,與玩球的過程差不多。陳克正的孩子們玩得非常高明,玩一般選擇周末的晚上,或周日的空閑時間,每次15~30分鍾不定。同時,還要配合她們的學習進度來進行,或稍超前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學習方式不同,學習效果也會不一樣。

如果采用“玩學習”的方式,輔導效果肯定會好些,所以,陳克正提出“玩學習”的教育理念。他認為,這在家庭輔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建議,為了“玩學習”,家中應該適當多準備一些書。那麼多書,如果看不完,不是浪費嗎?陳克正認為,這有點像結網捕魚,網結得大一點,捕的魚可能就會多一點。似乎難以準確地說出,哪個網眼是需要的,哪個網眼是多餘的。

教子點睛:

實踐表明,“玩學習”的效果不錯,父母可以嚐試一下。不可否認,從事比較單調活動的人容易感到疲勞,這是事實。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家庭輔導方式比較單調,所以,這樣的輔導效果就會差一點。

培養閱讀興趣

很多家長來電話詢問陳克正,說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對讀書沒有一點興趣,該怎麼辦?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大難題。

這樣的難題,陳克正有太多的感受。他在做了20多年的老師,也深深地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陳克正做過班主任,他對一些完全沒有讀書興趣的學生也試圖進行一番教育,想讓他們轉變過來,但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從那以後,陳克正悟到,讀書的興趣,要從小進行培養。可能就像教育家們所說的那樣,各種能力的培養,有一個最佳時期,錯過了最佳時期,教育效果就差多了,甚至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