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由於家庭、學校等原因產生的挫折感。中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成熟,很容易由於外界的某些原因而產生挫折感。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的不良行為,家庭中意外事件的發生都會使其體驗到挫折感。另外,學校的級別、地理位置、社會聲望、教師的水平等也會使其產生挫折感,這也就是所謂的“校牌效應”。
二、中學生挫折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相同或相似的挫折情境中,不同的個體產生的挫折感強度不同,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導致的。
1.個體的價值觀念不同。個體的價值觀念會影響挫折感的產生。在目標無法實現時,是否會產生挫折感以及產生何種強度的挫折感,同個體對目標價值的主觀判斷有關。隻有當個體認為該目標對自己意義重大時,才會產生挫折感,意義越大,挫折感就越強,情緒體驗就越深。反之,則不會產生挫折感或隻產生較輕微的挫折感。
2.個體的成就動機水平不同。成就動機水平可以通過個體為自己製定的目標來體現。目標可分為具體目標和長遠目標。具體目標指活動的直接目的,如考試分數等;長遠目標是指理想。兩種目標對挫折感的產生具有不同的影響。研究表明,在具體目標上抱負水平高的學生容易產生挫折感。而在長遠目標上抱負水平高的學生則會對挫折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同是考了70分,將自己的目標定於60分的學生則很高興,而將目標定於80分的學生,就會產生挫折感。
3.個體的挫折歸因不同。個體對挫折的歸因一般有這樣幾種:歸為能力有限,歸為努力不夠,歸為運氣不佳。將挫折歸為努力角度是一種積極的歸因類型,能減少挫折感,激發上進心;若將挫折歸為能力或運氣角度,則挫折感較強,易產生自暴自棄等消極情緒。
4.個體個性品質不同。個體的氣質、性格、意誌等心理品質的差異也會影響挫折感及挫折的承受力。一般而言,從氣質角度來看,黏液質氣質的人,挫折感較弱,挫折承受力較強;膽汁質、抑鬱質氣質的人,對挫折的情緒體減較強,挫折承受力較弱,容易表現出較明顯的消極情緒。從性格角度來看,理智型性格的人,挫折感較弱,挫折承受力較強;情緒型性格的人,挫折承受力較弱。
5.個體對挫折的主觀態度不同。首先,個體對挫折的心理準備狀態不同。有人認為挫折是人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經曆,每個人都會遇到。因而當挫折來臨時,這些個體就會表現得處變不驚,能夠透過挫折看到實現目標的希望,因而不是停滯在挫折感中很長時間,他們的挫折情緒較易調整;另一些人,認為自己是天生的佼佼者,平時少挫折的經曆使其認為挫折不該是自己遇到的,因而當挫折真的來臨時,就會不知所措,陷入迷惘、痛苦、喪失信心等情緒中,強烈地感受到挫折感,不易從挫折中走出,需要老師、家長等給予適時點撥和幫助。另外,個體對挫折帶給自己影響的性質的看法也不相同。認為挫折是一次完善人格的機遇,鍛煉健全意誌品質的途徑的人,會樂觀地麵對它,挫折感也較弱,這樣反而有一種去撥雲見日的豪情;而認為挫折是前進路上的暗礁,會使人喪失成功機遇的中小學生,則易在挫折中一蹶不振,陷入消極情緒中。
6.個體對挫折的適應力不同。挫折適應力是個體麵對挫折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每個人遇到的挫折次數不同,對挫折的評價不同,也就導致了對挫折適應力的不同。一般來說,常受挫折並能對挫折有正確評價的人,其挫折適應力較那些較少受到挫折且對挫折無正確認知態度的人強。綜上,挫折對個體的成長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就看個體如何對待它。因而教育者應創設適當的條件,培養、鍛煉並提高學生的挫折適應力,使青少年學生能夠在挫折中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以愈挫愈奮的精神狀態健康成長。